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中,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海盗似乎都出自欧洲。但实际上,从明朝开始,中国沿海一带就出现了一些有组织的海盗集团。当时的大明朝廷将这些海盗集团统称为倭寇。
和许多人想象中不一样的是,倭寇并非全部由日本浪人组成。明朝时期几个大的海盗集团,其多数成员都是中国人,剩下的才是日本人,有时候还有少量的朝鲜人。
在这些海盗集团中,有一伙海盗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他们的头目名叫汪直。
汪直是明朝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人。他小时候就很聪明,如果能用心去读书,长大后考取功名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不过汪直却不喜欢读书,而是对做生意特别感兴趣。
嘉靖十九年(1540年),年近40的汪直依然没有什么作为,不过他却发现了一条发财途径,那就是通过海上贸易,把明朝的货物运到日本、东南亚等地进行销售,可以赚取暴利。不过这生意虽然赚钱,但做的人并不多,原因就是明朝实行了“禁海令”。如果私自进行海上贸易,被官府抓到的话,可是有掉脑袋的风险。
由于汪直生活窘迫,所以也就顾不上那么多了。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加入了徽州府歙县同乡许栋的海盗集团。其实当时所谓的海盗集团,主要还是以走私为主,很少去干打劫来往船只的勾搭。而且当时的海上除了这些海盗同行外,也没其他什么商船可供打劫。
汪直心思缜密,有勇有谋,因此很快就在海盗集团中脱颖而出。后来许栋在一次走私贸易中被明军剿灭,汪直遂另起炉灶,自立为船主。
在汪直的经营之下,他的团队发展迅速,不到两年时间,已成为东亚地区鼎鼎大名的走私海盗集团。由于汪直的海上走私贸易给日本带去了大量必需品,因此他受到了日本大名松浦隆信的热情欢迎。松浦隆信还将九州外海属于肥前国的平户岛(属今长崎县)并以日本萨摩国的松浦津作为汪直他们的基地。
在走私贸易期间,明朝曾多次派军队前来围剿汪直海盗集团,不过却是屡次被汪直他们打败。
除了要面对明朝军队外,不同的海盗集团之间也经常发生火拼。汪直带领手下先后吞并了浙闽沿海一带的几个大规模海盗集团。从此“海上之寇,非受(汪)直节制者,不得存”,汪直成了名副其实的海盗之王。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汪直定居日本平户(今属日本长崎县),自称徽王。当时日本一些大名手下的兵力大概也就3000人左右,而汪直则有5000多人装备精良的队伍。史料上对汪直当时出行的描述是:“绯袍玉带,金顶五檐黄伞……侍卫五十人,皆金甲银盔,出鞘明刀”。由于汪直的海上贸易带动了日本当地的经济发展,所以日本百姓对汪直也是非常敬重。
起初,汪直期望明朝朝廷能对“海禁”网开一面,所以他对手下做出了许多规定,严格维持沿海地区的秩序。可是在大明朝廷眼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岂容一介海盗放肆。在一次军事行动中,明军彻底摧毁了汪直集团在东南沿海的贸易港。由于失去了交易中转站,汪直被迫将目标改成了“要挟官府,开港通市”。此后,东南沿海一带就经常遭到海盗袭扰,但汪直还是下令让手下要有节制的行动,不可肆意妄为。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胡宗宪受命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南直隶、浙、福等处军务,负责东南沿海的抗倭重任。
胡宗宪上任后马上就派人前往招降汪直。由于汪直心里一直不愿和朝廷直接对抗,如今胡宗宪主动抛出橄榄枝,汪直自然是大喜过望。胡宗宪的使者对汪直表示,只要愿意接受招抚,通商互市之类的事情一概可以商量。这更让汪直心动不已。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汪直来到杭州打算接受招抚。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刚刚踏上陆地,浙江巡按王本固就下令将他抓了起来。在被囚禁中,汪直不断喊冤,他对前来审问的官员说,东南沿海一带原来匪患成灾,多亏他剿灭了其他海盗势力,从而稳定了这一地区的治安。自己捍边有功,何以治罪?此外海上贸易对沿海百姓都有受益,自己并无不妥之处。
在历数自己剿灭海盗的功劳后,汪直还祈求朝廷开放海禁,并承诺“效犬马微劳驰驱”,愿为朝廷平定海疆。可是汪直的请求并未被理睬。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12月25日,汪直被斩首于浙江省杭州府宫港口。汪直死前说道:“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
事实上也确实如汪直所言,在他死后,海盗集团群龙无首,很快就分崩离析成许多小集团。由于再也无人管束,从此这些海盗横行无忌,东南沿海一带成为了倭患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