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明治维新的自卑?打刀为何能成为日本武士刀代表?

明治维新以来,在全面西洋化风潮之下,在文明对抗下处于弱势的日本人,对于什么才是日本产生了焦虑。近代国家首先是民族国家,那么,什么是日本民族有别于其民族的地方?为对抗外来文化冲击,曾经颁布“废刀令”的日本人,又将弃之如敝履的武士刀重新捡了起来,作为民族特色以对抗当年日本的“全盘西化”。与有骑士情节的西洋人来说,最能方便洋人理解的武士,以及最能彰显其身份的武士刀,就这样作为日本民族特色而被推上了神坛。

日本刀的种类很多,然而最终成为武士象征的,却仅仅是个人护身用的打刀。在冷兵时代日本战场上最为活跃的,彰显骑马武士勇武的主流刀剑类武器:太刀、大太刀、长刀等,因为不够民族特色而被排除。在其他文明同样长度下的不过是单手刀剑,而日本却使双手握持的个人自卫武器——打刀,最终成为了武士象征。无他,作为双手握持的打刀,毕竟要比单手刀剑威力来的大,十分符合日本人想营造的“神国形象”。特别是在只看刀剑长度进行比较,而无视是单手还是双手握持的外行人眼里,更是如此。当时世界早已处于火器时代,自然满地冷兵外行。于是这个在使用上应该归为双手刀的日本刀,凭借着其不过单手刀剑的长度,伪装成了后者的同类,因而造就了一个神话——“万邦无比の日本刀。”

既然是国粹,那么特色自然是第一位的,材料要用本民族的玉钢、打造、结构乃至花纹有都要与其他国家有所区别。然而在历史上,日本刀则是按时间分期的:

上古刀:通常不列入日本刀之列,指的是古刀之前的刀。以中国进口或者仿造的直刀为主,大刀等偶尔可见刀反。

古刀:指庆长以前的日本刀。在室町时代中期以前主要是太刀,打刀则在之后开始逐渐替代太刀。

新刀:庆长以后的刀。

新々刀:依据水心子正秀提倡所制作,所谓使用古刀锻造法的所谓实战刀,大致处于江户幕府的中后期,并在幕末动乱械斗中留下深刻印象。

▲太刀

▲刀(打刀)

相比纯冷兵时代骑马武士们流行的太刀,在冷热混编时代步兵兴起时的打刀,在携行上和前者就有较大差别。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佩刀形式,是在室町时代中后期才逐渐兴起于火器、足轻开始活跃的战场上的,其伴随的反而是武士传统武器、战术乃至兵器的没落。

▲上图是冷兵器时代武士的战斗姿态,为持弓骑马骑射为主

▲日本太刀

那么冷热兵器混编时代,也就是战国时代活跃在战场的镐造打刀,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武士刀了么?当然不是!在当时那些“明治、昭和人”眼里,这些刀依旧不够神国也不够国粹,不够和钢也不够包钢,怎么能代表日本民族呢?

▲上图是对应各日本刀刀期的日本铁来源,古刀期乃至新刀期,日本刀的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而在锁国令之后日本耗尽进口优质铁原料之后,才在18世纪中期发明了国粹——玉钢

由时间线可以看出,新新刀之前的日本刀并不够“日本”,仰仗进口原材料的刀剑,在成分上不够国粹。新刀期刀剑,与古刀和新新刀有个明显的区别——刀身改直。新刀又称庆长新刀,为何在刀型上出现如此突兀的变化,则与文禄庆长之役朝鲜战场上,收到使用直刃刀剑的大陆军队所影响有关。

▲新刀铭:肥前国住人忠吉

▲明朝军队派遣朝鲜教官张六三所用直刃刀

刀型未受影响的古刀期打刀,在制造技法上不能和新新刀联系起来——古刀主要是丸锻,在掳掠朝鲜工匠学会包钢技术之前,日本刀匠并不会日本国粹包钢技术。

▲古刀吉国信包构造,与后世包钢日本刀为不同结构

▲吉国信包与新新刀对比

因此,为了纯粹的日本国粹和民族象征,不够特色的刀型被忽略,长期使用进口铁料且受到外来影响的古刀、新刀被无视。无可奈何的日本人,只能在18世纪中后期的新新刀以后选择民族象征。然明治维新期之后引进技冶铁术的洋铁制刀剑自然也不在选择范围内,剩下只有一百多年诞生和使用历史的新新刀,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日本民族象征。

▲图为江户初期幕府御用刀匠所造刀剑,刀铭:康継入道以南蛮鉄於武州江戸作之(二代)

为了纯粹的日本象征,近代的日本人用新新刀臆造了传统的日本刀,无视了其历史上长期受外界影响的现实。其实这种将外来因素剥离下来的所谓纯粹的日本刀,距今不过二百多年,一非纯粹冷兵器时代的自卫武器,也不是战场上日本武士所用主流武器,更加是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考验的武器。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梁小天,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