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在莫斯科河获得辉煌的胜利之后,进入了莫斯科;胜利是无庸置疑的。因为战场在法国人手中。俄国人撤退了,放弃了首都。莫斯科城的丰富的粮草、武器、装备和数不尽的财富,全都在拿破仑手中。只有法国军队一半数量的俄国军队,在整整的一个月中不曾有过一次进攻的尝试。拿破仑的境况最为辉煌。要是以两倍的兵力攻击并歼灭俄军残部,要是提出有利的讲和条件,一旦讲和被拒绝,就进军威胁彼得堡,甚至万一受挫,就返回斯摩棱斯克或维尔纳,或者就留在莫斯科,总之,要保持法国军队当时所处的那种辉煌境况,似乎用不着什么特殊的天才就可以做到。为了做到这一点,只需要做一件最简单、最容易的事情,那就是禁止军队抢劫,准备冬季服装(在莫斯科能得到足够全军用的冬装),用正当的方法征集粮草,据法国的历史学家说,莫斯科有足够全军食用半年多的粮食。可是拿破仑,这个历史学家誉为天才中最伟大的天才,掌握全军大权的人,竟然没有做任何一件事情。
他不仅不去做这一类事情中的任何一件事情,而且正相反,他把他的权力却用在从摆在他面前可供他选择的所有道路中,选择了一条比所有道路都更加愚蠢和更为有害的道路。可供拿破仑选择的道路有:在莫科斯过冬,向彼得堡进军,向下诺夫哥罗德进军,向北或者向南(库图佐夫后来所走的那条路)撤退,可是,再也想不出比拿破仑做的更愚蠢、更有害的事了,那就是,在莫斯科停留到十月底,任由部队抢劫这个城市,后来,又动摇不定是否留下守备队,就退出了莫斯科,接近了库图佐夫,却不进行战斗,接着转向右方,走近小雅罗斯拉维茨,又失掉了试行突破的机会,不走库图佐夫走的那条大路,而沿着被破坏了的斯摩棱斯克大路向莫扎伊斯克退却,结果证明,再也想不出比这更愚蠢、对军队更有害的事情了。就是最有经验的战略家,即便假定拿破仑的目的是要毁灭掉他的军队,也想不出另外一系列的行动,像拿破仑所做的那样,确定无疑地、与俄国军队采取任何措施都无关地,彻底毁灭整个法国军队。
天才的拿破仑却做到了这一点。但是,说拿破仑毁掉了自己的军队,是因为他想那样做,或者说他太愚笨,如同说拿破仑把军队带到莫斯科,是因为他想那样做,或者说因为他很聪明和有天才,都同样地不公平。
在这种或那种情况下,他个人的行动并不比任何一个士兵的行动更有力。只不过他个人的行动符合现象在形成过程中所遵循的某些规律罢了。
法军在征俄战役中无序的征粮导致的问题我知道,但莫斯科都被一把火烧了,还有半年的粮食?
“eumenes”回复:根据<战争与后勤>,莫斯科及周边有极为丰富的补给,法军的补给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纪律差组织混乱造成的。
“叶鸿慈”回复:打到莫斯科,而俄国还是不妥协的时候,拿破仑已经失去了打败俄国的信心,或者说,他的征俄构想已经完全破灭,另外,巴黎有不稳的迹象,这个时候,他实际上已经惊慌失措了,拿破仑更接近普京而不是希特勒,他并无一个和他共进退的党派基本盘,他只要一有失败的迹象,就要当心后方不稳,先脱身再说是他的习惯,实际上,他这次好歹没有把军队丢给将领们自己跑回去,比如象埃及那次。另外,不论莫斯科有多少粮食,拿破仑之所以路上缺粮,有一个关键是马匹越来越少,靠人背,能带几天的粮食,如果他呆在那不动,俄国人不断骚扰他不和他决战,军火怎么解决,莫斯科在当时可不是什么工业城市。
“Gustavus”回复:很正常,大火过去后的9月18日,卡斯特拉内日记说:“莫斯科的资源多到了闻所未闻的地步。室内贮存的补给可以支撑八个月,酒也很多。”
“lzgadsl2”回复:皇帝进莫斯科的军人数比国界时大大减少了吧。
“在家睡觉多舒服”回复:越境六十多万,进莫斯科十万多。
“Gustavus”回复:六十多万变十万多是典型的误读,按照6月1日的统计,征俄总人数是法军34.7万,仆从军32.7万,奥地利辅助军3万,但这60多万实际上包括了从乌克兰到波罗的海,从汉堡到涅曼河的所有军队,真正向莫斯科进军的中路部队只有第一、三、四、五、八军、近卫军、预备骑兵军的15.5万法军和17.1万仆从军。
“morningbear”回复:那么其他方向部队到撤出俄国的时候,损失如何?
