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天猫再次向易果生鲜投资3亿美元,搅动整个生鲜电商行业。这已经是易果的D轮融资了。
融资将主要用于易果生鲜旗下安鲜达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张。整合后,易果生鲜的配送能力将达到“朝发夕食”的程度。此前,阿里巴巴集团已先后参与易果生鲜三轮融资。
生鲜电商速来以烧钱闻名。由于标准化困难、成本风险高,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一组数据显示: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2016年底,该研究中心同时发布2016-2017年度生鲜电商“死亡”名单,有14家生鲜电商企业宣告破产倒闭。其中包括:菜管家、鲜品会、美味七七、花样生活、正源食派果蔬帮等。
整个生鲜电商行业现状如何?除了易果生鲜外,市场中几个生鲜电商大玩家都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如下:
本来生活
2017年7月,本来生活刚刚过完它五周年生日。
这家公司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来生活一直对外宣称用“B2C+P2B+O2O”三大马车拉动公司的未来发展,目前处于其发展的全渠道阶段,但其表现似乎令人担忧。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本来生活位列国内生鲜电商排行榜第二名,但到了2017年6月份,本来生活已跌至第四名。而O2O项目则更是盈利困难。
为了对标新零售,7月7日,本来生活选址成都城南高新区的一个高端社区,开出生鲜电商本来生活的首家线下体验店。门店2000多平米经营面积,分两层。生鲜商品是主打,占比60%以上。
门店特色在销售鲜活海鲜、进口食品以及提供很多现场体验的元素,比如提供海鲜、牛肉等食材的现场加工和面包、咖啡等四个档口的餐饮,餐饮加工区面积近400平米左右,占门店面积20%。单看一楼的生鲜食品区,餐饮加工区则占比1/3。
截至目前,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生鲜电商公司已经融过三轮资金。最近一次是2016年5月24日获得了九阳股份、Integral雄厚资本等六家公司共计1.17亿美元的投资,其中,九阳股份占股3.82%。目前距离它上一轮融资已经过去一年多。
天天果园
主打全球进口鲜果产品及服务的天天果园早已于2016年8月8日就完成D+轮融资,投资方为张江高科,投资金额达1亿人民币,主要用于供应链和物流建设。
2016年,天天果园曾被爆出关闭所有线下门店的消息,公司方面回应称,关闭门店是为了调整其O2O战略,并选择“闪电购”业务作为替代。CEO王伟曾认为生鲜下个增长点在O2O,然而,要让消费者养成前一天下单,第二天按时取货的习惯着实不易,再加上线下门店的选址、装修、员工安排等都使电商不堪重负。因此,天天果园决定将门店转化为仓库,降低成本。
可以看到,天天果园现在仍然处于非常艰难的转型和自我调整阶段。
未来,天天果园将把重点放在冷链物流体系和全球供应链上,目前,其已经与全球最大乳制品集团-法国兰特黎斯集团宣布了战略合作。
每日优鲜
每日优鲜是一家专注优质生鲜的特卖网站,平台每天都会筛选优质的生鲜商品推荐给用户。目前,该平台已于2017年1月20日完成1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联想集团主投。
同时,每日优鲜也是这么多生鲜电商公司中,第一家宣布自己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公司。
据每日优鲜透露的数据,2016年其年对年营收近500%,并且复购率达80%,而这一数据也是目前行业最高水平。可以说,以往因受困高成本难题而一直难以破题的生鲜电商在每日优鲜面前,已经从“难啃的骨头”变成了“碗中的肥肉”。
其相关负责人曾透露,其业务扩张的战略会遵循“721原则”:即70%的战略资源会用于现有核心城市的垂直增长,把业务做深做透,实现盈利;20%的战略资源用于横向扩张,并遵循盈利一批城市,开发一批城市的逻辑;另外10%的战略资源用于新业务孵化。
每日优鲜当前并不急于把盘子铺大,重点在于把业务做深做透。对产品的把控十分严格,食品买手团队遍布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多个原产地,还建立了城市分拣中心和社区微仓。
京东到家
京东到家由于背靠京东平台,有得天独厚的流量优势。
京东到家是京东集团推出的O2O生活服务平台,提供生鲜及超市产品的配送服务,并基于LBS定位实现2小时内快速送达,打造生活服务一体化应用平台。
根据互联网数据机构Trustdata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分析报告》显示,生鲜电商的头部效应正愈发明显,其中,京东到家的月活跃用户数(MAU)位于生鲜电商榜首,并领先每日优鲜、中粮我买网、盒马鲜生等生鲜电商平台,并且其活跃用户数量相当于后面二三四名的总和,成为生鲜电商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
与此同时,易观千帆发布的《2017年最新电商APP TOP100排行榜》显示,京东到家的MAU以及16.33%的环比增速均高居生鲜电商榜首,每日优鲜则位居第二。
