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理解人工智能,或关系到理解人类的未来。而要理解人工智能,则必须从理解图灵开始。在人类并未完全清楚自己的生命之谜前,总会将关键的开关掌握在自己手中。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部分劳作,但不能取代人类的全部活动,更不会反过来统治人类。
1. 人工智能的想象和猜测
在各类神话里,人类都是由神灵创造出来的,创造人是神的工作,人不能僭越。但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挑战神灵的努力。在我们并没有真正造出与人类一样聪明的人工智能的今天,对于人工智能的想象和猜测一直是科幻和科技圈的热门话题,有着五花八门的想法,也有很多颇为严肃的思考,比方说“中文房间”。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哲学家约翰·希尔勒就提出了一个思维实验,叫作“中文房间”。他的假设是这样的:假如有一个对中文一窍不通的人坐在一个密封的房间里,他手头有一本英文手册,上面有如何处理汉字字符以及回复的完整指示。外面的人通过一个窗口向屋子里的人递纸条,上面用中文写着问题,然后这个人依据手册将对应的汉字字符组合成回答传回给外面的人。那么,对于外面的人来说,这个屋子里的人是会中文的;但是实际上坐在里面的这个人却不会中文!
那么,如果将这个房间换成计算机,将里面这个人换成计算机程序,那么计算机程序到底能不能真正“理解”语言?计算机到底是否具有智能呢?这就是这个思想实验的深意。
2. 人工智能如何理解语言?
回到人工智能能否理解语言的问题上来,这个问题可能还取决于我们对人工智能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想象。目前,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方面的进展有目共睹,在一些准确性或艺术文学性要求不高的场合,机器翻译等类型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替代人类。
现在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比如微软的“小娜”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自然语言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对联机器也可以输出超越黄庭坚的绝句,而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它可能会有的“天花板”——正如夏笳在其科幻小说中所展现的利用人工智能做心理咨询的场景,很可能就会在不远的未来实现,而单单凭着普通人的理解,根本无法判断你对面的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
3. 真正的人工智能将是什么样?
那么这样的人工智能是不是就达到顶点了?我们能否在有生之年看到真正的人工智能的诞生?真正的人工智能的出现,或许超越常人的庸俗想象。它在出现之后,就会自我优化,自我扩张,提升智能,直到计算能力也就是其智力超越人类几千万倍。到那时,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想法已经无关紧要,因为我们人类已经建立起巴别塔,创造了“上帝”本身。至于这个“上帝”会如何看待他的子民和创造者,根本无从猜测。
到那时,人工智能会变成什么模样,我们并不知道。毕竟我们甚至都不能解释自己的智能是如何产生的,不能解释我们如何判断一首诗的好坏,或者我们为什么能够欣赏巴赫的音乐……这里,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刘慈欣的《诗云》:外星来的神一样的文明发现自己无法写出李白一样的诗句,于是恼羞成怒生成了所有可能的诗句——但是他并不能判断哪首诗“更好”。那么,面对一个这样的数据库,如果我们发明了一种人工智能,让它找出所有“超越李白”的诗句,最后的障碍在于——我们是否相信它的结果?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神秘标准来“理解”诗?它仅仅是一个基于数学原理的算法也好,还是智能远超人类千万倍的“神”也好,人工智能会以人的方式来评价诗么?就仿若这个终极疑问:人工智能会超越李白吗?
(本文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2015年9月刊《人工智能会超越李白吗?》一文,作者:思故渊)
【有奖调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领域专家为您提供个性化服务,你会来体验吗?——点我拿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