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爬虫类竟会使“三十六计”(四)

爬虫“三十六计”令人叹为观止!上一篇章:震惊!爬虫类竟会使“三十六计”(三),我们揭秘了爬虫“三十六计”之:苦肉计、美人计、借尸还魂、假道伐虢、连环计、反客为主。这一篇章,请托好下巴,继续探秘!

响尾蛇“声东击西”

响尾蛇是最为人所熟知的毒蛇之一了,我们对它印象最深的除了可怕的毒牙,就是那尾巴上如“宝塔菜”一样的环状物,那是什么玩意?一般的蛇蜕皮之后,扔了也就扔了,响尾蛇可是会废物利用,它蜕皮之后皮不全都丢掉,而是在尾部留下一个角质环,这样它每蜕皮一次就会多一个环,逐渐垒成宝塔,年龄越大的响尾蛇,其宝塔的层数也就越多。

响尾蛇的“角质环”(Wiki)

那它尾巴上长一座宝塔仅仅是为了好看吗?这就太小看响尾蛇了,这座宝塔并不是实心儿的,而是一个空腔,空腔被一层膜隔开,形成两个空泡,一旦响尾蛇的尾巴开始剧烈摇动,空泡内产生反复振荡的气流,从而发出令人胆寒的“死亡之声”。

响尾蛇是管牙型毒蛇(Wiki)

当你靠近响尾蛇,它靠上颌上的颊窝感受到你身上的温度发出的威胁时,便会摇动尾巴发出警告(每秒振动50次以上)可是,它真正的杀手锏却是嘴里的毒牙,其毒液中的毒素可使血液中的血小板体积骤增,导致血液凝固无法流通。发出危险信号的明明是尾巴,致命的武器却在头部,可谓声东击西。

箭鼻水蛇“无中生有”

夏天很多人喜欢去钓鱼,这可是门技术,超常的定力、高品质的鱼钩都不能少。可你知道有种蛇也会钓鱼吗?乍一听觉得不可思议,要说蛇类中确实有一些定力超凡,可是没有鱼钩要怎么钓鱼。你别不信,作为一名优秀的钓鱼高手,箭鼻水蛇定力好,并且只靠自己的身体就能无中生有出一个精致的“鱼钩”来。

箭鼻水蛇的摆出J形(Wiki)

箭鼻水蛇全身呈淡褐色,与其生活的淡水生活环境融为一体,更容易给它创造易于隐蔽的条件。蛇如其名,它有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征:其头部有两个肉质的增生物,和昆虫的触须如出一辙,不过它的主要功能并不是作为感官而是用来引诱猎物;当在水中遭遇鱼的时候,箭鼻水蛇会马上把自己的身体弯曲成“J”形,鱼感觉到这个诡异的动作之后,出于本能会扭头就跑,但由于箭鼻水蛇摆的是J形,正好逃到它的嘴边被吞掉。

箭鼻水蛇的肉质“触角”既是诱饵,又是感受器(Wiki)

刚才说,作为诱饵的两个肉质增生物主要功能是诱惑猎物,但它真的不能起到感官作用吗?科学家对箭鼻水蛇的活体进行解剖后发现,它那两根“触须”能够捕捉到及其轻微的水流运动,因为当科学家把实验小球放在水中震荡时,其大脑电波异常活跃。箭鼻水蛇不用诱饵、鱼钩,仅凭身体就能制成一根“鱼竿”真是无中生有的高手。

东方珊瑚蛇“借刀杀人”

在南美洲生活着三种外貌极为相似的蛇,它们都长着红、黄、黑三色环状皮肤,外表十分酷炫,其实像这种艳丽的皮肤完全是一种警戒色,警告入侵者不要打自己的注意。那么这三种蛇都是什么来历呢?我们把这三种蛇编个号,称为红黄黑某号。

东方珊瑚蛇(Wiki)

红黄黑1号是一种多带的王蛇,无毒,入侵者被咬一口也就是疼一下流点血而已;红黄黑2号叫假珊瑚蛇,是一种微毒的后勾牙毒蛇,入侵者被咬一口会轻微中毒但不会因此丢掉性命;红黄黑3号是带有剧毒的东方珊瑚蛇,入侵者被咬之后九死一生。这三种蛇警戒色一样,究竟是谁模仿谁呢?