“Gustavus”回复:“其他方向”比较复杂:左翼麦克唐纳第十军围攻里加,因普俄默契战,大战较少,大体完好地撤出了俄国,但第十军有三分之二是普军
左翼乌迪诺第二军、圣西尔第六军、维克托第九军在波洛茨克一带与维特根施泰因的俄第一军交战失利,后来与中路大军在别列津纳河会合,承担了别列津纳苦战及此后撤往维尔纳途中的主要损失。
右翼雷尼耶第七军、施瓦岑贝格奥地利辅助军在沃伦一带与俄军作战,第七军损失较大,施瓦岑贝格部因默契战损失有限。
“六十多万”里后方的丹麦师,那就是干脆没有进入过俄国,奥热罗第十一军11月18日进入俄国,12月5日接到大军团残部,12月12日出俄国。
总体上,施瓦岑贝格辅助军、雷尼耶第七军、麦克唐纳第十军、奥热罗第十一军约有6.8万人(Nafziger, Lutzen & Bautzen Napoleon's Spring Campaign of 1813, p. 6)进入俄国之后成功离开俄国,相对损失和绝对损失都远小于主力部队,但其中有4万多是普奥军队。
“拿皇再世我霞飞”回复:侵俄主力损失惨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走不了南下后撤的路线抢不了补给吧?
“钟爱华”回复:实际上,拿破仑进入俄国时,只带了24天给养,其中20天由辎重营运行,4天由人员携行。但是,有一位现代的军事史家曾说拿破仑期望战局会在12天内结束(假定军队回国也需要12天),那是不合情理的。拿破仑很可能设想的是一场持续3周左右的战争(我们记得,他在多瑙河谷进行的前两次战局都是这样长的时间),在此期间,他可能已经深入俄国200英里以上,有极大的希望追上沙皇的军队,并求得决战。在此以后,胜利者所需的给养就要由被征服者来供应了。这是拿破仑的惯常做法。
不管拿破仑的确切打算究竟怎样,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即在他制订战局计划时,后勤方面的考虑一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要从后方基地给随军的25万匹马供应饲料,是一个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战争的发起因此而推迟到了6月底。他之所以从科夫诺出发,并推进到维尔纳,也是基于后勤方面的理由。因为如果在更北边展开,由于波兰的道路极差(这一点拿破仑根据他在1806-1807年的经验是知道的),会遇到更大的阻碍,如果在更南边展开,又难以利用涅曼河给军队输送补给。在战局开始前的最后几周中,皇帝究竟是打算对敌人实行中央突破,还是从北面或南面包抄敌人,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也无关紧要,总之是后勤以一种可能使卢弗阿感到高兴的方式对战略起了决定作用。
同样的,俄国人防御其国土的计划,也是以后勤方面的考虑作为依据的。只有距离、气候和补给这些因素才能打败法军——一支人数空前之多,由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将领之一指挥的军队,对这一点,沙皇的顾问们是完全认识一致的。问题不在于是否撤退,而在于从何处撤退和撤退多远。这里,政治方面的考虑看来起了一定的作用,因为贵族们担心撤退过远会导致农奴暴动。俄国谋士们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怎样诱使法军尾随撤退部队之后前进,而不至于置之不理。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沙皇的首席军事顾问法尔将军在位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中间的德里萨建立了一个坚固设防的营地,设想拿破仑无论向哪座城市进军都不能避开这个营地。如果法军跟随俄军来到德里萨,他们将发现自己处在一个贫穷的地区,其所需的补给只能就地解决很少一部分 [ 注:法尔认为,拿破仑可能携带9日份给养渡过涅曼河,他另外还需要9日份才能到达德里萨,但是,他只能在一个面积2500平方英里的地域内征粮。要满足每天25万份口粮的消耗,该地域的每个居民得交付50份口粮,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数字。 ] 。与此同时,另一支俄国军队将在拿破仑的后方活动,使得法军的给养补给更加困难。这一受到很多人攻击的计划,其研究价值并不在于它有人们设想的种种弱点(克劳塞维茨曾经嘲笑过这些弱点),而在于它同拿破仑的计划一样,主要是以后勤方面的考虑,而不是以战略方面的考虑为依据的。
