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衙役抓贼巡逻用什么武器?

咱们之前曾经提到过《水浒》里的各种大杀器,都是主角用的。咱们今天换个角度,谈谈跟日常生活关系大一点的:衙役们的武器。

在中国古代,衙役分三种,所以统称为“三班衙役”:

第一是站班皂隶,就是电视上站在公堂上喊“威-武”的那班人,负责用刑和其他的杂务,这些人在古代属于贱民,《水浒传》里没有提到太多。

上图:举牌子之类的杂务,一般都是站班皂隶的活儿

第二是捕班快手,简称捕快,在《水浒传》里这些人被称之为“观察”。咱们今天总是认为捕快相当于警察,其实并不正确,捕快并不负责具体的治安和巡逻,也不负责对盗贼的拘捕。

上图:央视版《水浒传》里的何观察

第三是壮班民壮,这些人才是负责治安工作的主力。壮班的人都是一些身手矫健的能人,属于准军事单位。壮班不同职位有不同的称呼,比如负责巡逻和抓贼的叫“巡捕”,其中有步兵也有骑兵,头子叫“巡捕都头”。在《水浒传》里像武松、雷横、朱仝等人都干过“巡捕都头”。

上图:武松就曾经干过都头

要说到古代衙役的治安武器,首先就不得不提水火棍。

水火棍上黑下红、上圆下扁,扁的那头用来打人,圆的那头用来手持,长度大约正好齐眉,160cm上下。电视上喊“威-武”的那帮衙役,手里拿的就是这玩意。

水火棍一般用来做刑具,犯人上堂或者入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水火棍打一顿,这就叫“杀威棒”。但是也用来做武器,董超、薛霸押送林冲的时候,便各拿了一根水火棍上路。

上图:小人书里的董超、薛霸,一人手拿一根水火棍

在日常巡逻的时候,衙役们也会选择一些棍棒类的兵器当武器,典型的就是“杖”。杖是粗短的棍子,之前咱们介绍过沙僧的兵器“降妖宝杖”,提到过这种兵器。在一些韩国电影里,韩国古代的衙役经常拿着短杖作威作福。

上图:韩国古代捕快的短杖(剧照)

但是,杖毕竟是短棍,古代的治安可不比今天,衙役们需要一些威力较大的武器作为防身手段。由此诞生了一种神器——铁尺。

在后世一些小说里,铁尺是衙役们的标配。铁尺也叫“点穴尺”、“笔架叉”,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护手成叉状的短锏,功能非常多。既可以当钝器使用,也可以用铁尺的钝尖去“点穴”,进攻敌人身上的“穴位”,给敌人造成痛苦。而且铁尺的护手呈叉状,可以去格挡敌人的刀剑,并且顺势一别,就可以将敌人的刀剑夹住,故而铁尺又有“刀剑克星”之称。

另外,铁尺非常便携,腰上别两个也不影响活动。需要时,拿出两个铁尺,一个攻一个防,而且攻防可以随时转换,足以令对手感到头疼。

铁尺后来传入到琉球国,又经琉球传入日本。在17世纪,日本开始禁武,得不到认可的浪人没有了佩刀的资格,于是他们纷纷装备起铁尺,故而铁尺也成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著名的卡通《忍者神龟》中拉斐尔,使用的便是两把铁尺。

不过,这些都是小家伙,在《水浒传》里,动不动就要杀人放火,要抓捕的人物都是身手不凡手持刀枪的绿林好汉,故而需要战斗力强,有一定致命性,又能有效对“不法分子”进行抓捕的家伙事,像铁尺这类小兵器显然没有用武之地。

在《水浒》里,“都头”们组织对“不法犯罪团伙”的抓捕,往往用到这些武器:钢叉、欓叉、留客住、钩镰刀。

钢叉和欓叉,就是一般的两股叉,一个铁制一个木制。咱们今天的警用装备中依然有这类兵器,名叫警用叉,也有钢叉和尼龙叉两种。

上图:警用钢叉

不过古代的钢叉可比今天的血腥,咱们今天讲究抓捕的时候尽量不要伤着嫌疑人,万一冤枉了岂不尴尬?但是古代没多少讲究,钢叉都是带尖的,抓贼就跟叉鱼一样,上去扎进肉里保证敌人跑不了,虽然也力求不伤贼寇的性命,但是也不放弃一击致命的能力。

