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从何而来?

“心理”具有“弹性”

《阿甘正传》中有一句名言——“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意思是说,人生难以预料,常常会有一些“意外”在等着我们。等来好运固然可喜,然而,“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对我们影响最多的往往是那些挫折。也许疾病来袭,干扰了你的学业,也许求爱时被意中人拒绝,让你失去了人生的方向,甚至一场交通堵塞,也有可能让你上班迟到,影响你一天的心情。

当人们在遭遇挫折和压力时,做人的差距也凸显了出来。有的人会逃避现实,陷入焦虑、抑郁的情绪漩涡;有的人彻底被困难打败,以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或家人;也有一些人处理得很好,他们从容不迫,迎难而上,终于度过了逆境。对于后者,我们由于难以理解其力量的来源,所以常常认为这是性格和天分使然。

但是,科学家们不这么认为。他们发现,在许多遭受过重大灾难的地区,比如遭受原子弹袭击的长崎、经历毁灭性地震的汶川,大部分人都能够迅速安顿,回归正常,即使如智利、阿根廷、墨西哥这样的贫穷国家,都曾在地震的废墟上举办过世界杯。甚至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一般尚未形成非常强烈的性格),他们也能具备相当高的抗逆力。

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曾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追踪研究一些夏威夷的“高危儿童”。这些高危儿童或者生来不健康,或者长期贫困、家庭破裂,或者父母患有精神病、抚养环境恶劣,但结果发现,他们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都顺利地度过了童年期和青春期,不但没有表现出严重的学习或行为问题,而且很好地适应了家庭和学校生活并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科学家们相信,“从逆境中反弹”绝不是只有少数幸运人才拥有的“禀赋”,反而更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技能,科学家们将这种技能称为“心理弹性”,又称抗逆力。

科学家们认为,当变故发生时——比如天灾、亲人去世、恐怖袭击,大部分人最初都会暂时出现心理创伤,比如失眠、噩梦、抑郁等。但由于存在“心理弹性”,因此,人们会慢慢地减少创伤带来的不良反应。到一段时间之后,除了极少数仍被负面情绪严重困扰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能恢复到正常的身心状态。这就好像是一个橡胶球被外力挤压变形,但随后就能恢复原状,人的心理也一样,在遇到变故或逆境后,具备良好“心理弹性”的人会迅速恢复,回到正轨。


神经通路影响“弹性”

对于科学家们而言,“心理弹性”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弄清楚为什么一些人有着更好的“心理弹性”,这是科学家们研究的核心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能够实时扫描出压力和挫折对大脑的影响程度,以及大脑对情绪的控制。通过观察血液流淌的方式,他们能够测量大脑的活动,并看到不同人脑中的“压力图像”。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研究“心理弹性”的关键。

科学家们发现,就好像动物一旦摆脱捕猎者后血压会迅速回到正常一样,具有良好“心理弹性”的大脑似乎能够更加迅速地消除掉对于压力的反应,回到正常。也就是说,抗逆力高的人似乎更善于调节或关掉大脑皮层中产生忧虑和恐惧的活动。研究表明,社会性疼痛,比如被拒绝和孤独,在大脑中会产生与恐惧相同的活动,即人们被社会拒绝时大脑被激活的区域,与看到一匹狼时激活的区域是相同的。科学家说,这是一种进化,因为我们的祖先当时只能靠群居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被孤立就意味着有危险。人类进化到现在,即使我们不再碰到狼,在面临日常压力时,这些区域还是一直处于活跃状态。

可喜的是,科学家们发现,人们大脑中有一条“心理弹性”的通道,这条通道可以控制人们应对压力的能力。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就找到了一条与“心理弹性”密切相关的通路。这条通路起始于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大脑中主管认知能力和计划的区域),终点在杏仁核(大脑中响应威胁、管理情绪的区域)。大脑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之间的联接越流畅,就意味着面对压力时,前额叶皮层能够越快地让杏仁核平静下来。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们用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在实验中,科学家让海豹突击队员和普通人观看一系列带有不同情感色彩的图片,并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他们的大脑。结果显示,海豹突击队员能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情绪之间迅速切换,他们的大脑处理情绪更加敏捷,不粘不滞。而普通人却很容易陷入图片的情感色彩中难以自拔,他们则很难将一种情绪“放手”,于是大脑不断地陷入到处理情绪的过程中。


“弹性”可以训练

为何海豹突击队员与普通人的“心理弹性”有所差别,科学家们认为其原因在于训练。就好像训练肌肉一样,“心理弹性”同样可以训练。海豹突击队员正是由于受到特别的训练,才使他们更加果敢,以至于能够应对复杂的战场环境。

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训练“心理弹性”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自己的“心理弹性”大不大。有一个好方法来衡量自己是否有良好的“心理弹性”,那就是当事情不按照我们设想的方式进行时,看一看我们的反应如何。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善于处理微小的压力,那么当面临重大打击时,一般而言,他的抗逆力也不会弱。但是,个人性格与“心理弹性” 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大,盲目乐观的人未必比悲观主义者更有弹性,甚至一个坏脾气的顽固分子也可能有着很强的抗逆力。


清楚了自己的“心理弹性”能力后,如果感觉自己的“心理弹性”能力较差,那么我们就需要改进。虽然科学家们认为并不存在一个万能的方法,但有些方式还是适合大多数人的。比如,如果有什么事物让你始终感觉到恐惧,那么首先不要逃避,要直面正视它,也许就能够帮你缓解压力。这是建立良好弹性的第一步。而更多地进行社交活动,也会对增强“心理弹性”有所帮助。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方法,那就是锻炼肌肉,因为人在压力下会损失神经元,而科学家们发现锻炼肌肉能够激发大量神经元的再生。

当然,训练“心理弹性”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是训练自己的大脑,比如训练自己的注意力。这是备受科学家们支持的方法,因为注意力不仅是大多数人最容易改进的地方,而且也是避免压力的好方法——2010年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人们每天有47%的时间在胡思乱想,而且主要是在想令他们沮丧、焦虑的那些事情。如果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那么将大大增加自己的“心理弹性”。

在2014年的研究中,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对4个排的海豹突击队员进行了8周的注意力训练课程,另外4个排则没有训练。然后海豹突击队员们被安排到一个精心设计的演习场景中——模拟美国大兵在伊拉克的村庄被伏击的情形。两组突击队员的大脑在实验前后经受扫描,结果发现,经受过注意力训练的队员们其心跳速率和呼吸速率能够更快地恢复到正常值,他们的大脑中与情绪反应相联系的区域活动更少。这说明接受过注意力课程指导的队员们在面对压力时,能更好地保持镇定并有效应对压力,也就是说他们的大脑被训练的更有“心理弹性”。

人生在世,终会遇到艰难困苦,而“心理弹性”的研究告诉我们,抗逆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如果能够找出科学的方法,让大脑具备更强的心理弹性,这对于我们无疑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