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2004年,彼时的手机市场可谓火爆。手机正处于普及阶段,大多数人都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阶段。因此,市场快速扩充,给了众多手机品牌发展的空间。耳熟能详的诺基亚、摩托罗拉、LG、索尼爱立信、波导、夏新、科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手机品牌都有其生存空间。但不足十年间,手机市场饱和,竞争日渐惨烈。那些产品力不足、利润空间低的品牌逐渐退出了市场。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出,昔日手机巨头诺基亚也英雄迟暮。如今,国内如火如荼的汽车行业,或也将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国内汽车市场有渐进饱和的趋势,高增长或难现。
国内市场上汽车品牌众多,除了不断进入国内的外资汽车品牌,中国品牌汽车也是层出不穷。汉腾、宝沃、比速、凯翼、斯威等都是近年涌现的中国品牌汽车。在不断涌现的汽车品牌背后,却是汽车市场放缓的脚步。进入2017年,我们已能感受到国内汽车市场的降速。6月份,国内乘用车销售183.18万辆,同比增长2.32%。1-6月份,国内乘用车累计销售1125.30万辆,同比增长仅为1.61%。 随着7、8月份淡季的到来,预计市场仍旧会低迷一段时间。
出现这一情况,不仅是受政策层面的影响,更是整个汽车市场接近饱和的征兆。2016年底,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94亿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只是时间问题。目前,一、二线城市已经饱和,不少城市早已限行限购,增量空间十分有限。市场也早已经下探到县乡级别,可以说,广大农村普及的摩托车换为汽车之时,就是市场饱和之日。在饱和的汽车市场中,将不会再出现高速增长,市场竞争将更加惨烈。为争夺市场,汽车企业势必要牺牲利润空间以保持竞争力,赚钱能力低的企业就将受到生存的挑战。
解决有无之后,消费者购车更为“苛刻”。
据统计,国内消费者平均换车周期大约为5-6年,国内一二线城市早已进入换车高峰。那些当年购买10万元级别汽车的消费者,其第二辆车早已将目标定在20万元甚至更高区间。消费者有了第一辆车之后,对汽车就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汽车自然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吸引消费者的不仅靠价格,更要靠产品力、品牌力等。在豪车价格不断下探的情况下,以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汽车无疑更具有吸引力。另外,消费者对个性化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产品更加能够吸引消费者。一如苹果智能手机的出现,正是迎合了消费者的这个需求,改变了整个手机行业,也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
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的发展将加速汽车品牌淘汰。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在国内蓬勃发展。不少汽车企业的混合动力、纯电动车型已经量产上市,消费者也逐渐开始接受电动汽车代替传统汽车。随着混合动力系统或动力电池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本的下降,传统汽车的优势将逐渐减弱。届时,新能源汽车将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与此同时,智能网联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汽车革新的步伐,谷歌、苹果、百度等互联网公司早已开始了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智能化的汽车推出。而5G网络,即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逐渐推行,也将大大加速汽车互联互通的变革速度。
应该来讲,汽车品牌的淘汰并不是市场的衰退,而是优胜劣汰的过程,未来可能会出现不少兼并重组。事实上,只有自身拥有过硬的实力,踏踏实实打造产品力,拿出消费者认可的产品,汽车品牌才能保持长久生命力,山寨、借壳在越来越成熟的消费者面前终将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