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
疼痛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
我们的手接触不同温度的东西,依据物体的温度从低到高会产生冻伤-疼痛感觉、冷感觉、凉感觉、温感觉、热感觉、疼痛感觉-烧烫伤。
可见无论温度是高还是低,疼痛感觉似乎就意味着伤害或者潜在的。
事实情况也正是这样:能引发我们产生疼痛感觉的温度大致分别在0℃和47℃上下,这也正是长期接触可以造成组织损伤的伤害性温度阈值。
其他类型的刺激也一样,疼痛感觉就意味着刺激接近或达到足以造成组织伤害的阈值。
然而,当破坏神经组织后,比如完全截瘫病人,截瘫平面以下皮肤即使遭遇再强烈的刺激也不会产生疼痛。
经过严谨的神经破坏实验(神经功能定位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证实,疼痛感觉最终产生于大脑新皮层的一种完全的主观感觉。
虽然,伤害性刺激可以是客观的,比如割伤手指。也可以虚拟的信息,比如,看到别人割伤手指,甚至看到影视作品中的人割伤手指,自己都会感觉到“手指疼痛”。疼痛感觉都是完全主观的。
这样,疼痛的定义也就呼之欲出,也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疼痛研究国际联合会给出的疼痛定义:“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与这种伤害描述相关联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即,疼痛是身体伤害刺激在大脑形成的一种主观感觉。
因此,疼痛也称身体疼痛或生理性疼痛。
疼痛这种不愉快感觉是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正在或将要受到伤害,警示我们远离这些伤害性刺激危险。
心疼
什么是心疼?是我们的心脏受到伤害性刺激产生的疼痛感觉吗?
显然不是。
比如,我们失去亲人会心疼,知道亲人受到伤害欺侮会心疼,失去喜爱的宠物或物品会心疼,遭受群体排挤、被孤立甚至接收到消极的社会评价会心疼,看到不喜欢的人都会心疼。所有的这些心疼、悲伤、悲愤发生时,我们的心脏并没有受到实质性伤害。
但是,也不难看出,以上心疼不是建立在身体组织的实际性伤害,而是我们社会关系的伤害之上。
人是社会动物,维系正常的社会关系和交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相反,社会关系的破坏往往意味着对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威胁,因而也是一种现实或潜在的伤害,同样可以引发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在学术上,这被有称为社会痛苦,定义是:“由于社会排斥造成的社会关系或社会价值观实际或潜在损害相关联的不愉快体验”。
就是说,我们常说的心疼,学术上称为“社会痛苦”。
社会痛苦是一种真正的疼痛吗?
世界上几乎所有语言都使用描述身体生理性疼痛(伤害产生的感觉)的词汇来表述社会关系破坏造成的痛苦,比如我们汉语中的心疼、心碎、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等。
那么,这种社会痛苦真的是一种疼痛(产生的神经机制上)吗?
人们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开发为这种研究提供了可实现的工具。
为了识别社会痛苦与生理性疼痛神经机制的相关性,人们设计几个实验范式,其中网络掷球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被认为是研究社会排斥的黄金标准范式。
社会痛苦和生理性疼痛fMRI研究集中在脑前扣带皮层。现在认为这个区域参与高级认知整合,比如冲突监测或错误检讨,特别是高级认知需求与负面情感和情绪整合。其中涉及生理性疼痛和社会痛苦的处理。整个区域内脑皮质又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参与不同的信息处理和整合.
2003年,一项里程碑性的研究证实,社会痛苦与生理性疼痛共享某些神经机制。
研究者首先让受试者相信他正在通过网络跟另外两个人进行掷球游戏。然而,事实上游戏自始至终都是受试者自己跟电脑玩,不存在另外两个人,掷球程序是事先设定好的。
在游戏开始阶段,每个人接到球的机会是均等的,这个阶段称为社会包容阶段。然而,到游戏后半阶段,受试者却始终再也接不到球,被排除在游戏之外,这个阶段被称为社会排斥阶段。
fMRI图像显示,遭遇社会排斥的受试者大脑前扣带回背侧和前脑岛活动性明显增强。而这两个区域也正是大脑处理生理性疼痛的区域之一。
更有趣的是,如果给予遭受社会孤立的受试者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甚至可以缓解他自我报告的“心痛”。
此后,这类研究大量涌现。
201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研究者招募到最近经历过刻骨铭心分手失恋者进行脑fMRI研究。受试者分别看自己的前恋人和普通朋友被爆头的图片,以及在前臂使用温和和足以造成伤害的热刺激进行试验同时接受脑fMRI成像。结果发现,受试者看到前恋人被爆头的图片时与遭受热伤害时激活大脑相同的区域,除了之前已知的背侧前扣带回和前脑岛外,还包括次级躯体感觉皮层。
当然,也有的研究得出不一致的结果,对这种理论提出挑战。
最新的一项荟萃分析采用激活似然性评估(ALE)方法可以允许对跨研究的脑fMRI图像进行重叠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自我报告的“心疼”(红色)与实际存在社会排斥(绿色)脑活性在ALE图上显示高度重叠。黄色表示两个ALE图之间的重叠。
综合目前的研究证据,进一步证明社会痛苦和生理性疼痛部分地共享相同的神经处理机制。
换言之,目前的证据支持社会痛苦,即我们常说的心疼是一种真正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