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是什么?
李梧桐的故事告诉我们:理财,更多时候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
家庭资金“中央集权制”管理
“他们夫妻二人,外加双方父母,六个人的资金全归李梧桐一个掌控。他就是家里的‘中央银行’,是真正的CFO,全家六人都使用李梧桐名下的信用卡,所有的生活消费都是刷卡,还款也由李梧桐一个人管理。全家集中起来搞投资的钱,每个月他还给双方老人和老婆发月度财务报告,这个男人,真的很精细!”
最初听到李梧桐的故事,是在朋友聚会上。李是朋友所在一家金融机构的财务总监,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他在家中对各方面资金也完全实行流程化管理,力求实现家庭财务的全面均衡和增值。
“我当初是这样思量的,理财理财,一定要尽可能多地筹集资金。如果资金量太少,投资收益的效果会比较差。由于前几年主要精力和财力都放在买房子上了,每月房贷还款支出比较多,没什么余钱可以用于搞其他投资理财,所以如果仅凭我们夫妻俩的工资去投资积累,很难见成效。而且如果能集中力量凑到一定额度的资产规模,就可以一下子跨过很多门槛,包括投资上享受规模效应带来的好处,包括充分享受到银行的各种贵宾服务。”初见李梧桐,他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
“2006年六七月间,我觉得投资的大好机会已经来临。可是,怎么才能最便捷地筹集到资金?我们自己手里的钱并不多,于是想到了老人。因为老人的理财意识比较差,也不太懂投资理财。而我本身对于财会、财经方面的知识和了解,毕竟是有一定基础的。老人和我,一个是有钱没出处,一个是有能力没钱,正好互补。所以,有次在饭桌上,我就对父母说,让他们把积蓄拿一部分出来由我给他们来理财,当然我是极力保证自己会注意风险的。”李梧桐1999年毕业于一所知名的财经院校,1995年已经是“股民”队伍中的一分子。
2006年7月,李梧桐获得了来自父母的第一笔“融资款”5万元,全部买入上投摩根中国优势股票型基金。两个月后,李梧桐又说服了妻子,获得了来自岳父岳母的“融资款”5万元,同样买入一些股票型基金。2006年底,他又获得了父母给的3万元“委托理财款”,买入一只债券型基金。
“虽然那时候我觉得股票的机会很大,但毕竟是老人的辛苦钱,股票上升态势又过快,所以老人给的钱,我全部放在基金里。只有自己的一点余钱才去买股票。”
李梧桐说,他的性格,是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比如在买基金这个问题上,他会实现比较个家基金公司的历史业绩、公司规模和基金经理人的素质,先把准备投钱的基金公司圈定。而基金公司一旦选定后,由于各基金公司通常都会有股票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不同层级的基金产品线,因此只要根据个人实际的需求,选择某一个具体的基金品种就可以了。
对于这些观点,你怎么看?
留言说说~
喜欢我就关注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