上图:传世古代钢叉

留客住这个名字,就很抓人眼球,起的非常有意思。留客住和钢叉一样,也是抓捕用的兵器,但是也具有将人打死的能力。留客住是一种短矛,矛头后面排满了密密麻麻的倒钩。

上图:留客住示意图

上图:明代《水浒》插图,画中最近一人拿的可能是留客住

在使用中,留客住一般用矛头后面的倒钩去钩拽嫌疑人的衣物甚至是皮肉,倒钩不止一圈,而是密密麻麻的一排排的,基本上挨着了就跑不了,故而得名。类似的武器上古时代就有了,那时候它还有个文艺的名字——殳(shu)。

留客住一般多人协同使用,《水浒传》提到留客住,往往都不是一人使用,有时候甚至被排列的“如麻林一般”。因为很多人被勾住之后,往往会做困兽之斗,干脆转身上去直接怼不再逃跑,这时候如果队友再把矛头一指,罪犯就只好束手就擒了。

相比之下,钩镰刀则要血腥不少,这玩意不存在什么不伤人,只要挨上一下肯定是要见血的。其实钩镰刀就是上古时代的戈,只不过换了个名字。虽然戈很早就退出一线部队了,但是在一些特殊场合,这种“钩兵”依然有很大的作用。

上图:唐代《锁谏图》(摹本)里的钩镰刀

钩镰刀在剿匪作战尤其是对水匪、海盗的作战中经常用到。土匪都是零散作战,不结阵的,而且往往没有铠甲之类的护具,只要官军不腐败,好好结阵,不退缩,基本上都能胜利。钩镰刀结阵作战的话,可以钩割土匪的四肢和首级,不仅杀伤力大,还可以给土匪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

上图:明代正规军装备的超长钩镰刀,俗称“蝎子尾”

在戚继光组建戚家军之前,倭寇最怕的便是装备了钩镰刀的两广狼兵。尤其在水战中,钩镰刀不仅可以钩杀敌人,还可以在水战中勾住倭寇的船舶,让倭寇难以逃脱。

除此之外,《水浒》里的“巡捕”们有时候出动的话还会携带弓箭,比如美髯公朱仝去抓捕晁盖的时候,带了三十个人,二十个拿着欓叉、朴刀、留客住、钩镰刀,十个带着弓箭。

在古代,弓箭虽然是一件威力非常大的杀人武器,但是也有其他作用。比如弓箭可以施放响箭来传递信号,梁山泊下的朱贵,便是用“号箭”传递信息。

上图:古代的铁响箭头,中间鼓起的部分是中空的,有孔,迎风便会响。左边的细长部分是插入箭杆的部分。

上图:明代《水浒传》插画,朱贵水亭施号箭

另外,古代也有一种不致命的箭,被称之为墩子箭。墩子箭的箭头就是个木疙瘩,如果被这种箭打中,相当于被一个大力士重重打了一拳,一般人肯定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如果打中头部,可能会当场晕过去,但是一般来说墩子箭是不会致死的。

上图:用墩子箭的射手

古代皇帝出巡的时候,随行的弓弩手便会携带一些墩子箭。如果遇到可疑的人围观却又不能确定他的身份,便用墩子头射击,以防误杀好人。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出土过一整套弩和箭模型,是秦始皇的随从用的,其中的箭盒里就有几只墩子箭的模型。

上图:秦始皇陵青铜箭盒箭盒里的墩子箭(下)和常规箭(上)

清代,墩子箭在八旗子弟手上还别有他用,那就是用来射鸟。一来墩子箭足以把鸟砸死或者砸晕,二来墩子箭是木头的,万一没打中砸在石头上不会伤到箭刃箭尖。

上图:清代墩子箭

当然,古代衙役们也会携带一些常规的武器,比如朴刀、腰刀、长枪之类的,但是这些没什么特色,在这里就不多加介绍了。

注:本文作者冬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