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水果采摘之后,还需要经过几天的运输,才能流向市场。所以不能等水果自然成熟再摘。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吃到更多跨地域跨季节的水果,只能是“非自然熟”的水果了。这就需要水果催熟,即用非自然的特殊方式加快水果成熟。这个过程一般会借助一些化学物质来完成,比如乙烯,乙烯利等。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它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利是一种农用植物生长刺激剂,作为优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同样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那么这些催熟剂是安全的吗?凡是在我国批准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需要经过安全性评价。生长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标准。例如国家标准规定,乙烯利在菠萝、荔枝、香蕉、猕猴桃的残余量均不超过2毫克/千克。只要在国家批准范围内使用,是可以保证食用安全的。乙烯利可以溶解在水里,如果担心有残留,可以用清水多清洗几分钟。
那如果催熟剂过量使用,还能保证食用安全吗?催熟剂有一个特性,就是用多了会适得其反。过量使用催熟剂,水果会成熟过快,容易腐烂,更不利于运输和储存。相信没有哪一个果农和商家会这样做。
催熟对不同的水果影响不同,有的影响口感,在口感上不如自然成熟的水果。有的营养下降,比如采摘后催熟的番茄,其维生素C含量和番茄红素较自然成熟的番茄是有所下降的,但是对糖类的影响却非常小。总之,催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水果的营养成分。
除了国家标准范围内使用的催熟剂,还有一些不正规的催熟方法。比如激素催熟草莓,硫磺熏熟香蕉,膨大剂催大西瓜。这些不正规的催熟方法,是不能保证食用安全的。而且食用熏蒸水果和非食用色素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