假珊瑚蛇(Wiki)

根据科学家的潜心研究,发现其实是剧毒的东方珊瑚蛇和无毒的王蛇在模仿弱毒的假珊瑚蛇。因为如果被王蛇咬到啥事没有,入侵者不长记性下次还会骚扰,而被东方珊瑚蛇咬到的入侵者都挂了,即使危险也不能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下次还会有不知死活的入侵者来。只有被弱毒的假珊瑚蛇,即能让入侵者长记性,可以逃生把危险信息传递出去,入侵者再看到就不敢招惹了。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默滕斯氏拟态”,对剧毒的东方珊瑚蛇来说,真是借假珊瑚蛇的刀杀人啊!

鼓腹咝蝰“擒贼擒王”

非洲大地上给人造成咬伤最多的是鼓腹咝蝰。虽然它不像黑曼巴那样穷追猛打,但移动速度在蝰蛇中绝对是首屈一指。而这并非我们今天介绍它的主要原因。本来科学家们以为,鼓腹咝蝰和其他蝰蛇一样,用颊窝感知猎物再注入毒液就行了,没想到近年研究竟然发现它还懂得“擒贼先擒王”的计谋。

鼓腹咝蝰“舌捕捉”——蛙类(Wiki)

擒贼擒王是指作战时应该先摧毁敌人的主力,俘虏敌军的指挥者,就能瓦解它们的力量。科学家研究发现,鼓腹咝蝰同时掌握两种诱捕方法:舌诱捕和尾诱捕。当鼓腹咝蝰想吃蛙类的时候,它便会伸出舌头摆动,来模仿蠕虫等蛙类爱吃的无脊椎动物,吸引蛙类上钩。当鼓腹咝蝰想吃蜥蜴、鸟类等体型较大的动物时,它们会尽力扭动自己的尾巴,来模仿这些家伙爱吃的小鱼。这样一来,投其所好,利用各种猎物爱吃的动物这个最致命弱点来诱捕猎物,的确是摧毁了敌人的主要防线,擒贼先擒王!

犰狳蜥“以逸待劳”

还记得会喷血的防御大师——角蜥吗?它那身荆棘够让人头疼的了吧?俗话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蜥外有蜥,生活在南非的犰狳蜥身上也披着一身铠甲,并且这身铠甲的“工艺”比角蜥的要精良许多。它全身被鳞骨质的鳞片覆盖,呈带状分布,除了柔软的腹部以外,基本上严丝合缝,加之它的全身呈明亮的黄色,从而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威武感。有的人甚至把它称为最像“中国龙”的生物!

犰狳是哺乳动物(Wiki)

要是有猎食者攻击它柔软的腹部怎么办呢?犰狳蜥的解决办法很简单:用嘴巴咬住尾巴,把身体缩成一个团,满身的荆棘暴露给猎食者,护住柔软的腹部,让猎食者无法下口。可怕的毒蛇来?who care!缩成一个团!凶猛的大型猫科动物来?洒洒水!缩成一个团!连跑都不用跑,当真是以逸待劳。由于犰狳蜥遇到敌害会缩成一团护住腹部这个特性和哺乳动物犰狳非常像,因此而得名。也因此很多人凌乱了,误把犰狳当成爬行动物。

犰狳蜥遇到危险会咬住尾巴缩成一团,护住柔软的腹部(WIki)

王蜥“走为上”

三十六计,走为上,莫说爬行动物,就是所有的动物,当遇到危险不得不逃时,也会用这一计。那么谁用的最好呢?它就是栖息在美洲淡水河湖、溪流地区的王蜥。为啥说它把走为上运用得最好,因为别的动物或者蜥蜴跑得再快都是在陆地上跑,而王蜥和《射雕英雄传》里的“铁掌水上漂”裘千仞一样,能在水上飞奔。它跑的时候也完全不像一般的爬行动物是四脚着地,而是像中生代的肉食性恐龙一样,两脚着地,几乎呈直立姿势。由于能在水上飞奔,和传说中的基督一样,王蜥也被人们尊称为“基督蜥”。

王蜥的“水上漂”功夫(Wiki)

我们说只能在水上跑也不能完全算把走为上运用得好,毕竟逃跑这个技能的核心考查点是速度,没有速度一切都是空谈。王蜥能跑多快呢?据动物行为学家观测,王蜥在水面上飞奔的时速可达10千米以上!为何它会有如此惊人的速度?除了后肢拥有发达的肌肉之外,王蜥脚趾的两边都有可拉伸开的皮膜,当王蜥用脚掌拍打水面的时候,会将脚底的皮膜拉伸到最大程度,从而减小了身体对水面的压强,这也是它能“漂”在水上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