生鲜电商的运营之所以困难重重,很大的原因在于产品的保鲜和供应需要高额的成本,而京东到家与“达达”的合作恰好将这一难点转化成了优势,后者是中国最大的同城速递平台。
自2017年3月份至今,全国共有12个城市的50多家沃尔玛门店新入驻了京东到家。至此,沃尔玛和京东到家的合作覆盖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全国18个主要城市,共有134家门店,京东到家的用户群体得到进一步地扩大。
两鲜直购
“两鲜直购”(FreshFresh)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全球生鲜食材的源产地直购商店,它提供从农场到餐桌的检测及冷链运输整个流程的服务。2016年3月17日完成了A轮融资,由鼎鑫资本和民享财富领投,融资总额达2千万美元。
“两鲜”上线于2014年10月,旨在打造中国版FreshDirect,后者是纽约市著名的生鲜巨头,在2012年营收就达到4亿美元。目前两鲜拥有数十万注册用户,SKU约为800,仅服务上海地区。
两鲜模仿FreshDirect的运营模式,走的是本地深耕路线,从一开始就自建冷链,市场投放较少,80%的客户来源是口碑推荐。它在上海建了7000㎡的4温区中央冷库,配有100多辆冷链物流车,配送人员也是自有员工。
其实“两鲜”选择自建全程冷链物流也是出于无奈。冷链配送是长期困扰生鲜电商的最大问题,由于缺乏优质的服务商,第三方配送的损耗率会很高,据悉,两鲜用第三方配送的时候,损耗率在3%,而事实情况可能更糟。
我厨
我厨的中央厨房
喊着“在家做饭用我厨”的口号,“我厨”于2015年3月正式上线。这是一家以半成品菜为核心、同时提供全品类生鲜食材的净菜电商平台,包括净菜、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点心速食、乳饮西点、粮油副食共9个品类,净菜是它的“拳头产品”。
目前,我厨的融资进展已经完成到了B轮。2016年12月16日, “我厨”正式宣布拿到千万美元级别的B轮融资,由LB乐博资本领投,集富(Jafco)等多家跟投。其首席增长官(CGO)曾强透露,B+轮的洽谈事项现已基本完成。
我厨将主要目标群体定位于三口之家的家庭主妇,或者可以更精确地描述为薪资大都在1万元以上的新中产们。这一类群体对食品的健康保鲜方面和对电商的物流配送能力上面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把生鲜食品处理成可即时热烹的半成品,降低做菜复杂度,节省消费者时间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我厨采用了中央厨房和冷链物流的重型运作,其中央厨房目前占地20000平方米,还自行开发了一套MIS系统,技术和管理两头抓,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管理密集等特点。后端厨房加上物流配送的人员是300+300=600人的规模,从消费者下单到物流配送完成的时长不超过24小时。
多点商城
2015年成立的多点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平台。目前完成了天使轮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IDG。其创始人刘江峰为现酷派CEO,目前已经卸任了多点的工作。
在今年3月份的生鲜电商会议上,刘江峰突然现身为多点商城站台。称“我对于多点的管理团队,很放心”。
多点CEO林捷在两周年宣布,2017年1月多点在北京已经实现了正毛利,而北京多点+物美合作模式实现盈利之际,今年重点将向华东扩张,成立华东线上运营中心,春节之后,多点已首先登陆杭州。
Dmall多点商城定位在O2O生活服务平台,用户通过网页和手机App下单后,Dmall可以根据用户指定地址安排最近的店进行派送,15分钟拣货、60分钟送达,做到一小时送达。
在活动现场,多点首次对外披露的数据是:1800万注册会员,23.8亿GMV。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Quest Mobile发布的夏季移动App报告,作为电商里的细分行业,生鲜电商发展势头良好,目前行业规模已经突破1000万。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两家是,每日优鲜用户突破20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66%;京东到家独立APP虽然同比有微跌,但很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京东主APP来进行下单。
热门生鲜电商APP的用户消费能力普遍较强,在生鲜电商的消费上,男性不输女性。
盘点了这么多,我们发现生鲜电商平台正在处于激烈竞争的局面。每家都在争取尽量多的用户和尽量大的市场份额。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和新零售的概念从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给这些平台带来了紧迫感。
按照本来生活创始人喻华峰的预言,生鲜电商大爆发将在2017年下半年出现。但目前看来,生鲜电商有被“新零售”概念直接过渡掉的可能。不论怎样,生鲜电商这种焦灼竞争的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