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制140工程的同时,乌拉尔工厂还开始研究导弹坦克。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是导弹的狂热拥戴者,主张导弹会使传统武器完全过时。赫鲁晓夫视导弹为战争技术的革命,这与“新海军学派”在世纪之交时对鱼雷艇和潜艇的看法如出一辙。赫鲁晓夫坚信,小型导弹舰艇将彻底毁灭苏联海军将领所亲睐的大型巡洋舰和战列舰,导弹坦克也将彻底毁灭苏联陆军所亲睐的装备火炮的重型坦克。赫鲁晓夫完全无视导弹技术不成熟的现实,戳着坦克产业部门的脑袋逼他们转向研究导弹坦克,并在1950年代后期命令终止重型坦克项目,而代之以前者。导弹坦克项目在1956年正式启动,各坦克设计局对其毫无热情,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幼稚的想法——这项技术既无经验,也没有进行过任何试验。不过,设计师们都很清楚,最好不要和克里姆林宫斗嘴,所以包括乌拉尔工厂在内的所有主要坦克中心都完全按照指示开始相关项目的研究。
▲赫鲁晓夫
乌拉尔工厂的导弹坦克项目名称是150工程,使用改进的新型T-55坦克底盘,用新式2K4“龙”导弹系统武装。由于储存导弹需要更大的空间,所以为150工程设计的车体必须比T-55底盘更长。乌拉尔工厂150工程的一个初始设计在1957年底通过审批,导弹系统交由A.A.拉斯普列京的KB-1 GKRE(国家无线电和电子产业第一设计局)负责,位于伊热维斯克的TsKB-14负责推进装置。这时的KB-1依然默默无名,但它将成为阿尔马兹,苏联防空导弹的主要研发机构,产品包括著名的S-75和今天的S-300P。
▲S75防空导弹
龙式导弹代表了当时最尖端的导弹设计,通过无线电控制链路实现半主动指令制导。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在集成电路出现以前,把加固的制导系统集成进相对较小的导弹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积极的一面是,它的大直径聚能装药战斗部能够穿透500mm装甲,几乎是使用动能穿甲弹的典型坦克炮的两倍。3M7“龙”式导弹的初次发射试验在1958年下半年就开始了,不过,导弹本身和配套的2K4系统都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工作来完善。除了导弹的电子系统以外,光电复合火控系统也被证明是一个令人生畏的技术难题。
与导弹系统最尖端的技术相比,150工程坦克是一个简单的直线设计。它的半球形炮塔顶部有一个小尺寸升降阱,用于将导弹发射器从车体内部提升到发射位置,然后收回重装填。150工程能够携带15枚导弹,其中12枚装在自动装弹机内。这一数字远低于苏联陆军要求传统坦克携弹量必须达到35——40发的标准,但有鉴于这些导弹预计能摧毁更多的目标,它还是被接受了。
▲IT-1型龙式坦克歼击车模型
1963年5、6月间,150工程和新式的龙式导弹及其配套火控系统在库宾卡试验场进行了实弹测试,并在1964年9月14日向赫鲁晓夫展示了一辆预生产型车——就在他失势前不久。观看150工程进行演示的过程中,赫鲁晓夫大喊:“坦克在它面前没有未来!”武器系统运作良好,但赫鲁晓夫却因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的战略决策问题和和他易冲动的政治风格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并在1964年10月下台。他的“无脑计划”是导致自己在克里姆林宫遭到失败的特殊原因之一——军方对他的干涉,他无分巨细的管理,他对导弹坦克的需求,他取消重型坦克项目的举动感到很不高兴。
