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重现成答案轻思维过程。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无论教学中的任何问题,学生都懒得思考,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老师会把答案拟写出来的,到时候抄抄背背就行了,可见教师的拟写答案使学生学习产生了一种依赖思想,这种思想使学生对新的问题常常束手无策,因为他们没有思考问题的习惯,更没有那种能力。学生的思维成了容纳问题的容器,在考试中容器内有的问题自然能答,而容器内没有的问题学生就干瞪眼了。至于问题为什么这样答,遇到新的问题该怎样去想,目前的教师考虑的不多,他们考虑的只是怎样给问题拟写答案,怎样让学生记住这些答案。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学生的思维,更没有学生的质疑,有的只是抄答案、记答案,这种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书呆子,根本不能适应目前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必须彻底转变,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思想的偏差。学校是出人才的地方,所以学校教育的目的应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好人才就是素质高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考高分的就一定是好人才吗?不一定。老师那样教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考高分,所以从教育目的上就有了一定的偏离,要让老师明确,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目的明确了,这种现象也就自行消失了。
7、重全面发展轻个性发展。个性就是指个人所特有的专长。如果一个人注意发展自己的个性,那他成才的可能性就大。目前学校教育把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对立了起来,就是说在学校里只讲全面发展,不许讲个性发展,学生门门五分才是好学生。这样那些在某一领域内有特长的所谓偏科人才,其才能就受到了很大的压抑。当然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对其成才有一定的帮助,但目前的教师总认为学生只有全发展才有出路,学生在某一学科内再有特长那也是瘸腿将军,是偏科,考不了高分上不了大学没什么前途。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解成平均发展,这当然与目前高考指挥棒的误导有很大关系。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的个性被扼杀,具有不同特点和特长的学生像一堆生产原料一样,被具有统一模式的学校加工成标准件。可是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各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高素质人才,所谓的全能人才是不存在的,那种被加工成的标准件,已不能适应新世纪飞速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就应该了解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因材施教,这样就需要教师懂得教育心理学知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做有心人,和学生谈心交朋友,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要消除这种现象必须肃清应试教育思想,转轨于素质教育。
8、重言传轻身教。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教师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动口不动手,就是无论什么事都要求学生干,而自己则很少亲躬。就是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松懈,无论什么事教师只行动在口头上,具体干活的只是学生。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其中的身正就是指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即使不让学生跟着学,学生也会自觉地模仿。学生成才与否,与教师的身教程度有很大关系。素质教育下,我们必须抛弃那种只重说教,忽视身教的错误做法,凡是要求学生要做的事,教师应首先带头做到,凡是禁止学生做的事,教师首先应坚决杜绝,处处严于律己,注重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熏陶和感染学生。如自觉与学生一起参加大扫除,亲手捡起一片纸屑,一块碎石;辅导学生认真细致从不旷课早退迟到;写字工整干净;言而必信等等。教师在学生面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注意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为人师表,对学生起到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平时说的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子下假神就是这个道理。
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学校教师的师德不高,有待提高。广大教师应切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座右铭,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教育学生才有说服力,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
9、重考科轻非考科。本来知识无主副轻重之分,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知识就像大海里的水无穷无尽,广博无边,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掌握全部的知识,于是人学知识就有了一定的选择,这个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爱好什么就学什么,这可以说是一种自然选择。可我们的学校教育却强调学生一定要学考试的知识,对不考的知识严禁学生涉猎,怕耽误时间,就形成了现在的重考科轻非考科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使无数个在非考科领域内有特长的学生,智慧遭到了很大的压抑,得不到健康的发展,致使我国现在在许多科学、艺术领域内还是一片空白。
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只准学生学习考试的内容,对不考的知识不准涉及,这就会使学生的知识出现许多的缺陷,这些缺陷一定会影响学生在专业上的发展,所以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明显是应试教育思想。
要消除这种现象,就必须树立教育的本位主义思想,不把应试当作教学的唯一目的,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走上教育健康发展的道路。
10、重优生轻差生。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学校教育的重优生轻差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为优生升学有望,在竞赛中还能拿名次为老师挣面子,所以老师特别重视,而差生呢?学习不好调皮捣蛋,考试还老拖后腿,老师恨而欲弃之。大量的事实证明,差生不见得都是蠢才,在学校读书时的差生长大后有很大成就的人物屡见不鲜:爱因斯坦、牛顿、矛盾他们在学校读书时都属差生之列,但他们却都是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
11、应试教育的最大失误是拔尖培养,偏向升学有望者,素质教育就是要摒弃这一失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应是教师崇高的职责,使教师树立一个信念就是: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都是自己的教育对象,都是自己待扶植的幼苗。对优生有优生的办法,对差生不灰心不鄙视,用自己的爱心温暖那颗易受伤害的心灵,不求人人考大学,但求人人成才,这就是对教师的要求。
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迫切要求教师洗心革面,用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如果总是躺在原有的水平上,这就意味着落后,意味着被淘汰。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用双肩托起21世纪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