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特约作者:东西望)
8年前的今天,2009年7月11日,感动中国的国学大师季羡林逝世
季羡林(1911年—2009年),山东省临清市,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吐火罗文的几位学者之一。
他翻译完成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为全世界迄今除英译本之外,仅有的外文全译本。他有大量文学作品收录到中小学生教科书。
他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李敖却认为:“他只是个老资格的人,根本轮不到他做大师。”在清华大学期间,写下的日记,如“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读来令人捧腹。
清华大学的高材生
1911年8月6日,季羡林出生于山东聊城临清市康庄镇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12岁),考入济南正谊中学。1926年,进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1928年,因日本占领济南,辍学一年。1929年(18岁),受叔父母之命,与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彭德华(22岁)结为夫妻。
1930年(19岁),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师从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选修陈寅恪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等。1934年(23岁),大学毕业,任山东济南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德国十年》
1935年(24岁),清华大学与德国签订了交换研究生的协定,报名应考被录取。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师从瓦尔德施米特学梵文、巴利文和佛学。
1941年(30岁),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艾密尔·西克学吐火罗语、《十王子传》、《大疏》、《梨俱吠陀》等。
(季老在《留德十年》谈到的德国恋人伊姆加德)
北京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1946年(35岁),回国后,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言文学系,任主任。时为北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1956年(45岁),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全国政协委员,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后出访印度、缅甸、东德、前苏联、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国家。1957年,出版《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
(季羡林的夫人彭德华)
《牛棚杂忆》
1957年(46岁),反右运动期间,参与批斗右派份子。1964年,北大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同部分教职员工和学生一起反对北大校长陆平。1965年秋,在京郊南口村任该村社教队副队长。
1966年文革初期(55岁),积极参与文化大革命运动。1967年夏秋之交,加入周培源等为首的北大造反派组织井冈山兵团,反对聂元梓新北大公社,被推选为东语系勤务员。 同年11月30日深夜被抄家,找到“反革命”证据,被打倒。
1968年春(57岁),在北大劳动改造。5月4日,在煤厂大批斗。次日被拉往十三陵附近的北大分校劳动改造。不久关入牛棚。1969年春节前,回家。同年在延庆新华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1970年春节回校,担任门房工作。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1973年—1977年,翻译完成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为全世界迄今除英译本之外,仅有的外文全译本。
1978年复出(67岁),续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
1999年(88岁),应圣严法师之邀,赴台访问,并祭拜胡适墓园,撰写《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一文。2008年1月,季羡林获印度公民荣誉奖。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病逝于301医院,享年98岁。
实话实说的《清华园日记》
季羡林大三大四时写的《清华园日记》
1932.9.11 “我的稿子还没登出,妈的。”
1932.9.23 “早晨只是上班,坐得腚都痛了。”
1932.12.21 “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1933.4.29 “因为女生宿舍开放,特别去看了一遍。一大半都不在屋里。”
1934.3.13 “没作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1934.5.17 “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不一样的评价
季羡林被许多人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季羡林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季羡林被授予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称:“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李敖在接受南都周刊专访时,曾经评论季羡林并不足以称为国学大师:“他不是国学大师!他是个很弱很弱的教授,他就是语文能力还不错。别人全死光了,他还没死,所以他就变成国学大师了!这些桂冠,他三个都不及格的,根本轮不到他!……季羡林只是个老资格的人,根本轮不到他做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