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么多美人心计,但确实祸起宫闱:汉和帝诛窦政变起因小考

公元88年,随着汉章帝因病去世,年仅九岁的汉和帝即位,由于年幼无法亲政,只能由其养母汉章帝皇后窦太后临朝听政,开创了东汉太后临朝听政的先例,两汉太后有重用母家的习惯,窦太后也不例外,重用自己母家亲戚,形成了东汉第一个庞大的外戚集团,把持了朝政。在之后的五年时间里,诸窦集团作威作福,汉和帝形同傀儡,特别是从公元89年起、窦宪率军取得大破北匈奴、重开西域都护府等一系列胜利之后,以窦宪为首的外戚集团势力膨胀到了顶峰,直到公元92年6月,年仅14岁的汉和帝果断联合宦官、宗王、朝臣,成功发动政变,逮捕并铲除了诸窦集团,软禁了窦太后,夺回了政权。

▲影视剧中的幼年汉和帝形象

和帝即位,太后临朝,宪以侍中,内干机密,干,主也,或曰古“管”字也。出宣诰命。肃宗遗诏以笃为虎贲中郎将,笃弟景、瑰并中常侍,于是兄弟皆在亲要之地。《后汉书》

宪既平匈奴,威名大盛,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班固、傅毅之徒,皆置幕府,以典文章。刺史、守令多出其门。尚书仆射郅寿、乐恢并以忤意,相继自杀。寿,郅恽子。由是朝臣震慑,望风承旨。而笃进位特进,得举吏,汉法三公得举吏。见礼依三公。景为执金吾,瑰光禄勋,权贵显赫,倾动京都。虽俱骄纵,而景为尤甚,奴客缇骑依倚形埶,侵陵小人,《汉官仪》曰:“执金吾缇骑二百人。”《说文》曰:“缇,帛丹黄色也。”言奴客及缇骑并为纵横也。强夺财货,篡取罪人,妻略妇女。商贾闭塞,如避寇仇。有司畏懦,莫敢举奏。太后闻之,使谒者策免景官,以特进就朝位。瑰少好经书,节约自修,出为魏郡,迁颍川太守。窦氏父子兄弟并居列位,充满朝廷。叔父霸为城门校尉,霸弟褒将作大匠,褒弟嘉少府,其为侍中、将、大夫、郎吏十余人。《后汉书》

▲连环画《前后汉演义》中《窦宪赐死》一节

虽然两汉外戚集团和君主之间的权力冲突似乎是历史的常态,随着汉和帝的年长,亲政意识的萌发,必然会等待时机、抓住机会夺回旁落的君权,当时东汉开国60余年,经过光武明章三代的励精图治,无论是皇权还是国力均处于上升期,窦太后及其兄弟的专权只是在汉和帝年幼时的权宜之举,东汉大多数士大夫仍然忠于皇权,这就决定了窦氏的专权从一开始在朝堂就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完全控制住局势,加之窦氏集团大多数成员专横跋扈、目光短浅、整体素质较为低下,具有明显的政治暴发户特点,其权力的扩张自然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反感和抵制,天怒人怨之下。在短短的五年之后遭到皇帝、内宦、宗室、士大夫集团的联合反击,彻底垮台应该说是历史的必然,但汉和帝当时年仅十四岁,窦宪的军功刚刚达到顶峰,矛盾几乎在一瞬间彻底激化,汉和帝坚定的要除去窦氏集团,起因或者说导火索是什么,史书似乎有模糊的地方,按《后汉书和帝纪》的说法,似乎是窦宪准备弑君,图谋作乱。被汉和帝侦之。因此先下手为强,果断铲除了窦宪集团。
六月戊戌朔,日有食之。丙辰,郡国十三地震。

