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甲乙丙丁戊,肝炎可不只有乙肝一种

2017年世界肝炎日(World Hepatitis Day)的主题是“消除肝炎”,世界肝炎日的前身是始于2004年的“世界肝炎认知日”,从2011年开始,被世界卫生组织更改为每年7月28日的世界肝炎日。

美国科学家Baruch Samuel Blumberg在上世纪60年代发现了乙肝表面抗原与肝炎之间的关联,确认病毒性肝炎可通过输血途径传播,并提出了以乙肝病毒的一个亚单位(即病毒的一小部分)来制造疫苗的想法。Blumberg的工作为乙肝的研究和乙肝疫苗的制备打开了新的局面,他也因此获得1976年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为了纪念他在抗击乙肝领域的卓绝贡献,世卫组织便将他的诞辰日7月28日定为世界肝炎日,这一纪念日旨在向社会宣传有关肝炎的预防、筛查和治疗知识。


肝炎知识

肝炎是一类以病毒为病原体的传染病,常见的肝炎有甲乙丙丁戊5种,英文写作Hepatitis A, B, C, D, E。

不同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也有所不同。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播疾病,可以通过污染的手、食物或水传播;乙肝、丙肝和丁肝则主要通过母婴、性和血液途径传播

乙肝和丙肝可导致慢性肝炎,引发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极高,近80%的肝癌病例均由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引起,两者合并感染尤为危险。

肝炎的主要预防措施为接种疫苗,在各型肝炎中,除丙肝外,均可通过疫苗来预防。


肝炎现状

全球近50%的慢性肝炎患者集中在11个国家:巴西、中国、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蒙古、缅甸、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乌干达、越南。

2015年底时,全世界有近3.25亿人患有慢性肝炎,其中,估计有2.57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7100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肝炎导致的死亡在日益增加,在2015年共造成134万人死亡,与结核病死亡人数相当,超过了艾滋病毒死亡人数。

由于各种肝炎在感染后都很可能不出现症状或症状轻微,因此受感染者很少获得检测和治疗。全球只有9%的乙型肝炎感染者和20%的丙型肝炎感染者得到了检测和诊断,而在确诊为乙肝感染的患者中,只有8%(或170万人)接受了治疗。

目前,近190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为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推广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等方法来预防乙肝。每年,乙肝疫苗可防止近450万名儿童遭受感染,自1982年起,全球已接种10亿剂乙肝疫苗,避免了数以百万计的肝癌和肝硬化导致的死亡。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或水或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而引起,甲肝的感染风险与缺乏安全用水、环境卫生条件恶劣以及个人卫生状况不良(如脏手)有关联。

绝大多数感染甲肝病毒的人都可以凭借自身免疫系统战胜病毒,最终完全康复,并获得终身免疫,不会再得。只有很小部分感染甲肝病毒的人死于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

甲型肝炎属偶发疾病,在世界各地流行,有循环复发的趋势。甲肝病毒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一般的消毒措施和控制细菌病原体的食物制作程序,往往无法将其杀灭,但注意个人卫生可以降低感染风险,接种甲肝疫苗也能避免感染。


乙型肝炎

乙肝是各型肝炎中感染人数最多,对全人类的危害性也最强的。

乙肝病毒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其它体液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尤为可怕的是,乙肝病毒在体外可存活至少7天。在此期间,如果病毒进入未接种乙肝疫苗者的身体,依然可造成感染。

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很容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在出生第一年感染病毒的约80%~90%转为慢性感染,6岁前受到感染的30%~50%转为慢性感染。但成年后感染乙肝病毒的话,则只有不到5%的人会发展为慢性肝炎

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30~180天,平均75天,在感染后30~60天即可诊断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毒可在感染者体内持续存在。

在西太平洋区域和非洲区域,乙肝感染率最高,这两个区域的成年人口感染率分别为6.2%和6.1%,而美洲区域的成年人口感染率为0.7%。

2015年,乙型肝炎导致88.7万人死亡,大多死于并发症(包括肝硬化和肝癌)。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世卫组织建议为所有婴儿在出生后尽早(最好是在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目前,五岁以下儿童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很低,这可能归功于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乙肝疫苗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导致的慢性肝炎和肝癌发展的有效率达到95%。

乙肝并不会通过握手、同桌进餐、工作共事等途径传播,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和排斥是毫无必要且非常不理智的。


丙型肝炎

丙肝最常见感染方式为血液传播,包括:不安全的注射操作、对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够彻底、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等。

