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尤其是中国古代军队的披甲率一直维持着一个较高的水平,一线部队几乎人人身穿重甲。故而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技艺、武器,很多都围绕着击败铠甲而展开。
上图:中式铠甲的部件名称,图为温陈华大师复原的宋式铠甲
对付铠甲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用硬弩强弓射穿甲箭刺穿铠甲,用钩镰枪钩走敌人的头盔,用铠通一类的短刀刺入铠甲的缝隙等等,但是综合来看,对付铠甲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就是用钝器。
很多钝器都是全世界共有的,搞不清谁影响谁,也搞不清到底是谁发明的。比如金瓜锤,叶锤,骨朵,铁链夹棒等等,从东亚到西欧都有。但是,有两种钝器可以确定起源于中国,而且是东亚文明所特有的——鞭和锏。
上图:铁鞭
上图:铁锏
鞭锏也往往合称,甚至在一些古代的军事著作中,认为锏是鞭的一种。实际上这俩兄弟也的确在使用等等方面差别不是很大,只是在造型上有细微的差别。
上图:北宋《武经总要》里的鞭和锏
一般而言,鞭上有节,像竹棍子一样,一节节的,然后有镡,有柄,柄后有配重球。锏与鞭的柄、镡并无区别,但是锏身没有节,多呈棱型,棱面有凹槽作为减重,所以同等长度下,锏比鞭要轻便许多。
上图:凹槽非常明显的一把锏
关于鞭的得名,很多人或许都有疑问。因为咱们印象中的鞭是一种软的皮制品,一种主要用来驯化牲口的工具,当然也有很多别的作用大家都懂。而作为钝器的鞭,则是一跟大铁棍,和软完全不沾边。
上图:蒙古族的马鞭
然而在古代,鞭策牲口的工具有两种,一种是鞭,一种是策,咱们今天鞭策一词便由此而来。鞭,“革”字边,显然是一种皮制品,跟咱们今天说的皮鞭基本上差不多;而策,竹字头,显然是一种竹制品,就是一根竹棍子。
上图:壁画中左一手持应为竹策
在古代,策用的比鞭要广泛,毕竟咱们是农耕民族,竹制品更容易获得。而且从审美的角度去考量的话,竹策在造型上也比皮鞭好看。在秦始皇陵出土的一套铜车马中,就发现了一个竹策造型的铜制模型。
上图:铜车马上手持竹策的车夫
在后世,人们开始将鞭、策合称为鞭策,最后又通通简称为鞭。不管皮鞭竹策,统称为鞭。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铁鞭上会有“竹节”了。其实咱们较真的话,竹节状的造型并不利于鞭的牢固和减重,甚至对鞭的坚固性还有影响。但是,铁鞭是模仿竹策的造型生产的,在上面加节,是一种习惯的延续。
上图:铁鞭上的“竹节”
从这个角度说,锏是鞭的升级版,更符合工程学原理,棱面的凹槽即减轻了重量,同时又形成了一个类似铁轨的“工”字结构,更为稳定牢固。在古代,一支双手用的长鞭,重量可以达到近十五公斤,单手用的鞭,也可以达到七八公斤重。相比之下,锏则轻便了许多,单手锏有的重量只有一公斤上下。
上图:明代的双手长鞭
上图:宋代抗金名将李纲所用的单手锏,全长96.5厘米,重3.6公斤
当然了,减重对于一些力大无穷的人来说,算不上什么优势,只不过白白减轻了杀伤力。所以鞭锏一直混用,谁也没取代谁,门神画像上的秦琼和尉迟恭,也是一个拿鞭一个拿锏。
相对于鞭锏,锤和骨朵等攻击优势就降低了。锤的攻击只靠一个头,一尺到两尺长的柄和杆起不到作用,只有确保拳头大的锤头砸到对手才能给予杀伤。
而且有的锤和骨朵的杆子实在太短,没办法对刀剑类兵器进行格挡。如果杆子做的太长,长杆子前面接一个大铁头,重心过于靠前,没有办法保证灵活。
鞭锏的使用方法则和刀剑类似,因为鞭锏虽然沉重,但是前细后粗,后面有配重,尽可能让鞭锏的重心靠近镡部,减轻使用者的负担,保证灵活性。如果力气足够的话,不仅可以有效格挡刀剑,而且鞭锏无刃,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砸击敌人的兵器,让敌人的刀剑出现崩刃甚至折断。
上图:被锏砸弯的苏格兰四环大剑
更重要的是,重心靠后并不影响鞭锏的杀伤力,在砸击的过程中,给予杀伤力最大的点并不在重心附近,而是在“物打”点。
“物打”本是刀剑里的一个概念,原意为刀剑的最佳砍击点,即刀剑身上能将全部砍击力都传递给目标的点。对于刀剑来说这个点可以将砍击力尽可能的施加给目标,对于鞭锏来说这个点则可以让整个鞭锏的砸击力全部释放,道理是一样的。
上图:日本刀的“物打”点一般在剑刃前三分之一
如果你有一把长刀或者剑,可以试一试,用刀刃去轻轻击打一个不伤刃而又有弹性的物品,先用刀尖敲打,然后慢慢下移。你会发现,刀尖击打的话,刀身会有明显的回弹感,越往下回弹感越小,之后过了某个点,回弹感又变大,这个临界点,便是“物打”点。
所以如果能够熟练使用物打点去击打目标的话,将重力分散在全身的鞭锏在威力上,并不逊色于将重力集中在锤头的锤子。
上图:锏一击碎砖
另外,鞭锏尤其是锏,还有一种令人窒息的“骚操作”——撒手锏。在古典小说里,撒手锏是秦琼的绝招,不过《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无记载,应当是后世小说家将这一绝招附会给了秦琼。
撒手锏又叫杀手锏,作战双方在战场上进行厮杀,当主要作战兵器无法取胜甚至于被打掉,在相持不下或被敌将追杀面临险境时,一方抽出锏来,突然回身将锏投掷出去,给敌人致命一击。这样的招式,就叫撒手锏,久而久之,泛指能够在瞬间扭转局势的方法和物品。
上图:明代锥形锏
古代的很多锏,前部被做成了棱锥形,跟咱们现代的三棱刀有异曲同工之妙,穿透力非常强。在近距离出其不意的投掷,巨大的惯性和穿透力有很大概率能够将地方的铠甲刺穿,造成对方的伤亡。美国冷钢公司就曾经做过实验,一把棱锥锏被投掷之后,成功刺穿了动物的头骨,可见其威力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