你的嘴太甜了,甜的让我有点儿恶心

《北平无战事》第4集,方孟敖率领的国民党经济稽查大队入驻北平,时任北平民食调配委员会副主任的马汉山用最高规格接待飞行大队。当时的1948,国共前线交战激烈,北平城一百七十万群众还在忍受饥荒,学生上街游行示威,中共特别党员方孟敖决心查出背后的真相,坚决拒绝了高规格的接待条件。

程昱老师把这个深陷贪腐漩涡的马汉山演活了,这个对待手下十句不离“混账王八蛋”的副主任,在方孟敖面前却毕恭毕敬,字句神态每时每刻都在释放着拉拢的信号。

“你们个个都是民族英雄啊,怎么能住军营呢,这条件就已经够不像话了,你们还要睡仓库,你们要是睡,房梁上吊着一个人那就是我。”

你看,这个马汉山深谙拉拢之道,想谈事,先夸人,可是方队长不吃这套,和队长上过特种刑事法庭的队员们更不吃这套。抗日战争飞跃驼峰的只有方队长一个人,其余的队员都是在抗日之后才加入的国民党空军,何来个个都是民族英雄一说。

后面的内容不用我说大家也猜得到,见方孟敖拉拢不了,马汉山前一分钟还称赞人家民族英雄,后一分钟电话里就骂人家“混帐王八蛋”。

这个桥段简直是生活的缩影,导演对细节的描摹让我对这部剧好感倍增。要说夸人损人,生活中有着千千万万个马汉山,人前把你夸的仿佛如来转世仙女下凡,人后则恶语相向插朋友两刀。

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口蜜腹剑”这个词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诞生,远望去已过九百多年。如今,我们依然能在生活的许多角落瞥见它,但不得不承认,它的隐蔽性几乎从没变过,甚至有了新的发展。

最明显的就是“捧杀”,就说校园里,有许多同志以“大佬”、“学霸”称呼每一个看到的人,若对方开始自负堕落,则达到超越之目标,若对方越走越高,则也能沾光讨好。有人说赞美是最廉价的馈赠,然而赞美对一部分人来说,赞美早就成了最廉价的投资。零成本,正回报。捧杀的手法还是比较Low逼的,它太过突兀,太过浓烈,极容易被识破。

同等的突兀的还有朋友圈赞美法,这类的赞美有两个特征,一是代表利益群体,二是随时触碰G点的豪情壮志。不过与捧杀不同,朋友圈赞美法是希望能通过赞美获取利益群体的认可。同样的,也是零成本,正回报。

这样的例子几乎无处不在,随手翻翻朋友圈你也能找到。我的一位热衷游戏的朋友这天非常罕见地发了一条动态,讲的是人寿保险及时赶赴灾区理赔,还配上了两个大拇指,私信一问,原来他找到工作了,新入职的单位正是人寿保险公司,朋友表示“要给老板同事留个好印象。”

赞美如同“帅哥”“美女”一类的词语,早在广大的利益圈中成了无差别群发的社会道德。为的是不受攻击,为的是第一印象的高评分。但我对这样的赞美完全没有好感,因为它暴露出来的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性。

动人的赞美不会显得喧哗,有时甚至不需要语言来表达。

小学课本里就有这样的例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有的朋友会说,这个老掉牙的故事只不过是讲知己,“善哉”算是什么高明的赞美?我的朋友,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遇到知己就是最大的赞美,这里的赞美可不只是“善哉”两个字,真诚的赞美需要建立在知己在的基础上,最差也要基本了解对方。一句话——我懂你,你很棒。

你若不信,我乘着时光机把伯牙接回来,让他在平台开个直播, 伯牙要是看着网友们刷着“老铁666”、“可以的”、“厉害了我的哥”,估计没等弹完高山之歌就会把琴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