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日本野太刀的明代御林军大刀,实战性到底如何?

前段时间,电影《绣春刀2》的上映,让观众们对明代武器有了一个基本概念。其中陆文昭、丁白缨所持的双手长刀让观众印象深刻。这种双手长刀和《绣春刀1》中,大师兄周一围所持长刀都是同一种刀。对于这款刀,说法众多,有叫苗刀的,有叫戚家刀的,还有叫斩马刀的,但其实这些称呼都不对。

▲电影中陆文昭、丁白缨所持大苗刀和戚家刀

首先,根据《武备要略》中的斩马刀图样,可以看到斩马刀其实就是长柄砍刀,跟双手长刀根本不是一个种类。戚家刀这个名称也并不准确,严格的来说并没有戚家刀这个刀种。坊间一直传说戚继光仿照倭刀发明了戚家刀来抗倭。但实际上虽然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中有记载一款长刀,戚继光称之“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但是这种长刀戚继光仅仅拿来当做火枪手的防身武器。

▲丁白缨戚家刀

根据《纪效新书》的记载:“唯鸟铳手贼远发铳,贼至近身再无他器可以攻刺,如兼杀器则铳重药子又多,势所不能,唯此刀轻而且长,可以兼用,以备临身弃铳用此。况有杀手当锋,故用长刀备之耳。”这种长刀的尺寸记载是:“长刀刃长五尺,后用铜护刃一尺,柄长一尺五寸,共六尺五寸,重二斤八两。”根据考证,戚继光在这里用的是周尺,一周尺合今23cm,也就是全长149.5cm左右。因为如果是营造尺,每尺合32cm,全长就208cm,这个长度的刀并无实物出土,而且这么长的刀只重二斤八两,就只能是铁片子了。

▲《纪效新书》中长刀插图

而且这种长刀也并非戚继光一家独创。程宗猷的《单刀法选》中也有记载:“古云:快马轻刀。今以倭刀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则长有五尺。”这里就是正常的营造尺,单刀刃长约120cm,柄长约38cm,通长160cm。

目前,一米五到一米六左右尺寸的明代长刀出土很多。但是笔者本人还没见过有入戚继光记载的加了一尺铜护刃的刀条。所以这种长刀非要被称作戚家刀显然是不准确的。至于苗刀的名称也并不准确,苗刀这个名字是民国时期才出现的。虽然民国时期的苗刀是明代长刀的直接传承,但是尺寸已经缩短到一米四以下。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出警入跸图》中所绘御林军大刀

其实,在兵器界,一般要么称这种明代长刀为明长刀,要么称之为明代御林军大刀。这是因为明代御林军大多配备这类长刀,这在明代古画《出警入跸图》中就有描绘。笔者就根据存世的明代御林军大刀,找刀匠专门订做了一把仿明代御林军大刀。首先我们看一下存世明代御林军大刀原型。

这把存世明代御林军大刀全长一米七,刀的原主人大约是一名高壮的军汉。不过考虑到作者本人的身材,笔者还是选择了按照程宗猷的《单刀法选》中所记载的尺寸来制作。因为笔者主要拿来习武所用,并不是单纯收藏。按照自己身材来制定尺寸,这样在日常练习刀法的时候会比较顺手。

这柄仿明代御林军大刀全长为159cm,刃长为118.8cm,刃最宽处为3.5cm,刃最厚处为0.8cm柄宽3cm,重心在护手前12cm左右处。刀净重(不算鞘):1625g。《纪效新书》中长刀重二斤八两,明代一斤约为594.6克,两斤八两就是1486.5克,不过《纪效新书》中的长刀全长是149.5cm左右,比这把刀短差不多10cm。这样来算的话,这把刀的重量基本符合《纪效新书》中长刀的重量。

这里要对比下明代御林军大刀和其原型日本的野太刀。日本博物馆中制作于贞治五年二月也就是1366年的一把刃长为124.5cm的野太刀,重量就为约2500克。虽然刃长比笔者这把刀要长6.5cm,但是重量几乎重了近1千克。所以虽然明代长刀是仿照日本南北朝和室町时代流行的野太刀制作的,但实际上只是外形接近而已,厚薄以及刀刃剖面形状,开刃角度等等都并不相同。

此为存世明代御林军长刀实物的铜护刃细节图,可以看到这把刀的铜护刃也就一寸多宽,远没有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所记载的一尺长的铜护刃那么夸张。不仅如此,其他存世的明代御林军大刀的铜护刃也都没有那么长。下图就是另一把存世的明代御林军大刀。

在程宗猷的《单刀法选》中记载拔刀出鞘势是:“左手持鞘,右手阳持刀靶,先拔出少许,再用手掌托拏刀背,出离鞘口,以左手持靶,再换右手,共持刀靶砍杀。”很多人认为刀根这一段是不开刃的,不然不好拔刀。甚至还有你我拔刀势:“此因刀长,遇急难时,难以出鞘,故以本阵中用刀者,你拔我刀、我拔你刀而用。”遇到紧急情况互相拔对方的刀用。

▲《单刀法选》插图

由于笔者拔刀一气呵成,并不需要握住一段刀刃二次拔刀。所以笔者的这把刀铜护手处也忠实地按照这把存世的明代御林军大刀原型制作。

这种铜护刃现在称之为吞口,这个结构的作用有几种,首先是为了保护刀刃和使刀和刀鞘更好闭合。能让刀剑入鞘后刀身或剑身不会直接与鞘口金属装具磨擦,同时兼有加大鞘口磨擦力以免刀剑脱鞘的作用。吞口还可以加固刀镡,下有刀柄顶住刀镡,上面吞口再卡住刀镡,就可以使刀镡在战斗中受到重击也不容易松动。

最后一个作用就是它本身名字的意义,护刃。在实际战斗中,格挡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用刀刃格挡会非常伤刃。根据杠杆原理,手握刀柄处可是为支点,离手越远的部分受力,需要对抗花费的力就越大。靠近手柄处来挡格对手攻击,就可以轻松格挡对手的攻击。笔者使用双刀与人对抗的时候,一把刀主防守,一把刀主攻击,运用护刃和刀镡去格挡,可以用单手招架对方双手刀的大力劈砍。另一把刀趁势就可以杀伤对手。这并不是笔者单手力量强过对方双手力量,只是杠杆原理的作用使得对方是一个费力杠杆的状态,而是笔者招架对手的位置接近支点,比对手省力很多。这种情况下,护刃就可以承担更多的冲击。护刃多为铜制也是因为铜软,能更好吸收冲击力不会太震手。而且如果在经历了多次战斗后,护刃被打坏了,作为一个配件来说也方便更换。没有护刃保护的话,刀根处被打豁就对刀整体强度有很大影响了。

刀刃的刃材笔者选择的是花纹钢。现代的花纹钢多是两种不同含碳量的钢折叠锻打因为色差不同形成花纹,这就导致具体使用哪两种钢来锻打直接导致花纹钢的性能。笔者这把刀使用的是65mn和T8折叠锻打。这是笔者比较偏爱的一种配比,保持性比单一钢材要好。

最后上一下笔者持刀图,这种长刀如果是表演的话转起来舞比较好看,刀转几圈,然后人也跟着转,刀光闪烁,刀绕人走。刺击还可以使用长枪的滑把技巧,刀长砍对手下盘十分方便。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人渣啸西风,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