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阿根廷,差别为何那么大?

15世纪末,随着冒险家哥伦布一次“撞大运”的航海之旅,神秘的美洲大陆才第一次进入“文明国家”的视野。几百年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以及排名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美国,会在这片土地上崛起。

有人说,美国的崛起是必然的,因为上天赋予了它太多的优势:丰饶宽广的土地、独立安全的位置,以及相比于其他文明更高的起点。但有意思的是,拥有这些优势的国家原本不止美国一个,南美洲的阿根廷就是上天的另一个宠儿。事实上,在阿根廷宣布独立后的一百年中,它也曾站在与美国同样的高度上。有肥沃的土地发展农业、有庞大的移民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因优越的位置未被两次世界大战争波及……这些和发展期的美国何其相似!

但是现在呢?根本不会有人将这两个国家相提并论。因为如今的阿根廷不仅不复百年前位列世界十强经济体时的辉煌,而且被淘汰出了“发达国家”的行列。用这样的国家与美国相比,会让人笑掉大牙。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两个国家分道扬镳,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呢?


天时地利的福泽

同样作为殖民地,美国和阿根廷独立的时间也相差不远。美国于1776年独立,阿根廷于1816年独立,前后相差40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这简直可以用“前后脚”来形容了。

国家建立了,政权稳定了,下一步自然就要发展经济了。不得不说,美国和阿根廷都很幸运。在国家成立之初,就有大批的欧洲移民,带着技术、财富,源源不断地赶来开拓美丽新世界。这两个新生的国家都有着唾手可得的资源和无限的机遇,移民们唯一需要犹豫的就是,到底去北美草原,还是南美草原。

刚开始,美国和阿根廷的发展思路也差不多,那就是大力发展农业。两个国家都有着丰富的草场资源,因此有着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天然优势。享受着大自然馈赠,两个国家的农业想不发达都不行。

1880~1914年这三十余年中,阿根廷和美国的农业此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他们将本地生产的牛羊肉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不仅满足了欧洲人的胃,也装满了自己的口袋。而且搭着出口牛肉的顺风车,像种植牧草、小麦等牲畜食料,以及牛肉屠宰加工等行业也快速发展起来,不久就形成了一个良性产业链。凭借着农业的大繁荣,到19世纪末时,阿根廷人均收入已经超越了欧洲传统大国法国,更是比曾经繁盛一时的意大利超出了1/3还要多。阿根廷和美国,这两个建立仅有百年的国家,就这样奇迹般地进入了当时世界十大经济强国的行列。


勇于进取VS安于现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和阿根廷却分道扬镳、渐行渐远,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坚持,但结果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着丰富的草场资源的美国和阿根廷都是凭着农业和畜牧业起家,但是,当口袋里有了点钱之后,两个国家却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美国人觉得,农业虽然重要,但是想要一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那还得像英国人一样,去搞工业化。于是,在手里有了闲钱之后,美国企业家们就将手里的钱用来投资工业设施、建立工厂,再加上吸引了部分外资和欧洲的先进技术,美国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但是,阿根廷人却没有这么锐意进取,反而更倾向于安于现状。他们觉得,既然卖牛羊肉和农作物,就可以十拿九稳地赚个盆满钵满,那么又何必去冒着风险搞什么工业生产呢?要知道,搞工业生产就必须花钱购置设备、雇佣工人、采购原料,然后经过生产、运输、销售等诸多步骤才能获得收益,而且还没有人能保证一定赚钱。因此,阿根廷人虽然嘴上说着也要发展工业,但事实上却对工业没什么兴趣。

相比于因为工业化和农业生产齐头并进而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美国,阿根廷就像是将所有鸡蛋都放进了一个篮子里的赌徒,更糟糕的是,阿根廷自己可能都忘了,篮子里的那些鸡蛋,大多数还不是自己家的母鸡下的,而是从欧洲各国“借”来的。

