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在《绣春刀Ⅱ修罗战场写真集》
《绣春刀2修罗战场》已经上映一段时间了,作为一部以武侠为题材,植根于明末历史的电影,影片中各位主角所佩戴的武器,为了配合角色的性格和剧情有着不同的设计。这些道具兵器堪称近年来武侠类电影少有的良心之作,不仅完好的复原了明代兵器的原貌,更在兵器使用的细节上贴近历史,贴近真实的实战动作。就笔者看来,对于军事历史爱好者来说,影片也是绝对值得期待的明末兵器盛宴。
这里将逐一为各位读者解读电影中涉及的各类兵器。先说说电影主角沈炼所配的绣春刀和弩箭。
▲沈炼-绣春刀剧照
沈炼所配绣春刀是沈炼父亲留给他的,与一般的绣春刀相比,刀身有雕花。从刀型设计上,这把绣春刀明显参考了明代主流的雁翎刀,如此设计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出警入跸图》中描绘明朝皇帝出京谒陵的盛况,在这幅画中就藏着绣春刀的形象。
上图为《出警图》中距离皇帝最近的三名贴身侍卫,头戴凤翅盔,身穿锁子甲,与《大明会典》描述的佩戴绣春刀的皇帝近卫形象极为接近,其中一名还高举皇帝御剑。注意这三名侍卫腰间所配腰刀,虽然黑漆鎏金边的刀鞘被弓囊挡住一半,但露出的一部分仍然显示出这种刀型有一定弧度,刀尖长而锐利。
上图为出警图中头戴乌纱帽的锦衣卫高级将领,腰上佩刀清晰可见,其刀身弯曲有一定弧度,刀尖锐利轻薄,很明显属于雁翎刀的型制。
▲藏品明代雁翎刀
▲沈炼所配绣春刀
至于沈炼所配的另一件标志性武器——弩箭(下图),也是一件非常有特色的武器。这种弩箭是一种改良过的连发弩。众所周知,明朝是一个冷热兵器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一些传统的冷兵器往往也开始逐渐加入热兵器的元素。电影在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明代武器的这一大背景,在参考了明代的连发弩和明末的一种特殊的火器旋机翼虎铳后,创造了一种锦衣卫专用的一种枪机式弩机。这种连发弩可以说是冷热兵器时期相融合的一种产物,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长城博物馆藏品,诸葛全式弩
▲武备志记载的诸葛全式弩
从上面两幅图可以看出,诸葛全式弩是一种可以连发10发箭矢的连发弩。可见沈炼弩箭的前半部分结构是源自这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连发弩。不过诸葛全式弩也存在重量和尺寸较大,并不适合身怀密令,要求行动迅捷的锦衣卫使用。电影通过参考明代热兵器,并结合锦衣卫的工作要求,对连发弩后半部分结构的改良,使得沈炼的连发弩既保留了诸葛全式弩的连发优点,也克服其各类缺点。而且电影中对连发弩的后半部分结构也不是无中生有。其原型正是在明末天启年间已经存在着的一种特殊的三连发火绳枪——旋机翼虎铳,如下图所示。
▲图为明朝末年日本仿制的翼虎铳式火器,可见其枪机与电影中出现的冷兵器弩十分相似
翼虎铳使用现代枪机结构,在火绳枪装填不变的情况下,创造性的发明了三个枪管,能够旋转发射子弹,增大了枪支的射速。但当时的前装火器也都存在着装填繁琐的弱点,往往因为火药的装填不便而贻误战机。
影片中沈炼的这款弩箭正好取长补短,在保留了连发弩便于装填、可无声射击的优点同时,又采用了可以减轻重量,简化结构的旋机翼虎铳的扳手和手柄,创造出最符合锦衣卫工作性质的远程单兵武器。
▲电影中陆文昭、丁白缨所持大苗刀和戚家刀,全刀尺寸较长,需要依靠双手挥舞