▲连环画《前后汉演义》中《窦宪赐死》一节

窦宪潜图弑逆。庚申,幸北宫。诏收捕宪党射声校尉郭璜,郭况子也。《东观记》“璜”作“瑝”,音同。璜子侍中举,衞尉邓叠,叠弟步兵校尉磊,皆下狱死。使谒者仆射续汉书曰“谒者仆射一人,秩千石,为谒者台率,主谒者。天子出,奉引”也。收宪大将军印绶,遣宪及弟笃、景就国,到皆自杀。《后汉书》

其实且先不论窦宪是否利令智昏、狂妄到在东汉皇权巩固的情况下真起弑逆之心,甚至想进一步谋朝篡位,稍微分析史料就可知,这种说法从时间上都是无法成立的。
初,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卫尉邓叠母〔元〕(兄)出入禁中〔一〕,谋图不轨。上渐觉之,与清河王庆图其事,使庆求外戚传〔二〕,因与中官郑众密谋之。众劝上亟行其诛,上曰:“宪在外,恐变生,不可。”是月,宪还京师。众白太后:“帝当谨护玺绶。 ”〔三〕庚申,上幸北宫,诏公卿百官,使执金吾卫南、北宫,诏收宪大将军印绶,封宪为(亲)〔冠〕军侯〔四〕,笃、景、瑰皆就国。郭举、邓叠下狱诛。上以太后故,不欲极其狱,乃守宪等,选能相以逼迫之,宪、笃、景皆自杀,宗族免归本〔郡〕(部)〔五〕。《后汉纪》

▲连环画《前后汉演义》中《窦宪赐死》一节

四年,封邓叠为穰侯。叠与其弟步兵校尉磊及母元,又宪女婿射声校尉郭举,举父长乐少府璜,太后居长乐宫,故有少府,秩二千石。皆相交结。元、举并出入禁中,举得幸太后,遂共图为杀害。帝阴知其谋,乃与近幸中常侍郑众定议诛之,以宪在外,虑其惧祸为乱,忍而未发。会宪及邓叠班师还京师,诏使大鸿胪持节郊迎,赐军吏各有差。宪等既至,帝乃幸北宫,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闭城门,收捕叠、磊、璜、举,皆下狱诛,家属徙合浦。遣谒者仆射收宪大将军印绶,更封为冠军侯。宪及笃、景、瑰皆遣就国。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诛宪,为选严能相督察之。宪、笃、景到国,皆迫令自杀,宗族、宾客以宪为官者皆免归本郡。瑰以素自修,不被逼迫,明年坐禀假贫人,禀,给也。假贷贫人,非侯家之法,故坐焉。徙封罗侯,不得臣吏人。罗,县,属长沙郡,在今岳州湘阴县东北。初,窦后之谮梁氏,宪等豫有谋焉,永元十年,梁棠兄弟棠及兄雍,雅弟翟,并梁竦子也。徙九真还,路由长沙,逼瑰令自杀。《后汉书》

▲连环画《前后汉演义》中《窦宪赐死》一节

《后汉纪》和《后汉书窦融传》的记载清楚的告诉我们,窦宪女婿郭举图谋杀害汉和帝在前,汉和帝已准备铲除窦氏,因担心窦宪率军在外作乱,所以没有动手,待窦宪班师回朝之后才调动军队铲除了窦氏外戚集团,夺回了政权。那么是不是窦宪指使女婿郭举图谋杀害汉和帝,从时间和当时的交通条件分析,可能性也不太大,公元90年7月,窦宪就率大军出屯凉州,到公元92年4月才班师回到洛阳,凉州和洛阳相隔千里之遥,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窦宪远离中枢,屯兵在外,即使有了谋朝篡位的妄想,恐怕也很难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去指使郭举杀害汉和帝,实现自己的野心,因此现代史学家如吕思勉等人认为窦宪外戚集团虽然取死有道,所谓图谋杀害汉和帝的罪名是汉和帝事后编造的,只是汉和帝铲除窦氏外戚的借口,这种分析不无可能,但显只出于推测,而且汉和帝要编造借口,也无必要只诬陷郭举弑君,完全可以将当时在京师的诸窦牵连进来,更显合情合理。如果我们注意到郭举除了窦氏外戚要员之外的另一重身份,就不难发现郭举的行为激化汉和帝与窦太后、窦氏外戚集团矛盾的可能性,郭举图谋弑君顺理成章,也就可能解释汉和帝为什么突然发难,铲除了窦宪集团,郭举不仅是窦宪的女婿,实际上他作为侍中,长期出入宫禁、得幸窦太后,实际上是窦太后的男宠,东汉礼教宫禁严于西汉,之前窦太后私养男宠都乡侯刘畅,就引起窦宪的极大不满,暗中派人刺杀了刘畅,引起轩然大波。

