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毕孝斌)7月19日中国奶业协会发布了《2017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报告中显示,2016年全国人均乳制品折合生鲜乳消费量36.1公斤;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8年保持100%。
虽然国内奶业形势正一片大好,但不少消费者还是更加青睐进口乳品。而对于这一现象,专家称,抽检显示进口奶品未必更安全优质,优质奶只能产自本土奶,这是科学规律。进口奶存在着哪些风险?国产奶又胜在何处呢?
从2016年抽检数据来看,进口乳制品中,共有来自19个国家的10类154 批次产品不符合中国国家标准,被退货或销毁。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霉菌超标、大肠菌群超标、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过保质期、包装标签不合格等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王加启表示,与国产奶产品相比,进口奶产品的热敏感指标糠氨酸含量明显偏高,β-乳球蛋白等活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国产奶产品,这说明牛奶的受热强度,有显著的差异,进口UHT灭菌奶产品存在过热加工风险。
据了解,目前进口液态奶的主要方式是海运,欧洲到中国的海运时间大约是6周,期间还有进口检验程序,进入市场销售时间大都在2个月以上。这无疑会导致进口液态奶的上架期更长,也是为何进口液态奶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其“延寿”。而上面提到的“过热加工”正是“延寿”的“好办法”。
“过热加工”的代表——“延时超高温灭菌技术”可以生产出保质期为一年的常温奶,但这是以牺牲牛奶品质为代价的,保质期越长意味着杀菌时的温度更高或时间更长,营养成分也会流失更多,失去了喝牛奶的意义。
除了上述问题外,能否买到“靠谱”的进口奶也成为了“海淘”消费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网购平台中存在着大量打有“进口奶”标签的商品,或许他们确实来自海外,但其代工状况,奶源状况,以及相关标准消费者均难以查证。
相较于进口奶,国内优质品牌的奶源可以上溯查证,且产品上架周期短,加工温度低,所以其保留的营养素也比较全面。综上看来,进口奶不一定优于国产奶,消费者在购买液态乳品时还需擦亮双眼、理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