结果,双方的计划都落了空。拿破仑于6月23日渡过涅曼河。两天以后他就愤怒地责令贝尔蒂埃向梯尔西特送粮食,因为那里的军队“亟需给养”。这一类苦恼的呼声后来成了这次战局的一个典型特征,此处没有必要一一叙述。拿破仑后勤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就俄国的道路而言,法军的补给车辆太笨重了,道路变成了无底的泥坑,因而问题更加严重。第二,拿破仑赖以向维尔纳输送补给品的维尔尼亚河,后来发现太浅,驳船不能航行。第三,法军纪律松弛,致使部队不进行有秩序的征发,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大肆抢劫,结果出现了一种似乎很荒唐的情况:当士兵们找到了足够的食物时,军官们(至少是那些拒绝参加胡作非为的军官)仍然要挨饿。不仅如此,部队违法乱纪还使地方居民逃跑,以至在军队的后方无法建立起正规的行政机构。第四,有些部队,特别是日耳曼部队,简直不知道怎样保障自己的生活。最后,俄国人在有意进行破坏,这种破坏有时达到灾难性的程度。例如早在7月缪拉就报告说,他的行动地区原本是一个“非常富饶的地区”,但已被沙皇的士兵们抢得一干二净。
虽然有无穷无尽的牢骚和埋怨伴随着大军团向莫斯科的进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部队都始终不变地和同等程度地处于匮乏状况。特别是前卫部队,因为首先进入新的区域,所以总是过得比其他部队好些。后卫系由皇帝的宠儿——帝国近卫军担任,他们的生活也比较好,一则由于皇帝的关怀,再则由于他们是在其他部队之后行进,相隔一定的距离,因而当他们来到时,村民们已在开始回家了。这后一点看来起了更大的作用 [ 注:莫蒂埃和勒费弗尔都报告拿破仑,说他们得到了地方居民“极好的合作”。 ] 。达武军在主力南面很远处行进,企图切断巴格拉齐昂的第二支俄罗斯军队。他多次找到“超出我之希望”的粮食和饲料,他甚至认为有必要强调指出,尽管他的报告充满乐观,他不会让部队沉迷于享受之中。另一方面,有些远离大军团主力行动的部队,特别是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和热罗姆亲王率领的部队,却过得比大多数部队更苦。缪拉的骑兵也是如此,他发现筹措饲料十分困难,以至当他到达德维纳河时,马匹已有一半死亡。
但是,此时军队已经通过了立陶宛和白俄罗斯人烟稀少的区域,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拿破仑一定在出发作战之前就已知道,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周围地区是比较富庶的,居民密度在每平方英里70到120人之间。这一点很可能就是拿破仑在其击败俄国人于边界附近的希望落空后决定继续东进的主要原因。皇帝的算计并没有错。大约从7月中旬起,就有一个接一个的部队报告说,尽管沿途的村落常常遭过抢劫,但乡村的状况“越往前越好”,“情况极佳,土地耕作良好”,“景色壮丽”,“长着出色的庄稼”,“有最丰富的收成”。这些报告有许多是来自近卫军,他们组成后卫,所到之处一般是遭过抢劫、资材比较缺少的,但仍然有此反映。这就有力地证明,大军团陷入困境与其说是因为当地缺乏粮秣,不如说是因为部队不守纪律,不仅造成居民的逃亡,而且发展到抢劫军队自己的补给车队。不过,就连尤金和施瓦岑贝格这些永远是牢骚满腹的人,也感觉条件有所好转。正如8月22日一封从斯摩棱斯克附近发回的私人信件所指出的:“我们所到的地区,情况甚好,收成丰盛,气候宜人,你可以想见地方资财是很多的……军队的健康状况极佳。我们既不缺粮,也不缺肉。至于葡萄酒,则不如布贡多,但我们也没有理由怨天尤人。”
