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特约作者:东西望)
71年前的今天,1946年7月15日,发表最后一次讲演的爱国诗人闻一多被暗杀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湖北黄冈浠水人,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
抗战八年中,他蓄起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李公朴被杀。4天后,发表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随即也被暗杀。
有人认为:“闻一多遭暗杀事件,是国共内战转折的重要关键。当时国民政府处理不当,被批为法西斯独裁,让红色政权赢得知识分子、学生支持,甚至连国际舆论、支持也开始转向。”
(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清华学校的widow
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出生于今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5岁,入私塾启蒙,11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1912年(13岁),以湖北籍第二名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中等科一年级。从此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
入校时他的姓名是闻多,同学就用谐音的英文词widow(寡妇)给他起了绰号。那时候,革命主张是废姓,朋友间直呼其名,潘光旦便建议他改名为一多,他从善如流,立刻笑领了。
1916年(17岁),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1919年(20岁),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写新诗的文艺青年
1920年4月(21岁),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1年,从清华学校毕业后,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1922年3月,写成《律诗的研究》,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23岁),赴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爱国的大学教授
1925年5月(26岁),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今南京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青岛大学(现山东大学)、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政治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25年7月4日(26岁),发表《七子之歌》,写出中国被列强掳掠的七片土地的声音。1928年(29岁),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抗日的民主斗士
1937年(38岁),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蓄起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1943年(44岁),时在中共南方局任宣传部长的华岗,被派到昆明,担任与“云南王”龙云之间的联络人。不久,华岗与闻一多正式见面并成为朋友。
1944年(45岁),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民盟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
1945年12月1日(46岁),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
最后一次讲演
1946年7月11日(47岁),民盟负责人、当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的罪行。他为《学生报》的《李公朴先生死难专号》题词:“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来!”
7月15日,在悼念被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讲演,后称为《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国民党枪杀,年仅47岁。
7月21日,在昆明学联主办的《学生报》上以《无耻啊!无耻啊!他们在慌啊,在恐慌啊!》为题,全文刊载此次演讲的原始记录稿。
枪决凶手
闻一多被暗杀后,举世震惊,蒋介石下令唐纵彻查,暗杀事件很快就破案。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汤时亮和李文山,是事件凶手。两人由宪兵司令部举行公开军法审讯,然后被枪决。
台湾学者陈永发表示:“闻一多遭暗杀事件,是国共内战转折的重要关键。当时国民政府处理不当,被批为法西斯独裁,让红色政权赢得知识分子、学生支持,甚至连国际舆论、支持也开始转向。”
1948年8月,闻一多的遗著——《闻一多全集》出版,由朱自清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