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小说《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孙悟空被菩提祖师赶走后,文中这样写的:
“悟空谢了。即抽身,捻着诀,丢个连扯,纵起筋斗云,径回东胜。那里消一个时辰,早看见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自知快乐,暗暗的自称道:‘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当时过海波难进,今日回来甚易行。别语叮咛还在耳,何期顷刻见东溟。别语叮咛还在耳,何期顷刻见东溟。’”
诗中为形容孙悟空筋斗云的速度快,这边祖师临别叮咛的话还在耳边,顷刻孙悟空已经看见“东溟”大海了。
在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说道:
“那沙僧在半空里,行经三昼夜,方到了东洋大海,忽闻波浪之声,低头观看,真个是黑雾涨天阴气盛,沧溟衔日晓光寒。”
小说中提到的“东溟”和“沧溟”是个专有的地理名词,是指“冲绳海槽”。
从地图上看,Diao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南约10海里,海床地形突变,水深达1000米以上,地质学上称为“冲绳海槽”。这块海域古称“沧溟”,亦曰“东溟”,这两个称呼在《西游记》中都用过。
由于中琉界沟在西侧那边,由于水深较浅关系,海面呈青绿色,故称“沧水”。经过东海大陆架的边缘进入琉球界后,由于琉球海沟的岩石圈扩展而形成的弧后盆地,大部分深度逾1000米,最大深度2716米,因此海面看来呈黑色。因为很好辨识,所以“黑水沟”自明朝以来便是中国与与琉球的自然海上分界线。因此明清两代又称“分水洋”。现代称为“中琉界沟”。
四川涪州人周煌(1714—1785年),乾隆二年(1737年)二甲进士,任翰林院编修19年。1756年奉诏以中王副使出使琉球,3年后归,升侍讲学士、内阁学士。1755年任《四库全书》总阅,后历任工部、兵部尚书,皇太子总师傅,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卒后谥号文恭。著有《琉球国志略》。
由于海上没有明显的界标,那怎么知道到哪里属于中国哪里属于外国呢?周煌的《琉球国志略》就提到:
“福建开洋至琉球,必经沧水过黑水,古称‘沧溟’。溟与冥通,幽元之义。又曰‘东溟’。琉地固巽方,实符其号。”巽为风,位属东南。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从福建到琉球,随着海底深度的变化,要经过一个从绿水也就是“沧水”然后变成“黑水”的变化,从绿变黑,古称“沧溟”,又叫“东溟”,琉球在巽地,也就是在中国的东南方。虽然海上没有疆界标志,但从福建往东南,当从大海从绿色变成黑色时,就到了琉球国界了。
随周煌出访的江苏丹徒人书法家王文治在他的《渡海吟》中也提到中琉以“冲绳海槽”为界,诗中说:
“黑水之沟深似墨,浑沌如游邃。古初元黄不辨乾坤色,那须燃犀更照耀。飒飒阴风战毛骨,方知中外有分疆。设险惟天界殊域,我闻百川万派清浊殊于廓。”
很明晰的指出在茫茫大海上也有疆界,这个“黑水沟”,就是中国与琉球的分界。
类似的还有嘉靖三十八年出使琉球的郭汝霖,完成册封后于嘉靖四十一年完成的述职报告《使琉球录》中说,册封完毕回国时,
“六月二十九日,封王礼毕,守候风汛回国。……十月初九日登舟,……至二十六日,许严等来报曰:渐有清水,中国山将望乎?二十七日,果见宁波山。”
可见从东往西回国,海水颜色是越来越浅,从“十月初九日登舟”,“二十七日”就能看见宁波的山了。
此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奉命代表朝廷册封琉球国中山王的夏子阳,五月初四启航,六月到达琉球。《使琉球录》:“二十七日,午后过Diao鱼屿,次日过黄尾屿,……连日所过水皆深黑,宛如浊沟积水,或又如靛青色,忆前《使录补遗》称:去由沧水入黑水,信哉言矣!”启程回国时“二十九日,隐隐见一船,众喜谓:有船则去中国不远,且离黑入沧,必是中国界。”
清康熙二年出使的张学礼,自五月初四从福建出海,《使琉球杂录》记载:“(五月)初九日,浪急风猛,水飞如立,舟中人颠覆呕逆,呻吟不绝,水色有异,深青如蓝。舟子曰:入大洋矣。顷之有白水一线,横亘南北。舟子曰:过分水洋矣。此天之所以界中外者。”
清康熙五十七年任琉球副使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二月十六日癸丑,巳刻封舟自琉球那霸开洋,……二十日丁巳,……船共行二十六更半。是日海水见绿色,夜过沟祭海神。”
由此可见,虽然海上疆界不像陆地有明显的高山、大河、深谷作为天然的国境分界线,但明清两代中国人还是以“冲绳海槽”这一海水突然变黑,这一自然现象,作为天然的海上边界线,始终把海水颜色浅、绿的海域,作为中国的固有Ling土,所以各朝各代“祭海神”都是在“海水见绿色”的中国一侧。
作者说花果山时,提到的“东溟”和“沧溟”,就是暗示花果山是位于“冲绳海槽”的中国岛屿。
当时的明军中,俞大猷、唐顺之、卢镗等都是海战专家,尤其是福建水师的“大福船”,是一种船底尖,尾部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但能行于顺风顺潮”,是专为出外海设计的。戚继光曾经评价:“福船髙大如城,非人力可驱,全仗风势。……也但吃水一丈一二尺,惟利大洋,不然多胶于浅,无风不可使。”可见从当时中国海军完全有能力控制Diao鱼岛。
况且Diao鱼岛是中国和琉球的“界岛”,是首先要考虑的,就像公路上的指示牌,俞大猷、唐顺之、卢镗这样的海战“老司机”,怎么可能不知道“Diao鱼屿”呢?
