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乘坐百度无人驾驶汽车途径北京五环线参加AI开发者大会,引发不小讨论。但不少人并没有惊讶于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已可以在自然道路上行驶了,反倒是关注其是否合法,因为在国内现行的交通法规中,的确明确规定了驾驶者不得在汽车行进中双手脱离方向盘。据说,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已介入调查,有兴趣者可持续关注。
对此,车业杂谈认为,首先必须得肯定百度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成就,它是互联网公司将最擅长的智能化技术与超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在汽车领域的跨界应用,目前看也是推动了传统汽车产业的进步,其无人驾驶平台的开放已吸引不少传统车企的合作。其次,此次的五环无人驾驶事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无人驾驶、智能互联等汽车智能化科技所处的环境,其断然没法一蹴而就。
尽管行业关于无人驾驶、智能互联等汽车智能化的技术实现路线比较清晰,大抵会基于车智能和车互联V2X的融合实现,但目前看市场对汽车智能化的认识其实并不清晰。
市场需不需要无人驾驶、智能互联等汽车智能化?
业内曾有如此观点,认为如今汽车智能化火起来是因为有资本希望借智能化来炒作,用汽车智能化无比美好的愿景来吸引投资并获利;其理由在于,汽车智能化早已有之。对此,车业杂谈并不完全否定这种观点,毕竟太多新鲜事物的崛起过程总有投机套票者。但也应注意到,相比于以往的汽车智能化,如今的汽车智能化水平无疑已高出太多,比如如今的自适应巡航体验比早先的定速巡航好太多,且仍有不少实验室技术亟待市场需求显现时释放,在逐步应用的汽车智能化技术的熏陶下,目前的市场其实对汽车智能化已开始显现需求。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在可见的未来能带给人们更好体验预期的新产品、新技术,其实并没有太多必要去寻找市场是否有需求的理由,因既没法反对、也没法肯定,其需求本属技术驱动型,汽车智能化也如此。对此,但凡有需求研究经历或有正常产品消费观的人都应有体会,你能指望驾马车的人会需要汽车吗,你能指望板砖手机时代的消费者说需要触屏手机吗!
至于是否有借汽车智能化热潮的套票者,这并不值得CARE。
如此,一定会有人说,那请赶紧实现汽车智能化,让开车更爽、或者不用开车不用司机就能出行,但显然也并非如此。
汽车智能化的愿景美好无比,目前没全部实现是因为各方难度过大!
诚如前述,汽车智能化早已有之,目前也有不少具有多年底蕴的车企已有意无意地透露了一些“黑科技”,比如宝马汽车在去年就曾发布过一段汽车自动驾驶的视频,用以描绘未来出行的场景;或许,这段视频就非无的放矢。
但即便如此,短期来看汽车智能化实现的难度仍然过大。其一,尽管实现汽车智能化终极目标的技术可能已有,但目前来看,已有的这些较低级别的汽车智能化应用成本过高,比如毫米波雷达等成本动辄几十美元,阻碍车企快速普及应用,更不论高级比的技术。其次,只要汽车智能化技术在改变现有驾驶方式的同时不能带来完美的新体验,在需要增加新成本的同时都可能被抵触,因为“体验/成本比”不容易平衡。再次,汽车之外,但凡要改变其使用环境(包括法规)的,比如V2X需求的万物联网,都是颠覆现状的诉求,可以在一个全新的路段设置相关传感装置,但若扩展到其他路段难度可想而知。
如此一来,也就造就了如今汽车智能化呼声极高,但落地较慢的现状;所幸,国家已发布了智能化战略,势必会让汽车智能化的进程加快。
当然,汽车智能化也不是没有加快推进汽车智能化进程的可能,比如特斯拉MODEL S上的智能化水平已接近智能化3级,其基于汽车本身的大量传感器与算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级别的汽车智能化,而并没有改变汽车的使用环境,此路线倒是值得肯定。当然,特斯拉的智能化系统不能称之为自动驾驶、更不是无人驾驶,一如雷克萨斯对高级别汽车智能化的态度,称之为智能驾驶辅助技术。
人们渴望新事物的来临,是因为人们希望它能带来更好的体验,所以车业杂谈尊重并要赞美实现汽车智能化的先行者,但也呼吁诚实、严谨地对待汽车智能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