本章并不想低估拿破仑入侵俄国所遇到的后勤困难,从这场入侵的悲惨结局来看更是如此。但是应当承认,最严重的匮乏是在进军的头两个星期(恰恰是拿破仑为之做了最细致、最广泛的准备的一个时期),以后情况就逐渐好转。同时,无论在什么时候,包括从莫斯科撤退的时期,大军团遇到的问题主要起因于纪律太差。 [ 注:在此期间,大军团部队在斯摩棱斯克、维切布斯克和维尔纳等地一再碰到储备充足的仓库,饥饿的部队每次都冲向粮仓,进行抢夺,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无法进行有秩序的分配。 ] 当然,纪律差也部分地起因于供应不足。但事实仍然是,凡指挥官严格维护纪律的部队(如达武的部队),情况始终比其他部队好些,而近卫军甚至能够保持很好的秩序,以至于地方居民不仅不逃走,反而热烈地欢迎他们。有些人常常强调说,整个地区穷得供养不起一支军队,这也是不真实的。法尔之所以选择德里萨建立他的设防营地,纯粹因为这个地区被认为是缺少资源的,但缪拉早在7月就从德里萨写信报告拿破仑说,周围地区的物资情况倒也差强人意,只要建立起适当的行政组织,停止部队的抢劫行为,就可以加以利用。我们掌握的所有材料都说明,越接近莫斯科,乡村就越富裕,加之法军合理地判断俄国人不会不战而放弃其首都和圣城,这大概就是拿破仑不在维切布斯克结束战局,而要进军莫斯科的原因。
近来有些人企图利用上述事实否定克劳塞维茨对法尔防御俄国的计划的批判,用以证明法尔的计划正确。我们认为法尔采用那个时代的后勤谋略,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单凭这一点并不足以证明他是正确的。法尔计划的主要错误在于德里萨营地离国境太近,不管沿途的经济情况怎样,大军团总是一定能到达的。要想制止法军的追踪,仅让他们挨几天饿还不够,这一点在法国的革命战争和帝国战争的全过程中已经反复得到证明。事实上,尽管路途遥远,后勤困难重重,但1812年拿破仑的军队是保持着相当良好的秩序来到波罗金诺并攻击两支合并在一起的俄国军队的。如果巴克雷的部队果真在德里萨堑壕之后等待法国皇帝的到来,那么,他们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看到,是纪律松弛对战局的失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至于对法军补给工作的攻击,说他们业务不熟练,则大都没有根据。拿破仑把在离国境线至少也有200英里的距离上对军队实施补给的问题看成仅仅是个算术问题。而没有充分重视无所不在的战争“阻力”因素,这一点可能是确实的。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他是不得不在情报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其战局计划工作的。至于说法军辎重人员在业务上还有不足之处,这也确有材料可以证明,但这首先是由于环境的困难,而不是由于缺乏经验,因为法军的辎重机构到此时已有五年的历史了。特别是有的人宣称法国部队及其指挥官不懂得怎样就地取给,这种意见极端可笑,是与其作者的身份不相称的。法军对就地取给的擅长,享有当之无愧的名声,而且确实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使之能在1800-1809年这一空前短促的时期内横行全欧,建立起一个史无前例的帝国。
大军团在向莫斯科进军期间蒙受了重大损失,这是确实的 [ 注:拿破仑率领301,000人渡过了涅曼河,到斯摩棱斯克时(8月15日),已减少了100,000人,到波罗金诺时他只剩下160,000人。大军进入莫斯科时,只有100,000人左右,当然,后来又有一些不同的分遣队加入到大军中来。 ] ;而饥饿及其后果——逃亡和疾病,是造成这种损失的重要原因,这也是确实的。但若将这种情况完全归咎于补给不善就不明智了。需要保卫漫长的补给线,需要为此而留下警备部队,还有路途遥远这一事实本身的影响,这些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至于法军的物资损失,我们有理由认为,在进军莫斯科时沿途抛弃的装备,有很多(如果不是大部分)后来收回了。1812年拿破仑的主力跋涉600英里,沿途打了两次大仗(在斯摩棱斯克和波罗金诺),但在进入莫斯科时仍保留了三分之一的实力。而1870和1914年,德国人的行动距离较小,行动地区非常富饶,补给机构健全,后来成为所有征服者的楷模,但当他们到达巴黎和马恩时,也都只保留了大约一半的实力。他们的效能固然出色,但相比之下,1812年的法军,尽管其补给勤务可能微不足道,总的成绩仍然不算太坏吧!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御坂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