丙肝不会通过母乳、食品或水等消化道途径传播,也不会通过与感染者拥抱、接吻以及共用食品或饮料等偶然性接触传播。

全球有1.3亿至1.5亿人受到慢性丙肝感染,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为非洲、中亚和东亚。

抗病毒药物可使90%以上的丙肝感染者得到治愈,从而降低肝癌和肝硬化的死亡危险,及早诊断、及时治疗,是对抗丙肝的有效手段。


丁型肝炎

丁肝病毒感染只会与乙肝病毒感染同时发生或出现重叠感染,通过乙肝免疫接种就可使丁型肝炎感染同时得到预防

估计全球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人员中有5%合并感染丁型肝炎病毒,且疾病分布呈全球性。

丁肝病毒通过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但母婴垂直传播的情况非常罕见

同时感染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可导致轻度至重度或甚至暴发性肝炎,但是通常情况下可彻底痊愈,并且发展成慢性丁型肝炎的情况十分罕见(不足急性肝炎的5%)。但与乙肝病毒单一感染者相比,丁肝病毒重叠感染可使肝硬化的发展速度显著加快。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由被污染的水传播的疾病,经常发生在只能有限获得或间断获得安全用水的地方。目前,东亚和南亚的发病率最高,但病例也常常出现在战争地区、人道主义突发事件中和其它地区流离失所的人群中。

戊肝的感染人数相对较少,且通常不致命,但在怀孕期间感染急性戊肝可造成暴发性肝炎(急性肝衰竭),对于孕晚期的孕妇来说,戊肝导致的死亡率可达20%。

据估计,全球每年有两千万人感染戊肝。其中300多万人出现肝脏发炎,5.66万人死亡。目前治疗戊肝没有任何特效药,这就使预防显得越发重要。通过保持食物清洁,人们可以保护自己免受戊肝病毒感染。


小知识:有时我们体检会查乙肝五项,俗称“两对半”,其中有一项“乙肝表面抗体”(有时写作“抗-HBs”),很多人的结果都为阳性,千万不要担心,这可不代表感染了乙肝病毒。

乙肝表面抗体是乙肝表面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的抗体,如果接种过乙肝疫苗,这一项结果为阳性是非常正常的。但也有一些成年人接种过乙肝疫苗,这一项却为阴性,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抗体水平已经逐渐低下了,有些人降低到了检测限以下,便呈现阴性结果。但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很少发展为慢性肝炎,所以即使乙肝表面抗体为阴性,也不必过于担忧。


【参考资料】

1. https://www.who.int/campaigns/hepatitis-day/2017/event/en/

2. https://www.who.int/campaigns/hepatitis-day/2017/en/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rld_Hepatitis_Day

4. Halliday ML, Kang LY, Zhou TK, Hu MD, Pan QC, Fu TY, Huang YS, Hu SL. An epidemic of hepatitis A attributable to the ingestion of raw clams in Shanghai, China. J Infect Dis. 1991 Nov;164(5):852-9.

5. Jacobsen KH, Wiersma ST. Hepatitis A virus seroprevalence by age and world region, 1990 and 2005. Vaccine. 2010 Sep 24;28(41):6653-7. doi:10.1016/j.vaccine.2010.08.037. Epub 2010 Aug 17. Review.

6.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 Hepatol. 2017 Aug;67(2):370-398. doi: 10.1016/j.jhep.2017.03.021. Epub 2017 Apr 18.

7. Allison RD, Patel MK, Tohme RA. Hepatitis B vaccine birth dose coverage correlates worldwide with rates of institutional deliveries and skilled attendance at birth. Vaccine. 2017 Jul 24;35(33):4094-4098. doi: 10.1016/j.vaccine.2017.06.051. Epub 2017 Jun 28.

8. Stepanova M, Younossi ZM. Economic Burden of Hepatitis C Infection. Clin Liver Dis. 2017 Aug; 21(3):579-594. doi: 10.1016/j.cld.2017.03.012. Epub 2017 Apr 22.

9. Rein DB, Stevens GA, Theaker J, Wittenborn JS, Wiersma ST. The Global Burden of Hepatitis E Virus Genotypes 1 and 2 in 2005. Hepatology. 2012 Apr;55(4):988-97. doi: 10.1002/hep.25505.

10. Lozano R, Naghavi M, Foreman K, Lim S, Shibuya K, Aboyans V, Abraham J, et al. 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 235 causes of death for 20 age groups in 1990 and 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 Lancet. 2012 Dec 15;380(9859):2095-128. doi:10.1016/S0140-6736(12)61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