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什么说“常使民无知无欲”,这是道德经中最为人诟病的一段话。其实,大家误解了!
《论语》中记载: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孔子这时候已经去世了,子夏为了宣传老师的思想,周游列国!
子夏的这段话,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解释,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大家对这句话非常的感兴趣,根本原因是,大家都想用子夏的话证明自己的论点。
当年孔子问道老子,其实已经发生了争议。
老子说过“常使民无知无欲”。
这些文化层面的大师,最有意思的是惜字如金!好好的话,非精炼道极致,让后人去推敲和揣摩,我想也许只有这种表达方式才能表述全部的想法。
这里只解释贤贤易色吧。
找媳妇,一定要看实用性,容貌当然也很重要,可是要放在第二位。
预热完成!
来干货了!
子夏来了一句“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老子说“常使民无知无欲”。
其实效果一曲同功。
子夏的意思,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使他没有学习过,但是我也认为他有深厚的学问。其实就是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子夏是实用主义者!结果才是重要的!
老子的意思,更加高大上!
无欲则刚!不认为自己的知识很重要,不把自己约束在现在认知的局限中,学无止境,知识更是繁杂,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智慧,解决自身的问题,过上高贵的日子!在物质和精神上双丰收,就是有一个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