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生活中,谁都曾经遇到过挫折,经历过自我怀疑。但如果这种自我怀疑过度升级、挥之不去到让你觉得自己压根就不配呆在现在的位置、时时害怕被别人揭穿自己是个“冒牌货”的程度,那你就要注意了:你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差,你可能只是得了“冒牌者综合征(Impostor syndrome)”。
你并不是骗子(图来源:curiosity)
冒牌者综合征又叫作“冒名顶替现象”、“骗子综合征”,最早在1978年被两位临床心理学家所提出,用以解释出现在成功人士身上的独特现象。这里所说的“成功人士”的定义非常广泛,可能是成功的企业家、名牌大学的学生,甚至可能只是一个小比赛的获奖者。他们无法将这些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认为只不过是碰巧、误会,总是担心有朝一日会被别人识破自己是个“骗子”的事实,并因此感到惶恐、焦虑。即使事实证据说明他们确实具有优秀的能力,但他们还是认为自己只是骗子。而且,这些人通常非常努力工作,因为他们想避免被人发现自己是个“冒牌货”,而努力工作会带来更多的掌声,让他们持续陷于恐惧的轮回中。
2011年, “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森自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结束后自己得了冒牌者综合征(IMDb)
也许听上去很不可思议、很离奇,但事实上,这个综合征相当常见。一开始,“冒牌者综合征”的两位发现者以为,这个现象只发现在成功女性身上,但很快他们就发现,男性也同样深受这种子虚乌有的困扰,只是他们更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感受。上世纪80年代初的调查研究指出,每五位成功人士中,就有两个认为自己“才不配位”,另外,有研究发现,70%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自我怀疑。就连伟大的爱因斯坦,也曾经表现出过这样的症状。
在爱因斯坦逝世的前几年,他多次向自己的朋友吐露心声:“我一生的工作被认为夸大了,这让我感觉极其不自在。我总是把自己看作一个无意的骗子。”
爱因斯坦也曾经怀疑过自己(Wikipedia)
也许他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认为自己是“骗子”的人。尽管被公认为过去500年间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感到自我怀疑,何况是普通人呢?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症状,首先不要太过担心。冒牌者综合征得到了许多心理学家的重视,但它并不是一种精神疾病。不过,如果冒牌者综合征的症状已经影响到了你正常的工作生活,那么就要重视、积极调整了。
目前,并没有可以治疗冒牌者综合征的药物。不过,心理学家们都赞成,想要减轻冒牌者综合征,最重要的,就是要意识到,你在这世界上并不孤独。也许你身边的人也有同样的自我怀疑,只是大家都没有说而已。调整心情、客观的自我评价、成功后的自我鼓励和庆祝,都会让你的焦虑有所减少。
附:
与“冒牌者综合征”相反,有一种名为“达克效应(D-K effect)”的认知偏差,它在1999年,由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们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它意味着能力缺乏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达克效应属于认知缺陷的一种,可能会造成不恰当的心理反应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