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频发的事故让不少人患上了“电梯后遗症”,今后该怎样乘坐电梯?先一起看看大家防范“电梯恶魔”的各种图片……
小心翼翼!小心翼翼!小心翼翼!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以后不会也这么搭扶手电梯吧……这些行为都是突发危机引起的群体恐慌啊!
好像乘上了电梯,就相当于走进鬼门关,我们不禁思考:是什么将一件偶然事件发展成了人人自危的必然事件呢?
这其中,事件本身有着诸多引起恐慌的因素,而人的心理也遭受着各种虐。
首先,我们来看事件本身,报道中所有的电梯夺人事件,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1.发生的不可控。这是给人的心理造成极大压力的首要因素,受害者有的在逛商场、有的是在家门口每天乘坐的电梯上,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行为。事件一旦发生就相当突然,当事人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后果又是极其严重的。这种不可控性,让人普遍认为电梯就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爆炸,却又无法预知。
2.受害人都是普通百姓,与广大群众(尤其是网民)有着强烈的身份认同感。“我与他(受害者)都是一样的,事件今天发生在他身上,也有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这就好比现下“抓贪腐”会引起官员的恐慌,而老百姓则拍手称快的道理是一样的。事件发生在哪个人群,哪个人群就会惶惶然,电梯事件的受害者代表的则是拥有最多人数的平民群体。
3.信息传播速度快。这是网络带来的历史性的变化,事件一经发布,就相当于走上了爆炸性扩散,循环性传播的高速路。
电梯事件除了本身具备诸多恐慌的因素,还对人的心理造成了强烈的刺激。
首先,打破了人们对“安全感”的心理需要。安全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它代表着稳定、有秩序、可以预测等,一旦安全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威胁和恐惧。电梯事件破坏了这一规则,将人的性命置于“不安全”的境地。
其次,高度暗示。一条新闻可能尚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如果一天甚至几天之内都能看到这条新闻呢?上班路上可能匆匆看了一下新闻标题,但是接下来各大网站转发、微信微博讨论、朋友圈都是或告诫、或调侃……一次电梯事件就变为了N次,发生次数增多了,危险性也陡然而生。
第三,情绪感染与激发。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电梯事件给人带来的情绪也是多变且逐步深入的,从开始被感染,到后来在反复震荡和反复循环中升级。开始大家会认为“哦,这女人真倒霉”,到后来“我跟她一样有一个可爱的孩子”、“我要是遭遇不幸,我的孩子该多么可怜”,直到最后“电梯真可怕啊”。至此,在我们的头脑中,电梯被成功的妖魔化,甚至有人患上“电梯恐惧症”。
这样的恐慌情绪,对我们自身以及社会有哪些危害,该如何做才能消除这种群体恐慌?
除了电梯事件,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的还有拆迁、碰瓷、拐卖、失联等各种负面信息,正在一点点剥夺民众的安全感,加剧大家的恐惧。安全感降低,人格崩溃就会上升,易感人群一旦受到刺激,做出极端行为的几率就会增加,事实证明,人为剥夺他人生命的事件也层出不穷。而这些事件又进一步降低安全感,如此下去,恶性循环。
群体性恐慌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后果非常严重。就电梯事件而言,如何消除群体性的恐慌,是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
事件之所以会恐怖,除了家破人亡的后果很严重,还有一点是对于事件的处理。由于事件从发生到最终处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网络传播的特点是更新快,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报道轰轰烈烈,但是等到几天、十几天、甚至数月以后,等到处理结果下来的时候,我们可能早就不关注此事了。媒体是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的,群众的心情淡了,那么报道也从“浓墨重彩”到“轻描淡写”,留在大家心里的,就是最初的恐怖印象了。
如果事件的涉事方都能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向公众传达“这事是有人负责的”这样一条信息的话,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大家的恐惧,官方给的定心丸是对老百姓最有效的“消恐药”。
(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玉慧,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