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中华子孙,大概没有人不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八个字的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大家张口就来。所有人都知道这八个字出自一本书——《百家姓》。
张钱孙李为什么排《百家姓》前面
《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一样,都是童蒙读物,而且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最为流行的童蒙读物,所以并列号称“三百千”。《百家姓》将中华姓氏排列成四字一句,辅以韵律,供孩子们认字用。合辙押韵,琅琅上口。
《百家姓》以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在甲骨文里就有。战国时期有一本叫做《世本》的书,专门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和居邑等。世系就是祖宗谱系;居邑就是居住地点。《世本》记载的这些信息非常珍贵,可惜在宋朝就散佚了。
中华民族历来重姓氏,历史上有很多这种书,有些流传至今。比如,明朝有一本书叫《皇明千家姓》,明朝的“百家姓”不以“赵钱孙李”开头,而以“朱”姓开头。还有一本叫《御制百家姓》,是康熙皇帝亲自编纂指导的,它以“孔、孟”开头,因为清朝的皇帝要表达自己对汉族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另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文字的“百家姓”,比如《蒙古字目百家姓》,用蒙古语;还有《女真字目百家姓》,用女真文。然而,这些都没有成为孩子们的童蒙课本,所以也就没能流行起来。
《百家姓》是什么时候的书呢?
宋朝诗人陆游有一首诗叫做《秋日郊居》,在这首诗后面他做了一段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就是说到了农历十月,没有什么农活好干了,农家子弟就该读书了,这叫“冬学”,就好比现在的冬季学期。在这个冬季学期里读的书,一本叫《杂字》,都是一个个字,认字用的;还有一本叫《百家姓》。“谓之村书”——乡村里很流行,不是很高雅,入不了大雅之堂,不是国子监里读的,是农村里读的。可见,在南宋陆游生活的时代之前,《百家姓》就已经成为村书了,在农村里非常流行。所以,《百家姓》最晚宋朝就有了。
要了解一本书,总得知道作者。宋朝有个人叫王明清,他在一部叫《玉照新志》的书里讲,《百家姓》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就是说作者应该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一个小民。这个小民虽然没有什么名气,但肯定是个读书人,不然不识字。
仔细思考一下“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为什么不把“周吴郑王”放在前面?因为,当时“赵”是宋朝的国姓,所以“赵”排第一位是理所当然的。“钱”是吴越国的国姓,吴越王钱镠,也就是钱姓的始祖,很了不起。但是他不好战,他告诫子孙说,将来如果有可以奉为正朔的人,也就是如果有一个了不起的“王者”出现,就纳土归降好了。所以,到了末代吴越王钱俶的时候,就直接向宋朝纳土归降。因为没打仗,所以江浙一带的人都很感念钱家。在《百家姓》里,把“钱”放在了第二位。第三位是“孙”,“孙”是吴越王钱俶的皇后的姓。由此可见,《百家姓》的作者把吴越国看得很重,这毕竟是他自己的家乡或者“属国”。
第四位为什么是李呢?当时和吴越国毗邻的国家是南唐。南唐是李氏王朝,著名词人李后主是南唐的末代君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就是这位李后主写的。
所以,《百家姓》的作者把北方宋朝的国姓“赵”、自己生活的地方吴越国的国姓“钱”、钱俶皇后家的姓氏“孙”、离自己最近的国家南唐的国姓“李”依次排列,便构成了《百家姓》的开篇“赵钱孙李”。根据这个就可以推断,作者是吴越国的人,而且他肯定是吴越国纳土归宋之后的人,不然不会把赵姓排在第一。
那么,为什么《百家姓》会被选做蒙学课本并如此流行呢?
如果只是为了认字,可选的书多了去了。但是,《百家姓》汇聚的可不是一般的汉字,而是做姓氏用的汉字,这就大不一样了。
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来分别亲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信仰。在传统中国,姓比名重要。假如你姓钱,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有人问:“这件事情谁干的?”旁边人回答:“钱家人干的”。如果你干了一件坏事,就会有人这样批评你:“你对得起你这个姓吗?别忘了你姓什么!”所以,姓对于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在古代识字先认《百家姓》还有一个礼节方面的考虑。比如两个人见面打招呼:“您贵姓啊?”“免贵姓钱。”你要是不知道怎么写,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所以,出于礼仪的考虑,小孩子要尽早把别人的姓给记住。因此,《百家姓》也就成为了童蒙读物。
姓和氏本指不同事物
“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话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沿着历史追溯上去,我们绝大多数的姓氏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三皇五帝。那么,最初的几个姓是怎么分化成现在这成千上万的姓的呢?
