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秤是谁发明的?源于春秋战国吗?

中国最古老也是现今人们仍在使用的衡量工具,要算杆秤了。为了方便人们买卖,而根据杠杆原理制造出来。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劳人民的聪明才智。

那么,杆秤是谁发明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据民间传说。据说杆秤是鲁班发明的,那时还是木制的,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后来,秦始皇统一统天下后,加上“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于是就改一斤为16两。

另一种传说是范蠡所制。他从一个鱼贩那里得到启发:先用根竹竿,一边放水筒,一边放鱼,接着根据杠杆原理发明了杆秤。之后,他又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对杆秤进行改造,在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但因为有些商家缺斤少两,便添加“福禄寿”三星。寓意就是:缺一两少福,缺二两少禄,缺三两少寿。

但实际上,根据我国出土的衡权器实物,以及丰富的文献记载,表明杆秤出现的时间很早。如在中国湖南长沙东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七百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精制的砝码、秤杆、秤盘、系秤盘的丝线和提绳等。又如中国汉墓出土的公元前2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规格的杆秤砣。1989年,在中国陕西眉县常兴镇尧上村的一座汉代单窑砖墓中,发现完整的木质杆秤遗物,其制作时间约在公元前1~公元1世纪。

学术界一般认为杆秤是人们在春秋时期的不等臂秤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到秦汉乃至魏晋南北朝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杆秤。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认为:“秦始皇按秦国制度统一全国度量衡。公元前221 年,颁布统一度量衡诏书,凡制造度量衡器,都得刻上这个四十字的诏书。”并说:“隋时掘得秦始皇时秤权,有丞相隗状、王绾二人列名,想见度量衡器由官府遵照诏书负责监制,不许民间私造。”上面提到的“四十字诏书”,即人们熟悉的“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文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所谓“秦始皇时秤权”,实指始皇初年的秤锤,说明秦初即有杆秤。

不过,古代杆秤都是在采用绳纽、非定量砣和木、竹、骨秤杆的基础上,并由手工制作完成的。至20世纪,杆秤的结构才改为外刀纽与刀承或内刀纽与刀承结构。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计量法制管理,先后制订了杆秤检定规程和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