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北宋时期,苏轼就写到“燕山长如蛇,千里限夷汉”,体现了燕山的崎岖陡峭,难以逾越。历史上这一地区不仅是北方游牧渔猎民族南下和南方农耕的中原王朝北进的障碍,也使得东北与中原这两个气候差异并不大的两个地区出现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区别。古人要想“闯关东”进东北,首先要跨过华北北部的广袤山区。
从远古时代到明清时代,无论是中原政权想要经略辽东地区,还是北方政权想要南下中原,都要经过这一片范围广大的山区。清代之前燕山地区的主要交通道路,主要为卢龙道、古北道、傍海道三条路线。分别对应了今天的唐山的喜峰口方向、北京的古北口方向、秦皇岛的山海关方向。
为什么会形成三条进入辽东的路线呢?
1.唐代以前的主要道路:卢龙道
今天河北省喜峰口一带的隘道在汉魏时被称为“卢龙塞”,卢龙道也因此而得名。卢龙道的路线是出卢龙塞沿滦河左岸北行,再沿着滦河支流北上,直到翻越燕山山脉,沿着老哈河上游西岸折而向东,沿着大凌河前往东北地区。
曹操征乌桓走卢龙道
卢龙道可谓历史悠久,在历史上曾长时间是中原前往东北地区的主要道路。这条道路的长期兴盛也带动了一批城市的兴起,例如蓟城是卢龙道的必经之地,因而蓟城在汉唐近千年时间里长期不衰,一度成为了整个燕云地区的核心城市。卢龙道的长期兴盛,也让辽西地区的人口与经济长期领先于辽东。西汉右北平和辽西两郡的设治和统治重心都在卢龙道上,辽西地区的大凌河谷也成为了事实上中原王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中心。
2.辽代的主要道路:古北道
随着奚与契丹唐代后期在燕山以北的西拉木伦流域崛起,古北道突然异军突起,摆脱了原来的崎岖险阻的状态,渐渐地取代了卢龙道的原有地位。尤其是契丹在占据燕云十六州之后,如何发展燕山地区的交通,加强对燕云地区的控制,成为了契丹统治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古北道的发展正是起于这一时间段。古北道起点在辽南京析津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经过今天的顺义县、密云县,北渡潮河穿过古北口,在滦平县东北渡过滦河,东向平泉县,与原有的卢龙道相会。但在一路向北到达赤峰附近后,又沿着老哈河北上,到达辽中京大定府。也可继续北进,直达辽上京临潢府。
如同卢龙道带来了蓟城快速发展一样,每一次交通要道的变动,都会引发一批城市的兴起与衰落。而原有交通要道的枢纽,就有可能由于交通要道的转变而走向衰落。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就是柳城,柳城在地理上位于卢龙道的咽喉位置,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在唐朝是辽西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统治中心的所在地,在辽代大规模开发了古北道之后,原来的卢龙道的要隘柳城的地位就逐渐下降。直至今天,柳城所在的辽宁朝阳地区依旧是辽宁省交通发展水平较为薄弱的地方,而这也是当年的交通线改道对于今天这片地区的影响。
3.元明清时期的主要道路:傍海道
傍海道顾名思义,就是自北京城出发,一路向东经过山海关进入东北,这条路线直至今日还是我们进出东北最主要的通道,山海关的重要性也在金元时代开始凸显。东北地区在近现代还有一个称呼,叫做“关东”。时至今日,山海关依然是东北地区的咽喉所在,这也是解放战争中锦州的战略地位凸显的原因。在唐代之前由于长期积水且植被茂密,傍海道的开发很少。直到金代之后,辽西地区的人口与经济中心才随着后来的傍海道的逐步开发从朝阳地区转移到了辽西走廊地区。不仅使那里成了重要的产粮区,还成了北方重要的产桑区。而现在辽西的锦州名字也正是由来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