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为何要进行改革?改制内容是什么?

西汉末年,由于赋税、劳役日益严重,加上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弄得民穷国虚,阶级矛盾,甚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日趋尖锐。

这时,利用外戚势力的王莽,于公元8年登上皇位,改国号为“新”。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于次年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史称“托古改制”。

改制内容主要如下:

第一:实施“王田”、“私属”制。

王莽认为古时行井田制,国给民富;秦汉以来破坏井田制,土地兼并严重。于是颁行“王田制”诏书,规定将“天下田”改为“王田”,不得买卖;一家男丁不满8口而占有土地超过800亩的,要将超出的那部分土地分给宗族或乡邻;原来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由国家授予土地,规定的标准就是“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

第二:实施“五均、赊贷与六筦”政策。

“五均”,即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物价,收取工商业税,相当于现在的工商局。

“赊贷”则只能由政府办理贷款。不过有一点,贫民的丧葬、祭祀等,可向政府申请无息贷款。当然,如果你想开店做生意却无资金的,也可以贷款,只是要交利息税,年息什一。

“六筦”,即五均赊贷加上国家专营盐、铁、酒、铸钱,征收山泽生产税。

第三:更改币制。

先铸错刀、契刀、大钱、小钱等新币,又颁行“宝货”。实际上,王莽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币制也不能多次改革,也不能名目繁多,否则越改越乱;不仅如此,还将原始货币(如龟壳、贝壳等)拿来使用,经济不混乱、货币不贬值,那才怪呢。币制每改一次,人民就会被大搜刮一次,“民涕泣于市道”、“愁苦死者什六七”。

第四:统一度量衡。

第五:改官名、地名。

对中央和地方的官名、官制、郡县地名、行政区划等,王莽数次改变。

如改大司农为羲和、纳言;改少府为共工;改郡太守为大尹,县令长为宰;先据《尧典》分十二州,后又据《禹贡》改为九州。其中有一个郡名曾改了五次。

甚至为了让国号与《周礼》中的名称相—致,还多次修改国号。

第六:大肆更张边疆关系。

改王为侯,改玺为章。为了发动战争征讨各少数民族,更加侮辱对方,改高句丽为下句丽,匈奴单于为“降奴服于”。

王莽企图通过改制缓和当时已经激化的阶级矛盾,但由于改制触及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加上未能坚持到底、用人不当,以致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爆发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