接下来说的是,陆文昭和丁白缨所用的那两把特别吸引人眼球的双手刀——大苗刀和戚家刀。不得不说剧组对大苗刀和戚家刀的考证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现代人对戚家刀多有误解,很多人将明末清初流行的一种仿倭式单手腰刀称作了戚家刀,实际这种观点大错特错。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留下了一本著作《纪效新书》,在此书中记载了他所仿制自日本倭寇的一种刀,被他称作长刀(见下图)。从外形和尺寸比较与电影中的戚家刀一致。长刀刃长五尺,全长约1.5米。因为刀身较长,只能双手挥舞,并不适合单手使用。
▲《纪效新书》记载的长刀
这种长刀是戚继光著述所记载的唯一一把由他本人创制、仿自日本倭寇的刀具,因此可以被称作真正的“戚家刀”。其原型实为日本镰仓至南北朝时代,日本国内流行的一种适合精壮豪勇之士使用的野太刀。
▲日本武士使用野太刀的形象(现代复原)
陆文昭所使的双手长刀应为从戚继光长刀中演变出来的另一种大苗刀,与仿自野太刀的原戚家长刀相比,刀身弧度较浅,更加趋向直刃。那么可能有读者就有疑问了,这一种又长又笨重的长刀兵器,能适合锦衣卫这种需要快速敏捷的工作吗?其实在抗倭战争中,最让明朝军队胆寒的作战方式就是日本人手持野太刀类的双手长刀、却动作敏捷,“跳舞光闪而前”。往往在明军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倭寇瞬间移动到明军面前,利用其又长又大的刀身挥舞砍杀明军,这对明朝军队造成了很大的损伤。戚继光作为一代战神,自然也见识和学习到了日本武士这种“跳舞光闪而前”的能耐,也就是说戚继光所创造的长刀,它的作战要求就是需要士兵身手敏捷,手持大刀亦能快速机动进入敌人的防守盲区,大肆收割敌人的生命,可以说这正是适合锦衣卫作战的万胜利器。
电影中,陆文昭还有使用一种较为短小的武器“铁尺”。相信这种武器观众并不陌生,因为明代这种武器传入日本,被日本称作“十手”或“笔架叉”。这种武器形象多次在动漫和好莱坞电影中出现,如童年的回忆——动漫《忍者神龟》中的拉斐尔就是一副双手持着笔架叉的形象。
▲电影中陆文昭使用的笔架叉
铁尺的雏形起源自唐宋。当时王公大臣和民间,流行将铁尺作为馈赠之物以示勉励努力劳作。传到明清时期,铁尺演化为一种武器,在南方地区的民间武人之中流行。铁尺短小精悍,可以两手皆持铁尺,无刃的尺身能在格挡中破坏对手刀剑的刃部,其两侧U型护手还能别住对方的武器。在狭小空间使用时具有很大优势。明代锦衣卫为了方便入室抓捕犯人时搏斗,也经常携带这类短小武器。
接下来要说的是锦衣卫裴纶所使的武器——棍刀。这种武器平常是棍子的形态,棍中有刀,可以相接成长武器。大家可别小看这种武器,其实它也是大有来头。
▲电影中的“棍刀”
这种棍刀起源自明代军阵上使用的一种重击武器“大棒”,也被叫做夹刀棍。当时的明军士兵经常面对北方游牧骑兵的威胁。为了让明军步兵在军阵配合中将游牧骑兵击打下马,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重击武器,于是“大棒”应运而生。
▲明代兵书《武备志》所记大棒
大棒并非简单的一根木棍,而是在棍头上夹有刀刃,全长七尺,重三斤八两。这种军用武器经过演变,就形成了民间武人所使用的奇门兵器——棍刀。它既可以结合到一起作为长柄武器使用,可以刺可以锤击敲打,又可以拆卸成较短小的武器在狭小空间使用,方便锦衣卫在室内格斗。
▲剧中人物丁翀
▲丁翀所配的藤牌和单手短刀
有长就有短,既然有刀棍,自然也少不了著名的刀盾。影片中丁翀的藤牌和单手短刀就是其代表。刀盾兵可谓是最为古老常见的兵种,到了明清时期,藤牌配单手刀依然为明清两代军阵常见的配置,戚继光著名的鸳鸯阵中也配置了两名藤牌单刀手作为杀手使用。通常藤牌手会肩负军阵中掩护长矛兵、弓弩手和火枪手的责任,而且责任重大。一旦他负责掩护的士兵死亡,藤牌手往往会依据连坐法而被处死,所以藤牌手会奋勇争先力保战友不受伤害。
▲纪效新书所记藤牌手形象
