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古代就有了?!

(文章来源《院士讲科学》,该书由《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总策划,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专家:钱易,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副主席,世界资源研究所理事会成员,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工业革命以来,我们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技飞速进步,使人类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旅行,生产出更多的工农业产品来维系便捷的生活。

但在歆享现代化的同时,人类活动也为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是摆在人类眼前的危机。在繁华之外,地球环境的逐渐损毁,是我们难以忽视的真相。

环境问题需要可持续发展观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很多先人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或者类似的理念,主张人必须同天、地(大自然)和谐相处。

与天地合为一体

比如孔子曾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庄子则说:“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为一。”孟子也曾提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几位大师都把能否与天地合为一体,看作是做人的根本、衡量人的标准、乃至国家是否安定的根本。

遵守天时地利人和

荀子提倡变革自然需兼得天时、地利与人和,并且对此有精彩的论述。他说:“若是则万物得宜,事变得应,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贷浑浑如泉涌,涓涓如河海,暴暴如山丘,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天下何患乎不足也。若否则万物失宜,事变失应,上失天时,下失地利,中失人和,天地敖然,若烧若焦。”

这段话说明他已经预见到了违背自然规律的发展将会造成灾难,兼得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

先人的谆谆教诲要铭记于心

荀子还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鱼鳖鳅膳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不能乱砍滥伐,乱捕乱猎,让自然界可持续发展,乃至尊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这一切正是我们急切需要去做的,先人的智慧足以博大精深,他们早就在警醒我们如何与自然相处,为了人类的子孙后代,请大家多多保护自然,将“可持续发展”的课题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