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众对于精神分裂症这个疾病的了解不足,普遍存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妖魔化现象。日前热播剧《欢乐颂》女主角安迪整天担心精神病,因为外婆和母亲都患有精神分裂而惶惶不可终日,担心自己会突然发病,因而孤立自己。一时间,精神分裂的相关问题在网上引起热议。事实上,精神分裂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本文将针对此问题展开介绍。
精神分裂是一种病因复杂、往往累及终身的常见严重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在发病前有一个前驱期,在这个阶段,尽管并未出现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但患者已经出现性格、情绪、行为和社会功能等诸多方面的改变,甚至出现感知觉、思维、认知功能、意志活动方面的异常。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1到5年,甚至更长。一般来说,出现以下几种表现值得警惕:
一是认知功能下降,因为精神分裂症可能会产生认知功能问题;
二是行为怪异,与常人的行为模式不一样,有些稀奇古怪;
三是性格突然发生变化,情绪不稳定,尤其是无故的激动、易怒。
当然,出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但当出现这些异样的心理活动时,应该找相关医生咨询或者诊断,缩短前驱期对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预后非常重要。
事实上,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疾病,除却遗传因素外,它的发病和外界的社会心理因素等也有较大的关系。至于遗传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通过什么方式遗传,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人发病率虽然较普通人高,但也不必太过担忧。当然,他们在遇到后天的各种心理刺激时,会较常人有更大的风险。精神科医生高喜翠教授指出,也有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实并没有家族史。
因此,看待精神分裂症不必过分将其妖魔化。许多患者和家属听到“精神分裂症”就讳疾忌医,缺乏正确的认识,反而导致患者错过好的治疗时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治疗和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周期一般来说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治疗,以快速控制症状,减少损害为目的,通常需要治疗3个月;巩固期治疗至少需要半年;后续还需要药物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促进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研究表明,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的复发率为40.8%,有59.4%的患者出院后未能返回到工作或学习岗位,其中有55%的疾病复发是由于不遵医嘱服药造成的。
不少患者在初期治疗觉得治疗效果好了、病情得到控制了,就自行减药、停药或者忘记服药。事实上,精神分裂的患者必须要严格按照治疗周期服药,切莫自行停药;否则复发次数越多,疾病加重程度越高,维持治疗期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