姓氏非常复杂,和今天讲的姓名有区别。上古有姓、有氏,姓、氏是两回事。常有人问:你是什么姓氏?说明姓在前面,姓是族号,表示的是血统,最早来自部落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比如,地球上有一些民族用熊做图腾,熊便是他们的保护神。因此,在中国的姓氏当中,用动植物名称作姓的比较多,这种姓氏也都比较古老,例如姓熊、姓虎,都很古老。还有,姓华,通“花”,佛经《妙法莲华经》其实是《妙法莲花经》。
后来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因此女字旁的姓特别老。比如姬,黄帝就姓姬。还有姚、姜、嬴。这些都是很古老的姓。姓有了,什么是氏呢?随着历史的推移,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越来越多,同一个姓的子孙不断繁衍,人越来越多,待不下了,于是就分出很多支系,迁到别的地方。迁走的这个就叫氏。所以,先有姓,后有氏。
到了周代,宗法制度非常严明,只有贵族可以有姓氏,百姓没姓氏。最早的时候,平民无姓无氏;贵族女子有姓,没有氏;贵族男子,有姓有氏。为什么贵族女子要用姓呢?因为同姓的人是有血缘关系的,而同氏的都是亲戚。姓只有一个,氏可以很多。姓是用来区别血缘关系的,所以同姓不能结婚。
从氏当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比如诸侯以封国为氏。郑文公郑捷,郑是氏,不是姓;齐灵公齐环,齐是氏,环是名。卿大夫比诸侯小一点,一般以居住地来作为自己的氏。比如屈完,姓屈,是封在屈这个地方;比如解狐,就住在解;东门襄仲,很明显他家就在城东门,一看他的氏就知道了;南宫敬叔,家在宫的南边。这是以地名为氏,还有的人以官名为氏,比如司马。
还有的人以专业技能为氏,比如姓巫,可见其祖先就是做巫师的;姓陶,做陶器的;姓龙,屠龙、杀龙,其实就是厨师。姓龙的祖先是做厨师的,善于烹调。
战国以后,大家开始以氏为姓,逐渐就姓氏不分了。汉魏以后,姓氏合一,平民百姓也开始普遍用姓,这才有了姓名之说——原来姓一样,用氏分,现在姓都有了,只好用名来分,所以叫姓名。
有人姓毒,有人姓死
《百家姓》是不是记录了所有的姓呢?如果不是,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个姓呢?最通行版本的《百家姓》,四字一句,一共142句,568个字,是“三百千”里面字数最少的一部。里边讲到的姓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可在中华姓氏的大海里边,这是沧海一粟。
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姓?没人说得清楚。明朝有人统计过,当时有3625个姓。1978年,改革开放刚开始时,通过公安户籍系统对姓氏做过一个统计,统计了全国七个大城市,当时的姓氏2587个:北京有2250个姓,上海比较少,1640个姓;沈阳更少,1270个姓;武汉1574个姓;重庆1245个姓;成都1631个姓;广州1802个姓。1984年,有学者做姓氏调查,搜集到5730个姓,还有个台湾学者搜集到7720个姓,但这些都不是确切的数字。
民间有些姓匪夷所思,比如姓“毒”。在陕西,“蹦”也是姓。还有用“死”作姓的。“死”这个姓在台湾,而且只有一家人姓这个姓,这一家没有孩子,还专门为这事开会讨论,“为死而生”。因为他们只有生了孩子,这个姓才可以延续下去,否则这个姓就湮没了。
常见的姓是一个字,复姓是两个字,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还有三字姓、四字姓、五字姓、六字姓、七字姓、八字姓,最高九字姓。三字姓很多,随便举几个例子:扈地干、树若干、独孤浑、奚什卢、破六韩、破多兰、普六茹、壹斗春。很明显,这些都是少数民族的姓。四个字的姓也有不少,爱新觉罗、叶赫那拉,这些大家都知道。五字姓,忽神忙兀歹,一听就是蒙古族同胞的姓。最牛的是九字姓,迄今为止发现一个,这个姓念做“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想象一下,有两个人路上碰上了:“您贵姓啊?”“我姓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对方肯定晕了。所以,姓文化真是非常的复杂和有趣。
在读别人姓的时候,要多加注意。汉字最容易读错的就是别人的姓。比如,区作姓时可念ōu,不念qū;黑作为姓读hè,不读hēi;再比如,还有一个最常读错的姓,盖作姓时这个字念gě,不念gài;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查,不能念chá;比如教,作姓氏的时候,一定读jiào;比如任,作姓的时候一定读rén,不读rèn;比如缪,在作姓的时候读miào,不能读móu;单,可千万别读成dān,应该读shàn。比如乐,作姓的时候读yuè;还有一个姓,员,在作姓的时候要读成yùn;仇,作姓的时候读qiú,这些都是不能乱读的,所以要非常非常小心。这些还是比较常见的,还有更怪的。日本还保留着这么一个习惯,如果自己的姓读法特别,一般要在名片上印出来。两个人见面,问对方的姓怎么念,不仅不失礼,还是有礼貌的表现。
姓氏文化十分复杂。只要一个个姓去深入研究,你就会知道中国的姓氏文化有多么奇妙精深。
(摘编自《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有奖调研】如果百度知道各领域专家为您提供个性化服务,你会来体验吗?——点我拿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