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为何陷落于倭寇之手,率先在东亚使用棱堡是主因?

琉球王国位于中国台湾岛和日本九州岛之间,是以琉球群岛为核心的海洋贸易王国,南北蜿蜒1000多公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在琉球群岛核心冲绳岛上,最初建立有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国家。在1429年,在中山国的武力征服之下,三国最终统一为琉球王国。

中山—琉球王国系的成功,与其积极引进和学习其宗主国明代中国的人才技术有关——中山王国直接从中国引入了一个小型的人才体系——福建三十六姓,并给予这些人相当的政治和经济地位。随着中山王国系统引入的大陆造船技术,以及他们对大陆成熟政权架构的理解,中山王国迅速崛起,先后吞并了南山和山北,统一了冲绳岛,并先后征服北方的奄美群岛和南方的八重山群岛、宫古群岛。

琉球作为一个海上贸易中转站整合而来的王国,在其境内现存有大大小小二百多座各类城址。这是在中山王国整合琉球王国境内各个船舶泊地,将其最终集结在那霸港之前,位于连接东北亚——东南亚航线上的琉球岛弧上的各岛、各地地方豪族经营海上贸易的残留。

在动乱年代,结合中国、朝鲜的城防技术,琉球人凭借贸易得来的财富,修筑了远远超过其他同级别贸易城邦,所能构建的规模庞大的近三百座大大小小的要塞城堡。以14~15世纪的琉球人口来说,平均大约一两百人就有一座城堡,由此可见琉球统一战争和海贸据点争夺的激烈程度。

说起琉球王国首都,一般人会想到首里城,然而首里城只是琉球王国的首都,而并非中山王国的首都,而中山王国都城,实际上是被岛津军队在1609年焚毁的浦添城。浦添城大约在12、13世纪开始修筑,位于浦添市海边隆起的一座绵延400多米,标高130~140米珊瑚礁断崖上。城堡东西全长约380米,南北宽60~80米。以朝鲜风格的正殿为中心,围绕正殿修筑的一座周长约一公里的石砌要塞,要塞周边是历代王陵、寺庙、豪族集落,为典型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模式下的城堡——市集集落,即日本16世纪中后期出现的近世城郭城与城下町模式,这也是当时朝鲜山城防御模式下的山城——平原聚落架构。

▲浦添城所处的大型珊瑚礁断崖

▲浦添城复原模型,图中可见典型的瓮城部分以及波浪形城墙结构

▲复原中的城墙

▲14世纪浦添城周边城垣残迹

三山统一之后,浦添城作为琉球王国的首都已经显得略微狭小了, 琉球王国的第一尚氏王朝的尚巴志,作为琉球王国的第一任国王,新朝新气象,自然要修一个符合国王身份的王城,于是后世的琉球王国都城——首里城,便在第一代琉球王手里正式破土动工。根据琉球最早碑文《安国山樹華木之記碑》记载,宣德二年(1427年),尚氏在中国籍国相怀机的帮助下,对宗主国进行朝贡并对王城进行整备,增高安国山,在城北开挖龙潭,城南修筑园林,首里城大约是在尚巴志时代,开始正式成为琉球王国国王居城。

▲《安国山樹華木之記碑》

首里城跟浦添城一样,修筑在标高约150米的珊瑚礁丘陵上,从下图可以看到,琉球王国首都的首里城,本质上主体结构是国王居住和办公的宫殿建筑,其外围包裹石垣,然后为加强防御,修筑了两道城墙。国王宫殿本身作为内城,外围城墙为不规则波浪形的城墙,以消除城墙死角并提供侧射火力,王城本身位于高台地形,又提高了自身的防御力。首里城石垣高6~10米,内城有八个城门,外城为四个城门,部分城门为石造拱门,部分城门结构为石垣留出缺口,并在缺口之上架设木质门楼。

▲首里城瑞泉门(石垣留出缺口后在其上架设门楼,多见于较早期和同时代的朝鲜山城、邑城,以及后来的日本近世城郭)

琉球城堡最有特点的是北山王国首都今归仁城。按琉球的筑城模式,今归仁城修筑在标高90~100~米的石灰岩山上,今归仁城在13~14世纪早期只是一个木栅栏围起来的聚落,随着北山王国的海上贸易发展,14世纪中后期,今归仁城开始逐渐石垣化,随着1383年成功与明王朝建立朝贡关系,北山王国也达到了鼎盛,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典型曲城结构的范本。其曲城模式下的外郭部分城墙结构,类似后世欧洲棱堡——星形要塞交叉火力构筑模式。

▲山北王国今归仁城复原图及模型

▲外郭的波浪形城墙

▲注意城垣上的三角形突出部

中城城是读谷山按司护佐丸(按司是琉球的行政单位,相当于村)在15世纪中后期修筑的阶梯式连郭山城,在修筑了马面/雉城的同时,对城墙进行了折角化处理,以加强城郭的防御能力。中城城石垣为加工修整后的石灰岩交错垒砌,从下图可以看到,中城城城门处可以看做是瓮城,在规划设计上依托城墙和地形的高低,将通往主城的登城道路,全程处于城防侧射火力的覆盖范围之内。

▲中城城鸟瞰图

胜连城坐落于胜连半岛,主城位于中城湾旁的一座高约70米的山丘上,城郭延伸下来,与山丘对面的另一座丘陵相连,形成一座马鞍形的城堡。胜连城与13世纪开始修筑,最终在15世纪鼎盛期在末代城主阿摩和利手中最终完成。然而随后在首里王府军的讨伐下,末代城主阿摩和利,与胜连城一起,被王府军队埋葬在了瓦砾里。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胜连城废墟下的14~15世纪中国陶瓷器碎片层中,发现了四世纪的罗马帝国铜币,琉球王国的贸易繁盛可见一斑。

▲胜连城全盛期鸟瞰复原图

▲胜连城石垣复原图

▲胜连城主郭鸟瞰图

▲城中出土的印有皇帝侧脸的四枚罗马钱币

琉球王国境内的城堡,多为弯曲状波浪形城墙模式为主,以提高城墙侧射火力,原南山王国境内的糸数按司所修筑的糸数城,系数城的修筑年代大约在14~15世纪。与琉球王国境内其他城堡不同,糸数城的主要防御方向和城门方向,城墙修筑的为较为规整,偏向与平直走向,并未刻意将城墙进行折角处理,为给城墙提供侧射火力,修筑者使用了类似中国城垣常用城墙突出部平台,即方形马面/雉城,以提高城墙防御能力。城堡的城垣主体结构未加工和粗加工的珊瑚礁或石灰岩,城门处为精加工过的石灰岩垒砌。

▲糸数城的城墙及方形马面/雉城平台

▲糸数城城垣,多为未加工或粗加工的石灰岩、珊瑚礁垒砌

▲城门处为精加工后的大型石料垒砌

琉球王国境内的大大小小的城堡,在冷兵器和早期小型火器的作战环境下,相对于他的人口和实力而言,不乏超越其应有人口和实力限制的、设计精巧技术高超的杰作。但是也是正是因为人口和实力的限制,这些大大小小的按司城主们耗时、耗资巨大的城堡,在中山——琉球王不过数百、千人级别的军队攻击下,这些构造精巧的城堡迅速沦陷。毕竟,再完备的城堡也需要足够兵力的守卫才能发挥作用。同样的,1609年,当日本萨摩藩率兵侵占琉球时,后者受制于其薄弱的人口与国力,最终陷落于倭寇之手。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梁小天,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