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时期的普鲁士军队可以分为大陆军和雇佣军两个系统。大陆军指的是从普鲁士本土上募集的普鲁士人部队,这些人往往不是全职服役,而且人数也有所不足。不足的部分用外国人弥补,也就是雇佣军部队。虽说是雇佣军,却并不是中世纪那样由队长进行招募,然后向王国出卖服务,类似人力资源公司一样的体系。雇佣军部队从招募到训练都是由普鲁士军官一手负责的,能够完全融入普鲁士军的编制中。
普鲁士本土的兵源是由一种名为“市区招募系统”的募兵体系确保的。这个体系由腓特烈·威廉一世在1727—1735年间创立。他把每个团驻扎在其相应的要塞周围,然后要塞附近那一片地区的老百姓就变成了这个团的征兵对象。同一个地区是允许步兵、炮兵和骑兵部队同时驻扎的,因为三个兵种对新兵的体质和智力要求都不一样,所以能和谐共存。因此这是个以要塞为中心,由点及面的体系。
1740年腓特烈把这个体系应用于新兼并的西里西亚领土,通过大量的募兵,腓特烈在七年战争时从西里西亚得到了一万名士兵。
七年战争后市区招募系统臻于完美。每一个法律上有义务参加兵役的男丁出生后就被登记在册。这些男丁到了规定年龄,加入军队之后,马上宣誓表示明白自己的军事指责。此外,这些新兵会被告知,如果逃跑的话就没收他们双亲的财产。团属指挥官会仔细注意这些新人的年龄、身高和外表等情况,然后在春季阅兵前选择自己中意的士兵补充到团里。
根据各地人民的勇武程度,腓特烈将自己的统治区域从高到低排名为:波美拉尼亚与勃兰登堡、马格德堡与哈伯斯塔特、下西里西亚(信路德宗)、上西里西亚(信天主教)、东普鲁士(其贵族极其狡猾)、普属威斯特伐利亚(但明登与黑尔福德的士兵很不错)、柏林。
位于波罗的海周边平原上的波美拉尼亚地区有着能当“世界上最好的士兵”的直率、可靠、勇敢的人民。腓特烈认为,有一支博美拉尼亚人组成的军队,他甚至能把恶魔给赶回地狱。
威斯特法伐利亚是另一个极端。其中的威塞尔地区所规定必须招募的三个团几乎都要由外国人充数,因为“这些省份的平民既软弱又优柔寡断,只能造成低能的士兵”,而贵族“整天沉溺酒色,毫无理智可言”。至于腓特烈自己的首都,他从不从这里的人里招募近卫军成员,因为“柏林人是他臣民里面最没用的一类人”。
▲勃兰登堡的安哈尔特-德绍步兵团
从数字上来说,1751年,普鲁士军总数133000人,其中普鲁士人50000;1768年,普鲁士军总数160000人,其中普鲁士人70000;1786年,普鲁士军总数190000人,其中普鲁士人80000。普鲁士本地人在军中一直占着较低的比例(保持在50%以下),这就尽量减少了普鲁士的人口负担,毕竟腓特烈死时这个国家也只有500万人口,绝对谈不上人力资源富余。免除兵役名单上市区与城镇的数量也一直在增多,如柏林、波茨坦、勃兰登堡的一些地区,克莱芙公国与默尔斯公国,以及作为纺织业中心的西里西亚的许多地方(政治敏感地区)。除此之外,像商人、工匠、小土地所有者、炊事员等从事专门行业者也不在腓特烈的兵役范围内。一方面这些人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腓特烈也认为他们绝对做不了优秀的士兵。
有兵役责任的普鲁士人也只需要在春季阅兵的几周内和夏季训练时参加军训,其他几乎十个月时间都能回家与家人待在一起。如果是骑兵甚至能把马带回他的农场。
总的来说普鲁士本土募兵体制运转得非常好。这些受训的士兵回家后往往在平常的工作上表现更为优异—— “因为你知道高水平的纪律性和秩序在军队中往往是最重要的”。
法国观察家马奎斯·德·图朗温注意到市区招募系统的招募官只从最优秀的人之间挑选士兵。图朗温写道:“普鲁士军队里面就算是最普通的燧发枪兵都能和我国军队中的精锐掷弹兵相提并论。”市区募兵的另一个好处是地域性。因为同一个团的人都是从同一个省份募集而来的,因此彼此知根知底。这样他们就能够互相谅解,在战役中产生一种同志精神。