由于克里姆林宫内部的混乱,150工程的量产被拖延到1968年,与之相关的更多内容会在后面提到。量产推迟的原因,部分是因为军队对赫鲁晓夫干涉其事务的厌恶,但认识到这种武器的技术仍没有成熟至可以完全取代坦克炮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未来的T-62坦克而言,150工程项目最重要的影响是诞生了用T-55部件制造的加长底盘,事实证明该底盘能轻松的搭载一种威力更强的新型火炮。
▲装配龙式导弹发射装置的IT-1型龙式坦克歼击车
这种新型火炮是引导T-62出场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它的开发轨迹也是源于尼基塔.赫鲁晓夫的另一个新发明。在1958年晚期,他参观了新型的T-12“刺剑”100mm牵引式滑膛反坦克炮。在当时而言,这件武器与传统线膛炮相比是非常新颖的,它的设计者也不是位于彼尔姆的彼得罗夫设计局,而是属于尤尔加工厂的一个没有名气的设计组。这种滑膛炮使用两种新型弹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和尾翼稳定破甲弹HEAT,性能比已有的100mm坦克炮和反坦克炮有着明显优势。看到该炮的杰出表现,赫鲁晓夫再次热情高涨,坚持要求立刻把它装在苏联坦克上。在1959年,至少200辆坦克安装了这种火炮。
▲造价低廉的苏联T-12牵引式100毫米反坦克炮
T-12“刺剑”火炮同时用两种不同方法使穿甲威力获得大幅提高。首先,用滑膛设计跳过了HEAT的自旋问题,新式BK3弹在飞行中依靠折叠尾翼稳定。不过负面问题是HEAT弹体庞大、沉重、流线形差,这意味着它的速度缓慢而且在攻击远距离目标时的弹道角度很高,所以,需要非常精确地测量射距才能保证命中。对苏联坦克来说,这真的是个大问题,因为他们没有像北约坦克一样配备体视式光学测距仪——太复杂,太昂贵了。所以T-12还有第二种方办法,就是使用新颖的动能APFSDS来提高穿透力。APFSDS的工作原理和之前的APDS很像,也是把次口径弹芯固定在轻金属弹托内。但是APDS弹芯是短小的子弹形,而APFSDS弹芯是细长的箭形,在末端有用于稳定的尾翼。这种差异的结果,是APFSDS弹丸比APDS拥有更大的质量,同时尾翼稳定的长杆弹芯天生就比APDS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也不易受弹托剥离时的扰动影响。最后,为了让APFSDS弹丸获得更多的能量,T-12使用的新一代100mm弹药装填了8.75千克发射药,相比之下,当时的100mm坦克弹药只有6千克。作为这些努力的成果,BM2穿甲弹炮口初速达1540m/s,而普通100mm APC只有900m/s。相应的,1000米距离上的穿深也从185mm提高到大约230mm,这一数字意义重大,因为它使这件武器能够击穿同时期绝大多数北约坦克的正面。
▲现代坦克的主要弹种之一:尾翼稳定脱壳穿甲APFSDS弹
T-12并没有得到苏联坦克研发团体的热烈欢迎,因为大受亲睐的彼得罗夫设计局已经在研制新的D-54线膛坦克炮。D-54是为哈尔科夫研发的下一代坦克430工程选定的武器,也安装在下塔吉尔夭折的140工程上。
哈尔科夫设计局不想按照赫鲁晓夫冲动之中下达的指令把T-12装上430工程,因为430工程进展顺利,装一门新炮会打乱制定好的投产计划。于是,莫斯科坦克总局就把这个政治上的烫手山芋扔进了乌拉尔工厂的怀里。T-12通过增加弹药中的发射药数量取得了穿透力的显著提高,相对应的其弹药也比普通100mm弹药更长:1200mm对1050mm。设计局的领导卡切夫立刻意识到,这么长的弹药不适合苏联现有中型坦克炮塔有限的空间。他要求把100mm D-54线膛炮的膛线车平转变为滑膛炮来代替T-12,这将使火炮口径扩大至115mm。通过增大药筒直径,弹药在容纳足够发射药的同时不会超出对长度的限制。无意触动赫鲁晓夫的怒气,也明白卡切夫的观点有理,莫斯科坦克总局同意并签署了相应的指令,准许彼得罗夫设计局研发新的115mm U-5“战锤”火炮,同时下令主要弹药研究中心NII-24(第二十四科学研究院)改造“刺剑”的弹药以适应新武器。
本文作者 : 铁十字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