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船明初就开始堆火炮了?嘉靖年型福船(楼船型)简析复原

很多人对福船的印象停留在明中后期、及满清以来的两头翘的大眼睛上,进而认为嘉靖大倭乱时期的福船也应为此类船型。然而并非如此,明中前期战船本质上是楼船型战船,其形制与较晚的朝鲜板屋、及日式关船、安宅船为同类船型——楼船型,有鉴于此,为与后世福船区别,本文以年号区分福船前后的型制变化。

其尾高耸,设楼三层于上,其傍皆护板,护以茅竹,竖立如垣。……
从描绘中,可以对应图中艉楼,一共为三层

中为四层,最下一层不可居,惟实土石,以防轻飘之患;第二层乃士兵寝息之所,地柜隐之,须从上蹑梯而下;第三层左右各设水门,中置水柜,乃扬帆炊事之处也,其前后备设木碇,系以棕缆,下碇起碇皆于此层用力;最上一层为露台,须从第三层穴梯而上,两旁板翼如栏,人倚之以攻敌,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

标柱加粗部分为描绘第三层,也就是说,这个第三层为“下碇起碇”层,从图中可以看到,这个所谓第三层,本质上就是舱面层。按文字描述,水(仙)门也在这层,与图中相符。

即,船体除开艉楼外,从舱面开始划分,船体二层,船楼一层,最上船楼露台一层,一共四层。即船舱舱面以上,有两层的作战空间。

图中露台部分仅画作战人形,未画“板翼如栏”。

于是,我们在绘图中删除艉楼、桅杆、人员部分,可以看到这样的形制:

这种船型和我们后来所看到的福船,在外观上差别巨大

成书与嘉靖年间的《筹海图编》中的图,和我们后来看到的福船差别巨大。我们打开日本人所描绘的同为16世纪中才出现的安宅船图,与上图绘图福船进行对应:

如上图所示,削去最上层掩体(板翼如栏)、桅杆、和安放在中间的船楼,能够得到下面的图样:

其实所谓的安宅船,就是在日式船体上按上福船式的楼船楼台式掩体,然而因为日式船体本身结构强度和造船技术的限制。所以安宅船无法类似福船一样在尾部安装巨大的艉楼,因此被迫在船体中央修楼阁以弥补,这种模式在朝鲜板屋船上也是如此体现的:

彼稱唐船者, 雖曰漂流失路, 而要皆有心於寇刼者也。 若無心於寇刼, 則何以多備火砲, 而動輒傷人乎? ……且聞其船堅緻異常, 四面皆以板爲屋, 又其中寬闊, 可容百餘人, 其他器械, 無一不整, …… 爲今之計, 沿海列邑, 酌其殘盛, 分定戰艦之數, 使之督造, 造船之時, 必須用板爲障, 一如唐人之船可矣。

从朝鲜人在嘉靖年间对中国船的描绘可以看出,当年的唐船舱面为板屋楼阁结构,并在其中安放火炮,朝鲜人进行仿制之后,出现了板屋船。

而明人在嘉靖年的绘图中,表现倭寇所使用船中也有这种楼船结构:

所以抛开船体本身,嘉靖年的福船和板屋、安宅船的舱面建筑大致一样,借用日舰安宅船体加一层船底,将中楼移成艉楼,在不考虑船体的情况下,明中期战船型福船的清晰图,就可以大致出来了。

按朝鲜人的描述和板屋船的火炮安放模式,当时的中国船是配备火炮的火炮战船,明人的福船绘图并未能表现出其火炮安放部位,朝鲜人和日本人是将其安放在上层楼体建筑之内的,中国是否有这种火炮安放模式呢?在同一本书中尖尾船式中就有的,其火炮大概为后装的佛郎机铳,与福船不同,尖尾船有高耸的艏楼结构,而从绘图也能看到,士兵作战舱面是平整舱面,船体高度不同以阶梯式体现,而非以所谓弧形舱面体现。

15世纪欧洲类似楼船结构的战船绘图,在用掩体保护舱面的同时,在船中央修建高台和望楼,类似于板屋船和安宅船的设计思路。

从上图可以看到,15~16世纪欧洲卡拉克帆船(Carrack)也采用了类似楼台的设计,有着高耸的艏楼和艉楼结构,嘉靖年型福船是将船体中间用楼台包裹,如按上文倭寇图卷中的绘图,楼台外延至船头,福船的10、14尺在前舱舱面之上,距离水面则在17~23尺之上,也可以看做是具有艏楼特征,当然,东莞尖尾船在舱面构造上直接在船头搭建艏楼。抛开舱面以下内部结构,单从外观上看,东莞尖尾船式,倒是基本可以看做是同时代的中国卡拉克型帆船。

这种设计模式在同时代的东西方都颇为通行,然而由于中国船只的造船技术风格与朝鲜、日本有明显差异,如文字描述所言,第二层空仓为士兵居所,水仙门在三层,按中式船只的隔板搭建模式,如与板屋安宅一样为沙船型的平底船模式,实际上舱面以下以战船三尺一板为标准,是难以让士兵居住的,在观察绘图水仙门位置,大致拉平水仙门底部和船头,大概可以知道,该层实际为前、中、后三舱所围成的空间,按当时大型战船一层高七尺为标准,如下图所示:

明中期的福船并非后世生搬硬套下的明后期乃至满清时代的福船船型,在火炮威胁不大的情况下,福船依靠高耸的楼台结构,才有“高大如城”的描述,“其尾高耸,设楼三层于上”,也就是说,含3层的艉楼在内,楼船型福船在水线以上有五层楼层的高度,以明代船楼一层五至七尺的两个高度计算,福船水线以上高度可达25、35尺以上,即8、11.2米以上。

嘉靖年型福船这个船体高度,达到并超过了相当部分的明代早期中国南方城墙高度。而在明末,随着大威力舰炮在中国沿海的出现,像嘉靖年间这种有着高耸艏楼(尖尾船)和艉楼结构的中国战船和商船,如欧洲的同行一样,迅速淘汰了高大的船型结构,才有我们后面所见到船身修长、船体降低,取消或降低舰首艏楼,并将艉楼高度降低的中国帆船。下图是欧洲1588年和1629年船型变化对比,当舰载武器革新之后,船型也随之改变。所以说,当时嘉靖年间16世纪的倭寇,是不可能遇到17世纪后,应对长身管大口径舰炮的威胁,才出现的新式福船的。

本文作者:不二尚书范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