别看美国和阿根廷都接受了外国的投资,但是外资对于两国经济的重要性却大相径庭。美国投资总额中,大约只有10%来自外国资本,其他都是本国企业家的投资,而且工业投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阿根廷呢,它的投资总额中外国投资却占了足有1/3,而这些投资也基本全都用于农业生产上去了。过于依赖农业和外国资本,给阿根廷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应对经济危机失措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市场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所有世界市场中的国家都受到了波及,但哪个国家也没有阿根廷受到的伤害更大。这不难理解,阿根廷主要就靠着外国的投资和对外出口牛羊肉等农产品过日子,经济危机一出现,欧洲国家自己都过不下去了,哪里还有闲钱来帮助一个距离自己十万八千里的陌生国家?而阿根廷的主打出口产品牛羊肉,在当时都属于高档货,也算是一种奢侈消费了,遇上经济危机,大家能有口干粮吃就知足了,谁还有钱去买国外进口的牛羊肉?

倒霉的事情还没结束,世界大战又在阿根廷本来就没有愈合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很多人认为,两次世界大战时,阿根廷和美国一样,都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而幸运地躲过一劫,还借着世界大战大发了一笔战争财。或许美国的确是这样,但阿根廷却不见得有这么幸运了。想想吧,战争是一件多么费钱的事情,参战的欧洲国家恨不得把兜里的每一分钱都扣出来购买武器装备或是其他军需物资,美国人能制造飞机大炮,阿根廷人却只能出产给有钱人吃的牛肉羊肉,哪个国家大发了一笔战争财,哪个国家却因为战争失去了大片市场,不是明摆着吗?

二战之后,阿根廷意识到,太依赖外国的资本和市场是不行的,不发展工业也是不行的。于是它向曾经的小伙伴美国取了取经,决定通过构建关税壁垒,保护民族工业来使自己脱胎换骨,事实上,美国当初也是靠这个方法成功完成工业化的。但是阿根廷忘了,凡事都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阿根廷本身是靠出口起家,是19世纪末世界市场上最开放的国家,开放是它繁荣的基础。但时隔半个多世纪,它却给自己搞出了一个高达84%的关税,不光进口要收税,出口也要收税。进口收税增加了成本,使国内生产的商品成本上升;出口征税进一步增加成本,削弱阿根廷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一来二去形成了恶性循环,阿根廷渐渐从可以与美国比肩的经济强国,沦落成为了需要美国去“救助”的落后国家,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自由市场VS计划市场

那么,为什么在做选择题时,错的总是阿根廷呢?和美国相比,它的问题又是出在哪呢?

美国最早宣布独立的十三个州,原本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在治理殖民地方面自然很有一套。英国对于殖民地往往采取“间接统治”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保留殖民地当地原有的王国或政治区划,让它们的政治和经济保持相对的独立,只不过要求它们加强与英国的联系,成为英国的原料进口国和商品市场。而且即使是市场经济,英国人也并没有多加干涉,而是引导当地人开展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活动。

美国就从英国人的统治中受益匪浅。它继承了英国的许多优点,比如崇尚平等、自由、法治,它给予移民和本国居民足够多的权利,让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拥有自己的产业,建立起自由的市场经济,并以此激励人们更好地发展这个国家。

而阿根廷就没这么好命了。阿根廷过去的宗主国是西班牙,西班牙对于殖民地的管理,可不像英国那样宽松自由,而是采取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政策,使得殖民地经济更多地听从宗主国西班牙的安排,经济的活跃性受到制约。

此外,不像美国将土地分配给拓荒者,阿根廷的土地则绝大多数掌握在大地主手中。这些有钱有地的大地主、大庄园主们和世界各地的地主老爷们一样,都不拿雇工当人看,只支付给他们很少的薪水。因此在阿根廷,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富丽堂皇的欧式建筑周围,就是一片破旧的贫民区。而这种鲜明的等级制度,给阿根廷造成了一系列恶性后果,造成国内消费市场萎靡不振。要知道,在阿根廷,当时的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多数财富,而国内的大部分民众只掌握了很少一部分财富,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必须品,他们根本无力购买其他商品。

两极分化使阿根廷经济没有良性循环,一出问题,阿根廷政府就习惯性地举借外债,外面借不到钱了,国家就滥发货币,根本不管会不会造成市场的紊乱。一个好好的国家,就这样被拖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