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战役简述:曼施坦因在斯大林格勒(二)下篇

各位久违了。青铜器下面谈谈曼施坦因在斯大林格勒的想法。下卷,也就是曼施坦因为什么认为第6集团军陷入了绝境。


首先,上篇已经提到希特勒在1942年11月仍然以其一战老兵的身份命令东线不许退让分毫。时常在战略判断发生失误的时候大谈技术细节,并且讲述纳粹党的意志和诸如基辅德军的战术成功。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形势发生了变化。保卢斯的请求,曼施坦因的汇报,东线告急等等。希特勒也察觉到了东线形势的不妙。因此希特勒作出了让步。此时此刻,不仅是保卢斯有危险,面对140多个苏军兵团,整个德军南翼都陷入了被动。

希特勒在12月同意保卢斯向西南突围与第四装甲集团军建立联系,但要求坚守斯大林格勒东北西三面。很明显希特勒仍然对斯大林格勒抱有幻想。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产生了质疑:坚守斯大林格勒同时进行突围极容易被苏军察觉。4装甲集团军和6集团军不能在顿河东岸停留太久,否则势必会成为孤军。

然而最后没能让保卢斯下决心的是燃料。燃料不足让保卢斯提出了请求:4装甲集团军推进到与苏军合围圈30公里或者补充燃料。这两点都无法实现。换言之,保卢斯拒绝突围。

局势危急,保卢斯提出的要求有理有据。曼施坦因谈到,这时候是拯救第6集团军的最后机会。战争偶尔需要尝试,作为一门艺术,战争的不可估性是最大的。这个时候6集团军突围有获救的机会,但是很大程度上讲:

1.6集团军突围未果,停在了半路。后卫侧翼全部暴露。这样会全军覆没。

2.更大的危险,上篇提到的一个地方,罗斯托夫。苏军拿下这里,凭借强大的兵力优势将罗斯托夫锁死会让德军陷入封锁,难以后撤。

尽管如此,顿河方面决定冒险行动。

顿河方面做了如下努力:

1.4装甲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突进。

2.霍立特集团军级支队超负荷作战。

3.希望希特勒抽出第1装甲集团军的第3装甲军和第1步兵师补充4装甲集团军。

希特勒将解围希望寄托在了第一支虎式装甲营和两支没有抵达战场的党卫军精锐。

苏军在顿河集团军群防线几处达成突贯,4装甲集团军突击受阻,希特勒拒绝抽调部队,塔琴斯卡亚空军基地丢失无法再有效空投补给。

第6集团军的结局已经注定。顿河集团军群的地域内有259个苏军兵团,而第6集团军正面有90个。

6集团军虽然突围无望,但是他们尽了最大努力牵制苏军,为最大程度稳定德军东线做出了贡献。

希特勒的考虑固然是对的,6集团军被消灭对他的威望影响是巨大的,可是把一两件新式武器作为扭转战局的底牌是绝对不对的。匈牙利,意大利,罗马尼亚的战斗素质低。苏军的巨大兵力优势。A集团军群不肯承担其余防线被突破的风险而拒绝抽调兵力补充4装甲集团军。保卢斯的犹豫。糟糕的是拖延,不断地拖延导致了苏军包围圈的封闭,不敢在最后关头放手一搏也是6集团军无法突围的原因。

曼施坦因个人而言,他所处的指挥层面很高,无论是之前之后的作战指挥有一些判断错误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曼施坦因的才能是公认的,灵活的打法,弹性的观念,精准的预判和漂亮的包围。曼施坦因当属二战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