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的午餐 最“贵”?

中国有句老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话虽如此,但现代社会还真有不少“免费”的东西——网上免费的盗版书籍,路边免费的健康检查,电信公司免费的手机……你看,生活中这些信手拈来的“免费”服务和体验可都是真实存在也都为我们所熟悉的。你是否也曾被“免费”所吸引并“受惠”于这些“天上掉下的馅饼”呢?


免费的馅饼不好吃

《世说新语》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说的是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路边玩耍。他们看到路旁有一颗李子树,结了特别多的果子,连树枝都被压弯了。小伙伴们都兴高采烈地去摘李子吃,王戎却不为所动。别人对此疑惑不解,问他为何不一同前去采摘,他解释道,在人来人往的路边却还能保留满树果实,说明李子一定苦涩难咽。果不其然,小伙伴们摘的真是苦李。

天上掉下来的果子是吃到嘴里了,但吃得一口“苦涩”还不如不吃。你看,这就是“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免费代价。近年来,我们生活的世界也被各种“免费”所包围,这两个字总能给我们带来各种冲动和愉悦的感受。然而实际上,我们虽然不用交钱,但在“占了便宜”的表象下,却又不断在为“免费”买单。

就拿每年小长假政府为方便大家出行所颁布的高速公路免费规定来说,乍一听是政府在为百姓送福利,但“把高速公路堵成停车场”的新闻总会出现在隔天的各大媒体。这并不奇怪,“免费”原本是为了在节假日给出行的人送点福利和便利,但它同时也很容易成为人们出行的动力和理由。对于好不容易碰上的“免费”,无论原本是否有节假日出行计划,人们都很难坐视不理。所以,大家为了占政府“便宜”,也就不约而同地堵在路上了。

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政府为“利民”推出了地铁免费举措。一时间,地铁人满为患,其严重程度甚至使地铁系统一度瘫痪。为此,政府不得不开始考虑免费背后的昂贵代价。此后,政府改变了利民举措的方向——恢复地铁价格,同时向市民发放人均50元交通补贴。结果如何呢?客流量迅速减少,地铁系统恢复正常。

可见,免费虽然让人们在金钱上节省了,但却付出了昂贵的时间成本,这中间所浪费的时间和等待,就是你必须吞下的“苦李”。

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想要领取某些专卖店周年庆的小礼品,一看队伍已经排成了几百米的长龙;使用免费的云笔记(个人在线记事本),就需要做好隐私被卖、垃圾广告来袭、系统出错等心理准备;在商场领取免费的护肤品套装,就需要填写包括个人详细资料的问卷调查表,而紧随其后的也将是个人信息泄露、时不时被各种推销电话骚扰等的结果。这些不需要货币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却让我们付出了比金钱更大的代价。而这些看不见的代价,通常才是最贵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

自古以来,逐利便是商家的天性,做买卖的人要是无利可图,那就成慈善家了。所以,任何一种号称“免费”的模式自然都是带着某种目的而来的。当商人试图利用“免费”的噱头吸引消费者的时候,必然会有其他方式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乖乖完成“交费”。

最近关注度颇高的“导游辱骂游客”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个事件中,游客只需1元即可享受云南双飞六日游,这么匪夷所思的超低价还真不是骗人的。但在“免费”背后,旅行社的“巧取豪夺”、“逼迫消费”又都重新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最后,买回的一大堆天价却无用的“垃圾”,其费用已超出正儿八经的云南双飞六日游了。而且,别人的旅行物有所值,你却好像只是花了六天时间把云南各大购物点“扫荡”了一遍。

同样,商场里买一送一的免费赠品必然是通过抬高付费商品的价格来补贴的;街边免费的皮肤测试、健康检查势必会为你带来一大笔意料之外的高昂开支;淘宝里买满500免运费的结果,就是你为了凑足500块钱,总会在不知不觉中买进许多你不需要的“处理品”;电信运营商赠送的手机也必然是从你预支的一大笔话费中“抠”出来的,而其后伴随的手机质量不过关、话费套餐不合理等“副产品”也完全可以预见……你看,所有的免费模式都毫无意外地伴随着其他收费。表面上好像是捡了便宜,后来想想不过是商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益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罢了。

“免费”使权益无法保

此外,相对应于现有的成熟法律和商业规则,“免费”的权益受到的保护也是最弱的。

我们习惯用货币去衡量商品价值,这也已经成为商业社会中非常成熟的模式了。相应的配套的法律法规、商业规则也非常成熟。买了东西,开一张发票、订一个合同,买方卖方权责分明,可以轻易被绝大多数人明确识别。而在免费的模式中,消费者总处于“弱势”的位置。比如,拿了商场赠送的化妆品试用装,万一产品质量不过关,把脸用坏了,想索要赔偿却发现自己连个凭证都没有。即使在网上使用有协议的免费软件或网站,其密密麻麻的协议也大多侧重“免责条款”。诸如“由于与本软件链接的其它网站所造成之个人资料泄露及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本软件均免责”等内容,基本都是各大免费软件的“标配”。既然要享受免费,我们除了不停地“同意”,现阶段也别无他法。

你看,“免费”总让我们在不经意间让渡了许多自己的基本权益,而这些隐性代价又在更深的地方暗藏“杀机”,在出现问题时,让我们陷入无尽的麻烦。因此,免费的也就自然意味着其风险也是最大的。

“病态”的市场生态

对于个人来说,免费的代价已经很大了,对于整个社会和市场来说,免费的代价更高昂。当高质量的“有偿”商品无人问津,免费的粗制滥造大行其道,当货币不再成为一种调节需求的尺度,当人们逐渐开始习惯依赖免费——免费的盗版书籍、软件、邮箱、视频等等,你会发现优质的东西似乎越来越少了。“免费”成为丈量和选择市场的关键,而等待“货真价值”产品的命运也只有关门大吉或者同样走上“免费”的道路了。

另外,免费还容易“蒙蔽”消费者的双眼,他们很难用真实的喜好去选择和决定产品或服务的未来。“免费”当前,其余关于产品的一切属性都统统往后站,用消费力对产品进行“投票”的功用大大缺失。长此以往,那些真正用心血凝聚的好产品又将走向哪里呢?

健康的市场生态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挤压和破坏了,而这无疑是免费最昂贵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