小说里还有一个情节,孙悟空刀劈混世魔王后,要偷兵器,练猴兵,文中说:转上四个老猴,两个是赤尻马猴,两个是通背猿猴,走在面前道:“大王,若要治锋利器械,甚是容易。”悟空道:“怎见容易?”四猴道:“我们这山,向东去有二百里水面,那厢乃傲来国界。那国界中有一王位,满城中军民无数,必有金银铜铁等匠作。大王若去那里,或买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护山场,诚所谓保泰长久之机也。”
花果山是Diao鱼岛,那傲来国就应该是与之相邻的“琉球国”。不仅是从地理位置推理出来,小说中孙悟空“要治锋利器械”,去了傲来国。
不过,以孙悟空不过的法力,多远的距离都不是问题,那孙悟空为什么不直接去大唐,又不是不认路,当年第一次离开花果山到的就是大唐,同样是偷兵器,到中国也是这个步骤,飞过去,拔几根毛,搬回去,但为什么非要去傲来国呢?
我们知道《西游记》诞生的年代,正是倭寇入侵的时期,而当时中国也就是明朝军队的兵器远远不如倭寇,所以琉球出产的兵器很受当时中国人喜欢。
号称“十全老人”有“十大武功”的乾隆皇帝,就有一把琉球刀,刀长长99厘米,刀鞘髹黑漆,刀柄铁质,外缠黄色绦带,护手部黑漆处髹金黄色樱花及凤纹。刀柄处拴羊皮条签,上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墨书:“乾隆二十二年琉球国恭进黑漆鞘腰刀一具。”
▲乾隆御用琉球刀
当时著名的抗倭文人徐渭就有诗称赞,《琉球刀二首(时客常山)》P.167:“客将刀出市,云是大琉球。海泛防龙合,天阴听鬼愁。挥空霜欲落,脱匣水堪拙。万里烽烟地,随身去莫留。又,单刀新试舞,双剑旧能轮。雨过腥闻血,风旋雪褁身。对镮归思动,挂壁蒯缑尘。醉后时横看,终当赠与人。”这把琉球刀是他的好友吕正宾在战场上缴获后送给徐渭的,从诗中可见琉球国生产的兵器有多么优异。
徐渭的另一首《今日歌二首(是年虏寇古北口,入薄都城)》P.121中有“琉球佩刀光照水,三年不磨绣花紫。”是说三年不用磨,都刀光如水,“绣花紫”是凝结在刀表面的“血沁”。
因为日本是兵农分家,武士是世代相传的,兵器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中国这边都是国家配发的。美国军队流行着,这么一谚语:“记住,你手头使用的武器,永远是开价最低的供货商提供的。”所以单兵装备上倭寇明显强于明军。
即便是吴承恩也亲身参与过抗倭斗争。他的老家淮安直接临海,又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事关重大。本来漕运总督同时也兼提督军务巡按都御使,但为保卫大运河这一经济命脉,于嘉靖三十六年,又单设提督淮扬军务巡抚都御史,指派江西丰城人李遂来淮任职,巡抚凤阳四府,专门进行抗倭。
▲胡宗宪
但由于胡宗宪坐镇浙江,南直隶长江南岸的苏、松、常、镇四府,由浙江协防,精锐云集,兵力也较多。但长江以北防御相对薄弱,因此经常失利,江北人民希望能当地能有一位英雄,率领一支子弟兵来保卫家乡。
嘉靖三十五年,曾中过状元,也是吴承恩的亲家——沈坤,因母丧家居,适倭寇犯淮,他毅然拿出家全部积蓄,变卖了家产,树起抗倭大旗。他招募了一千多名青壮年,亲自组织训练成一支英勇善战的抗倭乡兵,叫“状元兵”,吴承恩就在这只队伍里。
同治《山阳县志》卷二十一记载:
“倭数千人自日照流劫至淮安,时邑人沈坤方家居,散赀募乡兵千余屯城外。倭纵火焚烧,官兵且却。坤率兵力战,身犯矢石,射中其酋,倭始退。”
《西游记》中,孙悟空之所以选择去傲来国偷兵器,而不选择去中国,正是作者深深体会到,当时中日军队装备差距上的体现。
历史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