藤牌通常用藤条制作,有时会在藤牌表面蒙皮。这样制作的好处是重量轻盈,防御力却非常优秀,“以藤为牌,铳子虽不御,而矢石枪刀皆可蔽”。
▲清代虎衣藤牌兵
清代更有一只专用藤牌单刀的虎衣藤牌兵,在清代历次战争中立下无数功劳。如抗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中,福建虎衣藤牌兵在江面上截击乘船顺江而下支援雅克萨的俄军,杀死三十多名俄军而无一伤亡。
▲《绣春刀》里的狼牙棒
常见兵器之外,自然也会有一些奇形兵器。丁泰的狼牙棒就是很明显的代表。狼牙棒是古代中西方均有使用的一类重击武器,大约远在石器时代就开始使用了。当时的原始人使用动物的下颚骨制作原始的狼牙棒,用于狩猎。
狼牙棒制作简单,通常它的型制是在棍棒上布满尖刺铁钉,即使被其擦到皮肤,人也会被倒刺刮成重伤,连血带肉一起刮下。而即使敌人身穿重甲,也会被势大力沉的狼牙棒砸得口吐鲜血。《武备志》载:“取坚重木为之,长四、五尺。异名有四:曰枪、曰杵、曰杆、曰棒。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狼牙棒型制不一,即有短器,也有长柄兵器。短柄长度1米,长柄2米左右。无论马上骑兵还是步兵均可使用。因钉刺形似狼牙故名“狼牙棒”,也有叫藜棒。
▲武备志记载的狼牙棒
▲郑掌班使用的流星锤的剧照
▲《武备志》中的流星锤
与笨重的狼牙棒所相映成趣的,可能就是郑掌班手中那灵动的流星锤了。流星锤也是一种奇门兵器,也叫飞槌,与绳镖等兵器均属于软器械中的一种。远古时代,人们用藤索系上石头制作成飞石索,在狩猎中将其抛出打击猎物,这就是流星锤最早的应用。
这种兵器便于携带,也可藏在袖中,也会被当做暗器使用,其运用可以分为甩打、劈打,乘人不备突然抛出或抓绳索甩出,通过槌头的重击效果伤人。其锤有瓜形、多棱形、刺球形、浑圆形等,大小如鸭卵,锤身末端有象鼻眼,用于串连环。现代武术中还仍然保留着流星锤的各种操练法。电影中的设计还在另一端增加了匕首,将流星锤与绳镖结合起来使用更加威力无穷。
▲电影中的流星锤
▲《绣春刀1》中赵靖忠使用鸟铳
很多读者可能还记得在电影《绣春刀1》片尾,聂远饰演的赵靖忠在树林中用鸟铳伏击沈炼的片段,从倾倒火药、安装火绳、引燃、瞄准、击发射击,电影表现的鸟铳操作每一步的细节堪称完美。
这就是最后要介绍的一种自明代开始引入中国的火器——“鸟铳”。
▲电影中鸟铳设计
明代的鸟铳源自欧洲发明的火绳枪。1521年(明正德16年),葡萄牙人入侵屯门,爆发了屯门之战,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临时招募的民兵在屯门地区抗击佛郎机(当时葡萄牙被称作佛郎机)。葡萄牙人携带着当时欧洲先进的火绳枪、佛郎机(一种后装滑膛炮)等火器,却不料仍然被明朝击败。汪鋐缴获了葡萄牙人的火器,并通过招募工匠迅速仿制了火绳枪和佛郎机,其中的火绳枪被明人称作鸟铳。到了嘉靖时期,日本倭寇入侵东南沿海,日本同样通过葡萄牙人学会了火绳枪的制作,明军缴获倭寇的火绳枪后结合汪鋐仿制的火绳枪,形成了明清两代广泛装备军队的鸟铳。因为火力迅猛、精度良好可以击飞鸟,故称“鸟铳”。
《绣春刀》影片中一直出现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热兵器鸟铳,这也是说明其对明代历史背景的认真考证。最后作为冷兵器爱好者,希望《绣春刀2修罗战场》能大卖,这样才能带动更多影片制作方认识到对历史兵器细节把控的重要性,如果这部电影只是叫好不叫座,那才是中国古代题材电影的悲哀。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李梦阳,文章收录在《绣春刀Ⅱ修罗战场写真集》。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