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里,我常被问道“父母能对孩子做的最有害的一件事是什么?”因为他们能做的坏事儿实在是太多了,简直不胜枚举。相比起来,锁定最糟的父母更容易一些。
最糟糕的父母是那种充满自恋需要,还把自己视作最伟大父母亲的一类。由于有这种需要,他们无法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抚养方式,同时也无法听到孩子对于他们养育方式的抱怨。
这样的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就教导他们只能用积极的方式去看待自己的父母,任何其他的想法都会被视作是对家庭的不忠。如果小孩发展出一些行为问题,家长们就会把这些问题视作是对他们养育方式的谴责。他们的反应会是“为什么我会这么倒霉,生出这样的小孩?”连一瞬间的反省都没有,完全不会去想是否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情可能会在孩子身上产生影响。
在接触一家人时,我开始熟悉他们的两个女儿。姐姐从不会做错事,妹妹只会出乱子。父母两人都为小女儿这种惹麻烦的“天性”感到悲哀。对于他们而言,小女儿是他们身上的刺,家庭的耻辱。当玛丽(我给小女儿的名字)长大了,她还是常常被不合适地同她姐姐作对比,“你怎么就不能像你姐姐一样啊?”就这样长期被消极地看待。假如她讲了一个笑话,家人们并不会同她一起笑,而是取笑她,把她当做傻瓜。
当她接近青春期时,她的父亲变成了富有的房地产企业巨头。有一次她被父亲带着一起商务旅行,这让她非常兴奋愉快,因为父亲一直以来都更宠溺姐姐。到了酒店后,父亲坚持要求他们使用同一间房,告诉她说因为他们是一家人。当她洗澡的时候,父亲径直走进来并告诉她说不用害羞,因为他是爸爸。到了晚上,父亲要求她一起在双人床上睡,午夜的时候开始抚摸她,还告诉她说这样没关系的,因为他们是一家人。
当她给母亲说起这件事时,母亲的反应还是和往常一样,把她当做那个惹麻烦的人。“你爸爸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他是那么强大的男人,所有他想要的女人他都能得到,但是一直以来他都完全忠诚于我。我要你为刚刚说的话道歉。”玛丽不得不平息掉这件事,但她逐渐变成了那种怀疑自己对事物感知的孩子。她仍然依赖着自己的父亲,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不断把他理想化,但是她理想的父母和姐姐却拒她于千里之外。之后,她同男性交往或是同女性朋友的关系都非常糟糕,无法去相信任何人,总会找到理由然后拒绝和推开他们。(象征意义上是在拒绝她的家人)
她的母亲曾是一位作家,还为育儿杂志写过一篇文章,叫“我是如何适应多动症女儿的”,然后还表达了她充满动力写下这篇文章去帮助有着同样问题小孩的母亲们。她的父亲有着生意头脑和乐观的性格,几乎被整个家庭和大多数的朋友所尊重。两位家长都没有想过他们已经在小女儿身上倾泻过情感虐待和性虐待了。他们仍然坚定地认为自己是最棒的父母,那个小女儿是有遗传上的缺陷,而他们非常不幸地需要消耗自己的生命去适应她。(同情她的那些“诡计”)但是他们的同情心(自己所说的那种关怀)只会让小女儿的状况更糟。
顺便提一句,她的姐姐最终也会变成和她父母一样的自恋狂母亲。因为在她成长过程中被“洗脑”说她不会做任何错事,所以当她成为一位母亲的时候,她也不会认为自己会做错事。有时,这种养育方式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有自恋人格的人看问题只有一个方面,就是“按照我的……”。他们极其擅长找到各种理由去满足自己。在关系中,你要么和他们在一个队伍,要不就是反对他们。如果你和他们站队在一起,你就可以分享他们的荣耀;如果你不赞同他们,说他们不喜欢听的话,那你就只能得到他们的愤怒。在童话《白雪公主》 里的那个王后就是很典型的自恋人格。魔镜只能说她是整个国家最美的人,当魔镜告诉她说白雪公主才是最美的时候,她就要把白雪公主带去森林惩罚她,杀掉她。
在他们自恋的面具下面其实是一个泡泡,充满了潜意识的自卑和愤怒,而他们通过发展僵硬的、不容驳斥的自恋面具来防御。
自恋狂类型的父母会去看医生,当然他们会找说他们喜欢听的话的那种。他们永远没有错误,他们的养育方式永远正确,他们只会从外因,一些遗传原因,不太友好的老师或者一次失误的疫苗接种里去找理由。这不是说遗传或者其他因素在小孩成长里没有起到作用,只是它们不是主要因素,养育方式始终应该被考虑,只是自恋的父母几乎做不到。
我把这种父母称作最糟糕的父母,因为他们披着“对你好”的外衣做了最坏的事情。这种精神虐待,孩子很难发现,因此,危害性是极大的。
(译者:斑马茶爷的保洁小妹;参考文献:Schoenewolf, G. (2015). The Most Harmful Kind of Parent. Psych Central. Retrieved on September 28, 2015.;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