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儿大不由娘”,孩子这个物种,有时候还真不是越大越省心。
不信你就去看看吧!在办公室里、小区院子中,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年龄自动分成了圈子:
10岁以下孩子的家长们吐槽,孩子有哪些事,招自己成这样……(如下图)
(图片来自网络)
10岁以上孩子的家长们控诉,孩子有哪些话,让自己顿时……(如下图)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大了,会顶嘴了!
你好意关心吧,他嫌你管得多。
你再提个醒吧,他说你真啰嗦。
你叫他多向优秀的同学学习,他反问你:“怎么不向马云学习学习?”
明明是他开小差,写作业时脑筋又溜号,你叫他抓紧时间。Ta说:“刚刚在思考一件重要的事情,才有点灵感,被你打断了。”
你教育他要懂事,结果立刻给你看一篇专家写的《“太懂事”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Bear Kids随机应变,不按常理出牌,见招拆招,反应神速,有理有力,总之,把你怼得哑口无言。
(图片来自网络)
会顶嘴了,也许是好事
我家娃还小,还处在无论我怎么吼,过后都给我一个萌笑,继续跟我腻歪的时候(由衷地珍惜3秒钟)。然而,我无数次提醒自己: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再顺从,会跟我顶嘴,是、好、事!
会顶嘴了,说明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对别人说的,不再全盘吸收,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从小,你给他报早教班,上重点学校,在网上找名师,买来一柜子的书给他看,不是希望他做一个有头脑、有见地的人吗?难道希望他就像一个大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细想起来,孩子跟父母顶嘴的触发事件,未必是多大的事,大多都是亲子之间的“长线症结”,是父母眼中“说了多少次就不听”的死结,是孩子眼中“一天到晚跟我唠叨”的老梗。
“让你坐直了,看电视时又歪在沙发里!”
“叫你见了邻居叔叔阿姨打招呼,又低着头不理!”
家长并不真生气孩子会犯错,最气的就是屡教不改。而孩子呢,被批的次数与日俱增,不在“被批”中改进,就在“被批”时顶嘴。
(图片来自网络)
学会与孩子共情
不光是孩子,大人也是“不听话”的,而且也是“屡教不改”,他说他的,我做我的。如果人是只要一听道理就会改的,那这个世界上早就没人吸烟了。
实际上,大多数成年人都做不到早睡早起,坚持锻炼,低盐少油,戒烟限酒,营养均衡。我们也任性而为,逃避运动锻炼的时候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看见美食先嘴巴爽了再说。难道我们不知道后果吗?而事实是,很多人开始尝试健康生活,不是听了谁说“你应该这样做”“,而是健康状况亮了红灯,在医院里被吓了一跳,身体上尝了苦头,认识到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的时候,这才猛拍大腿,痛下决心,开始丢掉多年的习惯,做出改变。
可见,人都是“不听话”的,屡教不改是人的常态,一说就改才是小概率事件。在地球人的真实生活中,真正让人做出改变的,是严厉的现实,是生活本身,是个人的体验和反思。一句话改变了谁,这种事,吭吭,讲真,更多地出现在微信文章的标题里。
想通这一点,各位宝爸宝妈不妨尽量提高自己和孩子交流的“业务水平”,改换策略,转变角色,把自己的立场从孩子的对立面,转到和孩子同一个战壕里,引导孩子去注意事情本身、自己的处境、周围人的评价、可能的后果。告诉孩子,对你的苦恼、你的委屈、你的心情,爸爸妈妈感同身受,非常理解,特别心疼;对你的挫败、你的难题、你面对的挑战,爸爸妈妈跟你同仇敌忾,风雨同舟,我们一起想办法。让孩子明白,爸妈是自己人,不怼自己人。
(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有三种防怼法则
防怼法则一:造成损失时,触动反思好过批评指责
比如说,一个向来丢三落四的孩子,又双叒叕丢东西了,家里给买的崭新的运动水壶,出去玩了一趟就不知去哪儿了。遇上这样的情况,每个做父母的都难免动气,脾气急的爸爸脱口而出:“就你平时那个马马虎虎的样儿,对什么东西都不在意,我就知道你早晚得把它丢了。”
只要是个正常的孩子,把新水壶弄丢了,肯定会惭愧、懊悔、自责。老爸这一番话,把孩子的重(huǒ)点(lì)全都引向了自己,孩子的精力随之都用在跟爸爸斗嘴、辩解,给自己找借口上,根本没有一丝心情反省。
所以,不妨压住火气,三思而后“批”,尽量口气缓和地说:“天气这么热,没有了水壶,你长时间不喝水,很容易生病啊!要不这样,以后你玩上15分钟,就回家来喝点水吧?”然后,鸣金收兵,什么也不说了。不要忙着指责、批评,尽量引导孩子去体会事情本身,丢了东西给自己带来的不便,触动孩子自己去反思。
(图片来自网络)
防怼法则二:面对困境时,谋求改进好过发泄怒火
比如,孩子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试卷上醒目的红叉子好几个不说,竟然还有两道题目活活就没看见。当妈的看了气愤之情犹如滔滔江水,批评的话好似黄河泛滥:“你眼睛长哪去了?怎么会没看见这两道题呢?哎,我问问,考试的时候,你想什么呢?怎么家里的零食放哪儿你都看得见啊?这样的题,你都能做不对,还好意思看动画片?从今天起,放学之后不许出去玩!……”
得!一下把孩子最喜欢的两样给封杀了:看动画片和玩,眼看零食可能也被监管,孩子还不对你奋起反击?还顾得上改错题、补漏洞、找差距?可后者才是考试真正的目的啊!
或许,你可以试试这样说:“看见这样的成绩,妈妈心里也不舒服。不过,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不会太在乎一次考试的分数,我们更看重你有哪些地方没有掌握好,现在是不是会了。谁都有过错题,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下次这样的题,还做不对。你需要爸爸妈妈在什么地方帮帮你吗?”孩子内心里,不会拒绝别人友好的帮助。之所以有时候会跟父母“杠”上,是因为很多时候,家长所谓的“批评”“教育”并没有真的帮孩子改进,而仅仅是在发泄自己的怒火。
(图片来自网络)
防怼法则三:学会放手,由他去吧!
俗话说“关心则乱”,当妈的尤其容易掉这个坑里。有些事,无伤大雅,也不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仅仅是个人偏好习惯,偏偏母上大人要么看不惯,要么担心太过,总要管一管。结果孩子听不进去,一言不合就顶嘴。时间长了,还以偏概全,形成“我妈就爱瞎指挥”、“她说的不靠谱”这种思维定式。当妈的还没张嘴,小东西已准备开怼。
对这种事儿,我发现,“由他去吧”真是给天下妈妈的一句“箴言”,是缓和亲子关系的“解药”。要相信咱家娃不傻,这件事要是不舒服,他会调整的;要是不方便,他会想办法。现在他自己好好地,相安无事,你管那么多干嘛?由他去吧!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姚迪
(作者:柠檬夸克,少儿科普作者,亲子共读育儿专家,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