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2000万学生在假装读书

随着大学扩招,如今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高达3700万人,其中本专科生2695万人,而台湾全省2000余万人,香港700万人左右,可见大学生群体仅从人数规模看,已不可忽视,而更为重要是这个人群的特殊性,可真正在读书的学生又有多少呢?

由于一直从事校园市场的工作,因此一直在和大学生们打交道,随着大学生的主流变更为95后群体,今年很多人问我,95后有什么特性,他们身上有哪些标签。其实他们最反感的就是被标签化,大多也并不认可,他人给贴上的标签,这只是你们眼中的我,并不是真的我。

个性化、与众不同是在校大学生最大的标签,偏爱一些小众的品牌,这也给一些网红电商的崛起,打下了铺垫。但有一个点,几乎适用于所有大学生,那就是迷茫。

当下时代变革的速度,千百年未曾经历过。高考这个曾经被我无比吐槽的制度,在经过生活的洗礼后,才发现其乃是生活中最公平公正的制度之一。一场考试,把学生分成了两类,重点大学的学生和普通大学的学生,后来我进入招聘行业才知道,在毕业求职的道路上,这两类人群面临的差异到底有多大。

可不管如何,好歹都算进入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而读大学的目的,不是有多少人可曾想过?

恋爱成为了大学的必修课,觉大部分高校周边,都布满了各种小宾馆;挂科成为了大学完美的象征,不知从何时开始,考试不及格,不再成为一件羞耻的事情,甚至被觉得无比的正常。

漫无目的的游荡三年,最后开始突然转性,走上求职的道路。近几年,各种求职课,卖的越来越好,什么面试技巧、简历修改之类的大行其道,可这一切不过是把表面做的好看,而不变的核心仍是自身的能力。

不知是受到他人的影响,还是某些不良培训机构的杰作,最近招人面试的时候,发现假简历的比例越来越高。所谓包装优化简历,是指把你的个人经历,修改成HR想看的模样,而假简历则是去杜撰一段未曾有过的经历了。

读了四年书,最后拿着一份假简历去求职,这不就是假装在读书吗?

当然这种造假的行为,只是极少部分的学生,可是不清楚大学之意义,没有未来的目标方向,或有野心却不行动的学生则是大部分的在校学生现状。不知何时,出现了这么一句话,寝室是堕落的温床,合群是淘汰的开始。

名校和普通大学的差距,说实话,不仅仅在于教学资源,要知道教学资源里最为核心的老师,虽然能力有高低,但大部分的大学老师主要精力,并不在课堂教学上,而是为了职称,而更侧重于科研、学术论文之上。

学校之间真正的差距,其实在于学生本身。一个好的圈子,就是当你回到寝室,有人在看书,有人在听网课,有人在完成一个比赛的策划方案;而有的圈子,则是当你从尚未推开寝室门的时候,就听到First Blood、Double Kill……

当我们在抱怨应届毕业生的薪资不升反降时,其实不妨想想,自己四年大学收获了什么,真的在读书,还是只混了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假装了四年?

?-作者-

孙凌,连续创业者,职业生涯规划师,前超级课程表副总裁、美团校园创新业务负责人,专注大学生校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