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渔期结束,吃海鲜的旺季又来了,不过几乎每年的这个时候,总能看到很多案例,很多人被海鲜刺伤划破皮肤后,竟然要面临截肢?海鲜怎么会这么恐怖?还能不能让人愉快的吃海鲜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近日来说,64岁的黄大妈,一只小小的明虾差点要了她的命!几天前,她的右手被明虾刺了一下,没想到竟引起脓毒血症,生命垂危,面临截肢。
海鲜中的虾、蟹、生蚝等贝类容易携带有名为创伤弧菌的细菌,或称为海洋弧菌,这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甚至于很多受到污染过的海水中也大量存在着这种细菌,如果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创伤弧菌会在伤口上繁殖,可能引发溃烂,甚至导致组织坏死。
所以说手上或身上有伤口时不要接触海鲜等产品,因为其带有的病菌很可能会通过伤口入侵人体,一旦进入血液,就会造成各种感染。经伤口感染时可导致蜂窝织炎及骨髓炎等多种炎症,感染本菌后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
创伤弧菌广泛分布在海水中,不仅会通过伤口接触海水造成感染,也会通过吞咽海水后感染。经口感染时常迅速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但并不用因此而担心害怕去海边,毕竟海水中的创伤弧菌存量还是较低的,不过要切记别去受污染的海洋区域,受污染的海洋区域创伤弧菌存量就非常高了。海洋弧菌感染的这种病虽然很少见,但很凶险,病情发展快,死亡率也比较高。
海洋弧菌的感染途径有两种:一是食入含有海洋弧菌的食物,例如生蚝、蚌类、虾蟹等海产及生鱼片;二是从皮肤直接感染,如在被海鲜刺伤等情况下或在手上及身上有创口的情况下接触到受污染的海水,海洋弧菌就会侵入体内。不过话说回来,不少人都有被虾蟹等海鲜产品刺伤的情况,其实大部分人都不在意也并没有发生意外,原因有二,第一是创伤弧菌的存量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平时碰到的海鲜大部分只携带有少量的创伤弧菌;第二就是每个人的免疫能力不同了,因此对致病菌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免疫力差的人,在受到创收之后,当然更容易被感染,更容易让创伤弧菌乘虚而入。免疫力较差的人群,在吃海鲜的时候,一定要防范海洋弧菌感染!
那如何预防海洋弧菌等菌类的感染?
这两点很重要:避免皮肤伤口暴露,食用时充分煮熟在食用水产海鲜时,应尽量将其蒸熟煮透,而蒸煮贝壳类水产品时应至少煮沸5-7分钟。另外,还要注意,如果皮肤有伤口,应尽量避免伤口暴露在海水中。在食用海鲜等产品时,采取煮熟的办法,可以降低感染类似细菌的几率,因为一般的活菌都是不耐热的,加热至80-90℃,即可杀死大部分活菌。
其实不止是海鲜,不少河鲜中也都含有多种致病菌一些海鲜河鲜营养价值确实很高,但也存在着一些健康隐患,螃蟹、虾、贝等产品当中含有多种致病菌以及诺如病毒之类致病性很强的病毒。以螃蟹为例,其中含有的致病菌就包括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李斯特单核增生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特别是弧菌类致病菌,在河鲜海鲜中特别猖獗,夏秋季节尤其污染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