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孩子到新环境才能不哭?

老师如何处理孩子一到学校就穷哭!穷哭!的分离焦虑

1、提前对家长进行培训

在儿童入学前要对家长进行集中培训,面向家长介绍新入学幼儿的心理知识,让其懂得幼儿在这一时期在与父母分离时哭闹等情绪表达是正常的,并了解新入学幼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请家长正确对待,为幼儿入园做好铺垫。如果是针对特殊儿童的话,在对家长培训时应着重传授家长针对特殊儿童生活技能的训练,由于特殊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较为低下,因此往往容易导致在家庭生活中照料者对其进行过度的照料,以至于特殊儿童对照料者形成很强的依恋,加剧分离性焦虑的发生。

常见问题清单举例如下:

行为一:为了让孩子不哭,你会说:“宝宝,妈妈去买糖果,一会儿回来。”“吃完中饭妈妈就来接。”但事实你是离开孩子上班了,并且中午也不会来接。

分析:家长的这种连哄带骗的行为,只是让孩子一时不哭,但是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的焦虑情绪更深,甚至会影响到孩子对成人的信任度。如果孩子相信家长所说的话,他就会不停地问老师:“妈妈怎么还没来。”这时候,老师的工作就更难做了。

建议:家长不妨直接告诉孩子,妈妈必须要上班,而宝宝长大了必须要上幼儿园,下午睡好觉吃完点心,妈妈就能来接你了。

行为二:孩子在家吵闹时,你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们老师,让老师来批评你。”“在家这么不乖,把他送到幼儿园去。”

分析:家长的话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的老师都很凶,幼儿园是一个很不好的地方,因为只有不乖得孩子才会被送到那里去,从而对幼儿园产生一种抵触、害怕的情绪。

建议:家长尽可能正面引导,告诉孩子幼儿园又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做游戏,一起玩玩具,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正面引导有利于孩子适应幼儿园。

行为三:孩子回家后,你反复地问那些您所担心的问题:“今天饭吃完了吗,是老师喂的吗?”“有没有小朋友打你?”“睡觉有没有尿裤子。”“阿姨有没有给你换裤子,老师批评你了吗?”

等等。

分析:这其实是家长一种焦虑情绪的体现,这种过多的提示不但不能给孩子带来情感上的安慰和情绪上的缓解,而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安,使孩子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使他更加不愿意接纳幼儿园。

建议:但家长可以在接孩子的时候和老师作一个小小的交流,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大概情况。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比如让孩子当老师,爸爸妈妈当小宝宝的方式,让孩子自然地表现出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

2、入园前,请家长带幼儿来园玩耍,熟悉外围环境。

在入院前让家长带着儿童先来幼儿园里参观玩耍,告诉儿童幼儿园里的各个结构组成,同时让他们先见一见老师,对老师进行自我介绍。如果对象是特殊儿童的话,对于其中一些很难环境的改变的幼儿,老师可以先通过家访的方式和儿童建立一定的关系,当双方都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让老师和家长一起带着儿童进幼儿园参观和玩耍。

3、提前与家长沟通,了解每个孩子的特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质,教师对幼儿特质的了解与接受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依恋关系的建立。了解幼儿的性格、兴趣以及爱好,能在给予幼儿安全感的同时增进与幼儿之间的感情,提高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适应度以及在于教师互动过程中的配合度,从而减缓以及消除孩子的分离性焦虑。在班级中有特殊儿童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要提前了解儿童的性格与兴趣爱好,还要着重了解儿童重点需要支持的地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例如一些特殊儿童由于前庭觉的失调导致身体平衡出现问题,出现走路不稳,容易摔跤等状况,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在儿童的腿上绑一个重物的方式来帮助儿童达到身体两侧的平衡,从而增强其站立行走的稳定性。另外,当儿童入学时伴随如自伤行为的问题行为时,老师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制定好相关对策的同时对班级的各个老师进行相关干预技能的培训,在儿童问题行为出现时进行及时干预,防止事态的恶化。

4、创设良好的环境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精心布置班级的各个角落,如设制一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有趣的小动物画面,布置在略高于幼儿视平线的墙面上,让幼儿一看就有一种亲切、接纳、归属的感受,从而激发幼儿来园的动机,为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奠定基础。注意,当班级里有特殊儿童的时候,在布置教室时要注意尽量不要对他们产生干扰,例如有些特殊儿童对反光材料特别敏感,教室里出现的亮晶晶的反光材料会极大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布置教室的时候尽量用别的材料来替代一下这些反光材料,从而保证特殊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

5、5、当儿童情绪崩溃时的处理方式

(1)兴趣物诱导法

当儿童情绪突然爆发时老师可以使用提前准备好的儿童感兴趣的玩具或小零食作为兴趣物进行诱导,即老师告诉儿童只要现在能不哭闹,老师就把手上的东西(玩具或零食)给他。待儿童情绪平稳以后,教师再开始对儿童进行正确行为的教导。该方法比较适合比较贪吃或贪玩的儿童,注意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兴趣物的多样性以及及时撤走兴趣物从而避免儿童对兴趣物产生依赖,即避免养成不给兴趣物就一直哭闹,或者使用哭闹的要求老师给予兴趣的行为习惯。

(2)活动转移法

当儿童情绪爆发时老师可以使用放映儿童喜欢的动画片或者与儿童一起玩个游戏等活动的方式来转移儿童的注意力,从而稳定儿童的不良情绪。在一个活动结束后老师要及时对儿童的良好行为进行强化,可以通过语言疏导让孩子理解幼儿园是一个有趣的安全的地方,幼儿园的老师都很喜欢他,从而逐步帮他建立安全感。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儿童对活动形成依赖,既可以通过丰富活动类型、增加活动获得条件(在儿童不哭闹的基础上提出更多要求,列入好好吃午饭,自己上厕所等)等方式防止儿童养成可以通过哭闹来获得活动的惯性思维。

(3)榜样安慰法

教师可以通过让班上不发脾气的儿童作为榜样来安慰发脾气的儿童,告诉发脾气的儿童:“不是爸爸妈妈不要你了,幼儿园很有趣他们才送你来的”之类的话,同时还可以通过邀请发脾气的儿童一起做游戏的方式来使发脾气的儿童逐渐融入班级氛围,从而体会上幼儿园的趣味。在该方法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榜样应选择那些在班级比较有声望受欢迎的孩子,同时榜样还要具有一定的情绪稳定性,不能被发脾气的孩子带着一起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