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前的今天,荷塘月色下的背影,没被饿死的散文家朱自清病逝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东西望)

69年前的今天,1948年8月12日,荷塘月色下的背影,没被饿死的散文家朱自清病逝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生于江苏东海,原籍浙江绍兴,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现代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朱自清以散文闻名,其中成就较高的是《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抒情散文。其中《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文章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需要澄清的是,人们普遍认为朱自清死于饥饿,是因为毛泽东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中的一段话:“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就是朱自清被“饿死”的出处。但这并非实情。朱自清死于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十二指肠穿孔,而并非死于饥饿。

哲学系的文艺青年

1898年,朱自清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原籍为浙江绍兴,长大于扬州,自称扬州人。1916年(18岁),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第二年,就读于大学部哲学系,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毕业后,任教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

1920年(22岁),文学研究会正式成立,其为早期会员之一。1922年,与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为新诗运动以来最早的诗刊,办七期后停刊。1923年,开始写作散文,处女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发表及获好评,周作人曾赞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温州中学的校歌校训

1923年2月(25岁),朱自清来到温州,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任教。他所撰的《十中校歌》,至今传唱不绝。其中的名句“英奇匡国,作圣启蒙”,已成为温州中学几十年来的校训。

期间,朱自清还写有《温州的踪迹》散文四篇,其中的名篇《绿》描写仙岩梅雨潭迷人景致,长期作为范文收入中学语文教科书。1924年,出版诗和散文集《踪迹》。1925年,主编《我们的六月》出版。

清华大学的散文大师

1925年(27岁),便到清华学校任教(后改名国立清华大学),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以散文为主。1928年(30岁),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1931年(33岁),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

1934年(36岁),《文学季刊》、散文杂志《太白》创刊,为编辑人之一。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撰写《导言》。出版散文集《你我》。

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

1938年(40岁),到昆明,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在抗日战争中,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1946年,主编新生报《语言与文学》副刊。

1948年7月18日(50岁),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因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死于北平医院,终年49岁。朱自清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死于饥饿的讹传

此外,需要澄清的是,人们之所以普遍认为朱自清死于饥饿,是因为毛泽东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中的一段话:“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就是朱自清被“饿死”的出处。但这并非实情。朱自清死于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导致的十二指肠穿孔,而并非死于饥饿。

虽然当时朱自清的确是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并拒领政府低价配额的美国面粉,这也确实对朱自清的家庭经济也有比较大的影响(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但是这并没有到影响朱自清一家的正常开销。

在他晚年的日记上,并没有苦于食物短缺的记载。而且,就在他离世前14天,他还在日记里提醒自己:“仍贪食,需当心!”事实表明,朱自清一家当时是吃喝不愁的,但是因为严重的胃病,他不能多吃,却也忍不住吃多。贪食加剧了他的十二指肠溃疡病情,最终导致十二指肠穿孔,医治无效,不幸辞世。

散文史上的背影

朱自清以散文闻名,其中成就较高的是《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抒情散文。其中《背影》为朱自清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文章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然而,也有不少人批评他的文章。例如叶圣陶说《荷塘月色》等文,“都有点做作,太过于注重修辞,不怎么自然”。韩寒称:“我从不觉得《荷塘月色》是哪门子好文章,为什么编教材的置朱自清这么多好文章不选,偏选一篇堆砌词藻华丽空洞的《荷塘月色》?”洛夫也认为:“既空洞而又滥情。”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曾先后收录《绿》、《春》、《背影》、《荷塘月色》等文。《背影》一文,也常年入选台湾的国文教科书。

(水木清华池塘边,荷花丛中的朱自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