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掠走的不只是天价片酬,还有流量和机会

上世纪末的时候,长得好看的男演员被成为“当红小生”,类比的,年轻的女演员喜欢被称作“当家花旦”。

到了本世纪初,有长相但演技或唱功较差的艺人被冠之“偶像派”的名号,那些凭实力崛起的明星夺得了“实力派”的头衔。

如今的娱乐圈却在上演一场生物入侵,一群名叫小鲜肉的物种,凭借与演技不相符的片酬颠覆了既定法则,并且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非议。

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的片酬,换来的是一部部口水片和尴尬的票房,广电总局在去年8月份就下令遏制天价片酬,“老戏骨”们也轮番在各种场合批判娱乐圈的光怪陆离。不过,这场“生物入侵”显然没有局限在片酬的问题上,音乐、电影、短视频、直播等等,几乎所有的泛娱乐领域都笼罩着“小鲜肉”的影子。

1、小鲜肉成为数字专辑的最大受益者。

2014年的时候,数字专辑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数字音乐消费模式,而到了2016年,国内的数字专辑销售额超过2亿元,同比增长近4倍,背后或许有无数的音乐人为之“欢呼雀跃”。有趣的是,当下流行的鹿晗、吴亦凡、TFboys、李易峰等多半有着歌手的背景,在繁忙的拍戏和活动之余,仍不忘发行一两首单曲或数字专辑。意料之中的,这些兼职的音乐人,如约成了数字音乐的“收割者”。

以鹿晗为例,今年上半年在各大在线音乐平台上共发布了四张数字专辑,《XPLORE》、《VENTURE》、《Imagination》在各大平台上的累计销售额均超过1000万,新专辑《I》的销售量也已接近1000万的量级。对比来看,一些非鲜肉音乐人的表现要逊色的多,朴树时隔14年的新专辑《猎户星座》,销量成绩不过20万张左右,当前的销售额不足400万,甚至不足以抵消音乐平台为之投入的营销和宣传费用。即便是陈奕迅这样的天王级音乐人,双单曲《放&披风》在各大在线音乐平台上的销售量也不到100万张。

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小鲜肉的人气和粉丝覆盖几乎渗透到了泛娱乐的各个领域,粉丝们可以为自己喜欢的明星狂买几百张甚至上千张数字专辑,况且这种购买力远非普通乐迷所能比拟的。不知道,在专业的音乐人来看,这到底是春天还是寒冬,至少太多的独立音乐人和非著名歌手尚未享受到这份福利。

2、小鲜肉挽不回票房却能带来收视率。

尽管“小鲜肉”已经是一个人人喊打的词,电视剧的投资方却依旧视之如珍宝臬,斥数千万巨资的独爱绝非是一场任性之举,终究还是在为收视率买单。在《人民的名义》大火之后,收视率开始成为新的讨论焦点,毕竟《人民的名义》创下了8.8的豆瓣评分和破2的收视率,而近40位的戏骨总片酬不过4800万。但是,相比于《人民的名义》所存在的偶然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大IP和流量明星带来的收视率似乎更能复制。

就今年上半年来看,鹿晗和古力娜扎主演的《择天记》在全网的累计播放量超过200亿,单集收视率达到1.4%,虽然演员们的演技的确不敢恭维;林更新、赵丽颖主演的《楚乔传》的网播总量已经超过250亿次,平均收视率1.517;此外还有《醉玲珑》、《谈判官》、《夏至未至》、《武动乾坤》等一大波“小鲜肉+大IP”模式下的作品接踵而至。尽管天价片酬、抠像成风、涉嫌抄袭、流量担当不敬业等行业乱象存在,这类电视剧的走红依然属于大概率事件。

不同于电影的盈利方式,电视剧和网剧的主要收入来源可以归结为广告,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在选片是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爆款无疑更能带来点击率,吸引更多的广告主,视频网站和电视台莫不是如此。那么,自带流量和话题效应的小鲜肉,自然成了制作方和平台方皆青睐的对象,在商业利益的叠加和平衡下,小鲜肉再次抓住了红利。同样,一些默默无闻的创作者,却在无辜牺牲着自己的机会。

3、综艺、直播、短视频等,小鲜肉的空间还很多。

即便缺了应有的演技和实力,小鲜肉们却有着和年纪相当的精力,尤其是在各类综艺节目泛滥,直播成为新的流量入口,短视频蓄势待发的情况下,小鲜肉迎来了更多的用武之地。而且相比于音乐和拍戏,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直播,对小鲜肉能力的要求有着更低的门槛,加弹幕、炒CP、给镜头……反正观众们看的只是“脸”,剧情和内容的设置成了十足的附加品,小鲜肉的流量效应被再度放大。

更重要的是,即便直播和短视频尚未成为小鲜肉的主要平台,却透露了强大的吸金潜力和流量优势。日前阿迪达斯做了一场史上最匪夷所思直播的营销事件,只因为了公布鹿晗作为代言人的消息,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无人直播,累计观看人气超过3000万。在一场以小鲜肉为噱头的营销中,便能带来如此令人咋舌的人气,小鲜肉们在直播平台上的潜在影响力可想而知。无独有偶,吴亦凡在其生日当天上线了一场付费直播,50元/人的明码标价,仍然阻挡不了疯狂的粉丝。

可以预见的是,小鲜肉们轻松捞金的核心在于人气和持续性的曝光,就这一点来看或可以和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达成共识。然而这会是小鲜肉们入侵新领域的开始吗?已经有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为MC天佑等草根明星开出了2000万的天价,下一步是否会花重金去买下小鲜肉们的“业余时间”,最终的答案似乎不难想象。诚然,这些平台是新的流量来源,甚至可能是未来的主流渠道,小鲜肉们也需要懂得与时俱进。

值得深思的是,当小鲜肉成为整个泛娱乐领域的不确定因素,也为整个行业悬了一把达利摩斯之剑。利好之处在于,小鲜肉或可以成为加速行业发展的催化剂,吸引用户关注和资本流入,进而引发行业的整体性繁荣。不利之处在于,小鲜肉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数字专辑未能逃脱流量明星的魔抓,缺少演技的小鲜肉在影视市场如鱼得水,直播、短视频等也可能成为小鲜肉的又一高地。在影视市场,小鲜肉已经让从业者怨声载道,这些负面情绪会传染到其他领域吗?现在还是未知,可谁又能保证彼时的泛娱乐市场不会是精品稀缺、粗制滥造泛滥的假性繁荣。

恰如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这里不妄加揣测小鲜肉的演艺周期,谁让我们没有一副高颜值,以及这么好的命呢。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云计算、VR等行业的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