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句歌词忧桑地唱道“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听起来伤心好像是件很轻易地事情。
但实际上,这可不一定哦!知彼知己,防患未然。面对来势汹汹的心血管疾病,让我们来看看哪些人群容易“伤心”,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吧!
客观来说,心血管疾病往往是各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其中生活方式方面约占50%,社会环境因素约占20%,而基因方面占到30%左右。
基因这方面尚有许多问题没有解答,目前比较明确的是,针对非常大规模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筛选出了容易患心血管病的因素,医学上称为危险因素。
有些危险因素是无法改变,比如:
年龄:
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患病风险逐渐增加。
性别:
女性在各年龄段冠心病风险一直低于男性,尤其绝经前有雌激素保护,患冠心病风险非常低,大约0.6%;
绝经后(45~55岁后)失去雌激素保护,趋于与男性相当。
遗传和基因:
如果你的父亲和兄弟在55岁以前或母亲和姐妹在65岁以前发生冠心病,你发生冠心病危险升高50%~70%。
有些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获得很好控制的,比如:
高胆固醇血症:
坏胆固醇是冠心病的元凶,患冠心病风险随胆固醇水平升高而升高,血胆固醇每升高1%,患冠心病风险增加2%。
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的几率是血压正常者的3~4倍;
糖尿病:
糖尿病人死于冠心病的几率是常人3~5倍。
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吸烟:
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死亡率高2~6倍;
好吃:
喜欢喝饮料,爱吃甜食、高脂肪、高卡路里;
懒动:
宅男宅女、沙发土豆、出门就坐车、不喜爱体育运动的人;
肥胖:
体重指数超过28,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腿细肚子大的苹果型身材风险更高;
精神因素:
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和抑郁。
容易诱发心脏病的环境因素:
冬季:
冬季是心血管病的高发季,相对夏季最低;
雾霾:
美国医学会杂志公布的研究发现,雾霾增加近期心肌梗死风险,空气污染严重,PM2.5爆表的时候,最好少出门。
住宅“风水”:
住得离马路越近,死得越早。心肌梗死患者住在离马路100米以内,相比较1000米以上,每年死亡率增加50%;
看球:
世界杯赛时,男球迷心脏急症的发生率增加3.3倍,女球迷增加1.8倍,高峰期是比赛开始后2小时,尤其是踢点球的时候;
婚外偷情:
婚外在宾馆偷情,更易诱发心脏猝死,尤其是男老女少;
股市: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发现,股市暴跌时,心肌梗死发病明显增加;
地震:
地震后4周内,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加了1倍以上。
从科学上来说,有以上因素并不是100%的概率会患病,但患病的几率基本会高于无此因素的人。
比如,吸烟的人并不一定就会患上冠心病,但一定比不吸烟的人患冠心病的几率大得多。
要知道,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些是无法改变的,有些是可以很好控制的,更多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刚刚过去的9月27日是2015年的世界心脏日,今年的主题为:创造健康的心脏环境。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对“伤心事”say byebye吧!
愿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健康的心脏!
(本文作者:乔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医生)
【有奖调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领域专家为您提供个性化服务,你会来体验吗?——点我拿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