市区招募系统的政治价值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帮助腓特烈消化新兼并的西里西亚省。在西里西亚新建立的要塞附近,各种面包商、酒商与屠夫都会聚集起来,因此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被招募到普鲁士军队中的西里西亚人回到自己的故乡后往往能发挥领导性的作用,因为他们在军中受到了德语教育和基础的教育,所以提高了西里西亚整体的文明程度。
最后,市区招募系统贯彻了普鲁士一贯的保持本土人力资源的原则。1743年6月1日的《普鲁士步兵条例》规定:“指挥官必须节约对于市区人力的使用,以使其兵力成为一种长期而能够确保的资源。”对这个命令的长期执行终于在七年战争最危险的时期,普鲁士兵力枯竭的时候,拯救了这个国家。
除了本土募集来的大陆军以外,普鲁士军队里还有数量更多的外国人。这些人说白了就是炮灰,负责在战争中承受第一波冲击。每个团都会派遣军官与士官到欧洲各地,尤其是德意志地区,想尽各种办法说服(甚至是拐骗)身高达标的人加入普鲁士军队。腓特烈·威廉一世出了名的“巨人掷弹兵团”几乎都是从欧洲各地拐卖过来的,有时还会引起外交纠纷。腓特烈二世还是王太子的时候也帮他父亲干过拐卖士兵的事情。
雇佣兵基本都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不打仗时,这群人就把时间消磨在戏剧、跳舞和唱歌上面,偶尔谈谈美酒女人与战场奇遇。他们基本都是些心胸豁达者,就是同伴拿的薪金比自己多,也不会有丝毫不满。但他们对大陆军与雇佣军之间的区别对待感到不愉快,尤其是夏季训练结束后,大陆军能舒舒服服地回家。这些人大多是农民与劳工,生来粗鲁,加上莫名其妙的自尊心,让他们经常发出抗议不满的声音。”
▲年轻的腓特烈大帝
大量招募“不可信赖的外国人”在经济与军事上代价都是很高的。在腓特烈大帝统治期间,在雇佣兵上的花费总计有18400000泰勒,并且必须确保雇佣兵时刻处在军官的监视之下以防止其逃跑。因此常规步兵无法作为灵活度很高的轻步兵(经常要在战线前数百米自由活动)以及征发队(在外国作战时负责收集粮食,也就是打草谷)使用。
刚入伍的外国人(不管是拐卖还是自愿入伍)一般都能拿到一件普鲁士蓝外套、6格罗申币(普鲁士步兵的薪金一般是每月2泰勒,分期支付,五天一次,含伙食费)和一些面包(普鲁士实行粮食配给,隔一段时间会发放定量面包,从工资里扣除,战时免费)。然后被领到军需官那里,拿到鞋子、马裤、袜子、帽子等种种必需品后,便要去见上校进行入伍仪式。仪式在教堂里举行,每个新兵要抓住军旗的一角,听由某个副官阅读冗长的战争条例和多余的客套话文章,之后高举旗过头顶,然后解散。仪式之后,士兵的生命就不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腓特烈了。
但这并不是说新兵就成了正式士兵。他们还要集训,达标之后才是可用之人。集训一般持续一年。这一年时间新兵会一直和老兵住在一起,由老兵负责告诉新兵如何清理制服与装备,如何行军礼,教授种种军中知识。每天早上在柏林公园都能看见各团的尉官负责新兵的训练。如果新兵蛋子表现疏忽或者粗心大意,就要立马吃军官一杖击。训练完成,新兵拥有了专业的军事知识之后,就走出新兵营正式加入连队。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主编原廓,作者周执中。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