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入手小米手机得靠抢,雷军整顿供应链后还要吗?

昨天,我在后台看到读者这样一条留言:小米手机什么时候可以全方位现货供应或小米公司发展到什么体量才能不用消费者抢购小米手机及其他产品。说实话,当读到这则很真诚的留言时,我没有着急去给予回复。为何?具体原因有两点:一是到目前为止,小米手机部分机型仍旧需要用户抢;二是我个人的观点不能代表大家的看法,且今天在这里阐述出来,以供各位读者来参考讨论。

众所周知,第一代小米手机晚于MIUI系统诞生时间,于2011年10月正式推出。当时,据我所知第一代小米手机的ID设计是由小米内部来自摩托罗拉的硬件团队完成的,而具体的生产则由富士康和英华达代工;同时,因为MIUI系统定位是为发烧而生,所以包括小米手机1在内的诸多款机型针对的消费者人群也是发烧友,并用低于当时市场价的高性价比策略迅速冲击传统手机厂商,一举成名。

但,那个时候小米手机可能出于自身实力和生产方产能问题,采用的是预约模式,即用户先付钱一段后才得以拿到真机。不过,虽然这样还是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追捧,以至于达到近似疯狂的地步;再后来,小米手机2、小米手机2S、小米手机3等机型发布仍是使用的预约抢购。

总之,早前很长时间内,用户想要入手小米手机必须经过几轮争抢,否则运气不好的话不容易得手。直至,2015年下半年开始消费者对于小米手机不再像昔日那样兴趣盎然,小米公司终于意识到货源短缺对销量、对消费者积极性造成的严重影响,雷军宣布亲自执掌供应链,力图挽回颓势。

幸运的是,按照雷军所讲小米经过降速、调整、反思,2017年第二季度出货量算是好转不少,实现了2316万台。显然,这一简单的数据某种程度上给小米手机团队内部、给众多抱着期待的米粉用户很大的希望及动力,甚至有部分网友猜测,在雷军的带领下小米完善了供应链管理、专利技术趋向成熟、市场分析准确率高之后,小米手机未来将不会让用户进行抢购了,相反则会供货充足。

严格意义上说,部分网友的观点具备一定的道理与理由。但是若站在客观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从较为全面的方位去探讨这个事情,具体分为三块:

小米模式背后,意味着小米没有库存压力

纵观小米早期走的路线:预定、限量限时、抢购、发货,无一例外地都在暗示着要最大化地降低库存成本,进而保证小米手机超高性价比的前提下,风险达到最小。

现在,小米手机依旧按照高性价比策略来售卖的,并且雷军某次发布会上特意提到小米要将性价比坚持到底。由此不难看出,小米手机目前状态跟早期方法论几乎类似,只是随着小米公司壮大,增加了曾经的话语权重。所以,个人觉得只要小米没有库存压力,尽管供货方面得到大幅度改善,部分机型还需要小小地去抢抢。

小米出货渠道多样化,对供货方面要求高

正如上文提及,小米原来主打的互联网线下模式不再奏效,被OPPO超越;因此痛定思痛后小米拓展线下渠道不乏是一个良策,小米之家开始在全国市场中跑马圈地。根据数据显示,小米之家的坪效比仅次于苹果的线下零售店,故而侧面衬托出涵盖小米手机在内的诸多产品在小米之家得到了大面积的销售。

那么,渠道多样化促进了销量增加,供货量不一定增加,抢购现象势必存在。毕竟,小米手机生产量不只是看代工厂的产能,更要看其搭载的重要元部件供应情况,譬如高通骁龙835处理器被三星手机大包大揽,小米等厂商起初只能拿到手一小部分。

全方位现货后成本提高,性价比或不再

如果说小米手机永远现货充足,其综合成本则要随之增加,成本大了售价就得提高,售价高了谈何坚持性价比?换言之,这本是一个略为矛盾的现象。试想,一款手机长期保持货源充足,作为用户你还会对它保持稀奇的心态吗?反之,一款手机长期缺货,也会让消费者失去等待的耐心转头其他品牌。

所以,该现象若平衡的好,非但不会对小米手机产生什么“伤害”,甚至会激发消费者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即便雷军将小米手机的供应链整顿的已经非常给力了,或许以后部分机型还要小范围去抢。不过,按照近来小米准备打造独立手机品牌来进军线下对标OV的传闻分析,小米大部分机型未来不会再让消费者抢了,因为线下渠道最忌讳的是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