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发生了著名的“王莽改制”。 公元14年(天凤元年),王莽在第四次货币改革,废大、小钱,另作货布、货泉两种。
那么,王莽的十布、货布和货泉的文字,谁是其作者呢?
实际上,改革后货币上字的一种笔画暴露了作者身份。
原来,十布、货布和货泉上的文字都有悬针篆。
熟悉书法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悬针篆是小篆的一种,也称垂针篆,是篆书的异体。悬针是指竖划收笔出锋,像钢针一样悬起。
本来篆书竖划一般只有两种写法:悬针和垂露。下尖竖至末,驻而不收叫悬针,驻而收之叫垂露。
到了东汉,有人在作篆书时,夸张了这两种笔法。夸张下垂笔划,使之细如悬针,叫“悬针篆”;在下垂笔划末端作小圆点,如挂朝露,叫“垂露篆”。
南朝宋王愔的《文字志》说:“悬针,小篆体也,字必垂画细末,细末纤直如悬针。”宋朱长文《墨池篇》说:“悬针之书,亦出曹喜。”宋僧梦英《十八体书》说:“悬针、垂露曹喜所作。悬针篆,抽其势,有若针之悬锋芒。”
据说,首创这两种篆书笔法的是一个名叫曹喜的人。
此人,字仲则,生卒年年不详,扶风平陵人,只知道他担任过汉章帝时秘书郎。
此后,悬针篆成为中国古代钱币钱文的书写风格之一,代表就是王莽钱币,如“六泉”“十布”等。当然,除布泉的悬针篆外,比较突出的是货布和大布黄千,它们上面的悬针篆也很典型。