▲连环画《前后汉演义》中《窦宪赐死》一节

宪性果急,睚眦之怨莫不报复。睚音语解反,眦音仕懈反。《广雅》:“睚,裂也。”或谓裂眦嗔目貌。《史记》曰范睢“睚眦之怨必报”。初,永平时,谒者韩纡尝考劾父勋狱,宪遂令客斩纡子,以首祭勋冢。齐殇王子都乡侯畅齐殇王名石,伯升孙章之子。来吊国忧,章帝崩也。畅素行邪僻,与步兵校尉邓叠亲属数往来京师,因叠母元自通长乐宫,得幸太后,被诏召诣上东门。宪惧见幸,分宫省之权,遣客刺杀畅于屯卫之中,屯兵宿卫之所。而归罪于畅弟利侯刚,乃使侍御史与青州刺史杂考刚等。后事发觉,太后怒,闭宪于内宫。《后汉书》
窦太后私养男宠郭举是否会引起巨大的政治风波,图谋弑君是否与此有关《后汉书》《后汉纪》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我们无从得知,幸好《续汉书百官志》李贤注引蔡质《汉仪》给我们留下了一条珍贵的史料:
“章帝元和中,侍中郭举与后宫通,拔佩刀惊上,举伏诛,侍中由是复出外。”
蔡质的《汉仪》记载在汉章帝元和时期,侍中郭举与后宫私通,被皇帝发现此事,居然拔刀对皇帝,但仔细推敲,可知蔡质记载的时间有误,郭举担任侍中得以出入宫禁是汉和帝时期的事,伏诛也是汉和帝时期,并非汉章帝时期,因此,郭举与郭太后私通,拔刀相向的皇帝应该不是汉章帝而是汉和帝。

▲连环画《前后汉演义》中《窦宪赐死》一节

诏收捕宪党射声校尉郭璜,郭况子也。《东观记》“璜”作“瑝”,音同。璜子【侍中举】,衞尉邓叠,叠弟步兵校尉磊,【皆下狱死】。使谒者仆射续汉书曰“谒者仆射一人,秩千石,为谒者台率,主谒者。天子出,奉引”也。收宪大将军印绶,遣宪及弟笃、景就国,到皆自杀。《后汉书和帝纪》

分析清楚这一点,我们可以大致知道公元92年,汉和帝突然下定决心铲除窦氏集团的前因后果,窦宪凭借军功,集团势力空前膨胀,窦太后在临朝听政的同时私人生活放荡,郭举等出入宫禁,此事被汉和帝知道,事情败露后,郭举胆大妄为,居然对汉和帝拔刀相向,汉和帝包括朝野对窦氏外戚集团的忍耐一时到了极限,但因顾忌窦氏势力一时未能惩治郭举等人,郭举见已没有退路,遂决意勾结邓叠母亲邓元图谋杀害汉和帝,此事迅速被汉和帝所知,遂下定决心,与宦官郑众谋划,联合清河王刘庆、千乘王刘伉、朝臣丁鸿等,待窦宪回京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窦宪集团。历史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汉和帝与窦氏集团的斗争应该是历史的必然,却可能因郭举与窦太后的私情在公元92年被彻底激化,导致了这场政变最终发生。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 : vea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